2007年12月27日

子華

由政治不正確的醜女開始,又傷殘、又乞兒,這一嚇,你大概估到他還有後著,肯定泡製緊一個大想頭,即唔會只係扒糞傳媒、狗仔新聞、或名牌價值咁簡單,所以,半場未到,所看都的,是黃子華做了全場人的二五仔,以「係咁架啦」、「好出奇啊」勾起大家對日常生活的記憶,觀眾馬上會聯想到這兩句口頭在自身生活的消極態度;後半場,主持人大概已覺得觀眾熱夠身,一連串瘋狂瑣事之後,他就以最殘酷的新聞事件叫你靜靜地思考自己,想乜,做乜,為乜。

我其實相信早前的劇集《奸人堅》也是同一道理,雖然明知演員在工廠製造過程中難有參與,但編導泡製下的黃子華同樣以媚俗出發,甘於媚俗,生於媚俗,一開始就以偷神主牌,叛逆師父師公作出場,狠狠打破了黃金時段的劇情通例,主角--原來可以咁的,到後來,大家才發現奸到出汁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往後更含混了很多感人筆觸,可惜,拖長與哨牙婆的愛情關係,實在找不到知音,回鄉尋父卻只是匆匆帶過,最終,算了,劇集不受歡迎,談論也不多。

好在,我在伊館找回愉快的三小時。

2007年11月16日

良心

企業來港上市、自由行、又或者股票直通車,你好難話中央對香港人不是非常慷慨,實在有心,但諗深一層,內地經濟扭曲起飛,政治、民生半部不進,這種形勢,你又怎能沒有惻隱之心。

即係想話,蘇聯解體,經濟開改,一個又一個的油王巨賈陸續登場,連政治家都成為西方國家追捧對象之際,俄國本土民生社會是否又正值起飛,無憂米呢?說責任,有時我會覺得,當大家看到市場開放,大把商機,馬上合作收購上市賺大錢之際,是不是應該要勸導一下那個政府,改革一下社會民生、政治言論、自由平等的問題呢?

就連香港人不停拉衫尾賺股票錢,又上京、上滬賺了一桶又一桶的人民紙,咁究竟是否只對中央領導人奉承點頭就是呢?香港商家的無腦無良心其實有口皆知,早廿年開始剝削珠三角勞動人口,賺了幾幢半山豪宅就只會回鄉放低幾廿萬辦學建路,這夠不夠呢?

賺了錢的,你可以到泰國打Golf、歐洲旅遊、美國探親、日本Shopping,但又怎可補償在投資建廠時趕絕的農民、貧民呢?當你明知大部分利益都落入了地方官府、有關有係的人袋中,怎可以又自命自己跟足法理投資,有交稅,有買地的。

我又想說,當我填表抽新股、寫支票的時候,我們又怎樣對待這個國家的經濟起飛,對,大家都認為這是合理合法的賺錢途徑,咁內地俾官賈壟斷的電訊、媒體、能源、土地你又點睇呢?跟大隊,拉衫尾,五十年後這一小撮富人還是富,那三億的貧民是否又已成功上岸,民主自由是否響遍全國呢?

香港人被一百五十年的修煉培訓,連自家門前的雪都不太想掃,只求屋內溫飽,只求水電冷氣暖氣Plasma日日新款,又點會理到鄰近地區的扭曲政策,不自由,不民主,有怨又有屈。

終有一天,劉德華都會睇唔過眼,一拳打醒,只是回頭,你又怕這是人家的社會文化,干預不得,咁又只能繼續賺錢,放棄惻隱吧。

2007年9月8日

阿太

陳太。像某某所說的,香港人所嚮往的,其實是殖民地政府遺下的記憶,就算曾特首的演出毫不像樣,也阻不了大家對另一主角的殘餘想像。

如是,我情願是黃毓民,我情願是練乙錚,我甚至情願是朱凱迪,只少讓我看到一點希望,期望一個窒窒既得利益集團的議事空間,不過,事與願違,大家還是對陳太有點期望,另一邦人更竟然對葉太還有點期望呢!

阿太的魅力,其實都是前殖所賜,前政務司、前保安司,一直掛著前朝的牌匾,有甚麼政治理想、有甚麼行動綱領呢,我看到的,其實是兩位殘戀閃光燈的保守舊官,陳太的政績,大概就是因為她得不到董建華的信任吧,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嗎,我又見不到曾特首有任民主政策吧!葉太呢,不提也吧!

好在,我不住港島區,雖然我愛看一對一的公平大戰,但我又無須運用公民權利或責任,去選一位無咁眼冤的候選人。

2007年8月24日

媒介2.0

塔利班會借用Youtube,歌劇新星也會借用Youtube,連中小學生、男女朋友都會以網上影片來互傳訊息、互演互鬥,我估,當年,盧醫生在電訊大笨象搞了幾十個億(夢想)建成的iTV自主世界,在泡沫爆破的幾年之後,原來就是這樣繞道地出現了。

現在,世界變了。電視劇似廣告雜誌,演唱會變品牌珠寶展覽館,電影也有一大堆贊助潮物跟身,我甚至連看雜誌報紙內容都漸漸分不出真假了,何況還有電郵信箱來突如其來的invitation emails、手電而來的長期客戶升級優惠保障等等。

這個新世紀是廣告天下,再不是放鱔放風咁簡單。所以,我等老骨頭,慣性討厭那些在頒獎典禮上只識多謝老闆、在演唱會上一味鳴謝贊助商的歌手,大概一聽到甚麼楊老闆、Parco都會皺起眉頭,又點會頂得住如今黃金時段的甚麼連心被、人工智能枕、側睡寶等等呢。

當我天真地以為新網絡世界可以積極參與、積極反抗之餘,我其實又發覺越來越多的偽造掩飾跟大隊,這種時候,我又會想馬上關掉電腦閉上耳朵,走到海灘上扮浪漫的聽風看浪。

2007年8月20日

有得揀

很久沒看話劇了,早排看HK Rep,見到的觀眾們都很年青,十來二十歲,話劇是少眾、是老餅之說似乎說不過了,十多場,千多座位,二萬多位付票觀眾,就算比不上容祖兒,也應有關菊英、關淑怡的擁躉了,何況,舞台界還有詹瑞文。

你相信現時歌壇一哥一姐的唱片銷量是多少呢?或者,換個話題,說書,本土半名牌文化作者幾經艱苦,通俗入世下,都是一、兩版印量,幾時先達兩、三、四萬銷情呢?我想講的,其實是現今的主流其實不是主流,只是大機構與傳媒有心無意下營造氛圍,阿Rain唱過甚麼歌?飛輪海幾時飛過來?步姐出了幾多張唱片?似乎都只有痴心Fans心裡有數。我等晚晚在家東張西望的,其實都會嘆一句,啊,乜原來佢咁紅!

我估,這個時候,歌手都不靠出唱片,吳雨霏的CD銷量未必好過陳冠中、梁文道的著作,只是,傳媒繼續造勢,讓明星繼續賺廣告錢、登台錢、贊助錢、代言錢,幾時,走出一個「非主流」商家,與各大傳媒相互勾結、交易,咁好容易炮製出一個話劇界、粵劇界、歌劇界的陶傑、蔡欄、詹瑞文啦!

所以觀眾,不如關掉電視,用耳、用眼、用心,去揀你心目中的喜愛吧。

2007年7月13日

國民教育

看內地的《三聯生活周刊》,讀到一則小故事,喚起我的思緒--話說內地一群中學校長到英國考察,參觀有名的伊頓中學,但是,內地校長卻發現,接待的人展示過刻在石碑上的名字,訴說這是一位在學時不幸去世的學生,卻由始至終,伊頓中學的接待人都沒有講述這所中學培養出十多個英國首相。

內地校長發覺,國情不同,他相信,任何一所內地學校,在接待外賓時都只會述說一大堆名人學生,又或得到甚麼領導的加許云云,如此,校長回國後,深思教育,就開展了他的改革方案了。

今天,香港處身狹縫,我們在說國民教育,我們在說政改方案,原來都在把兩種南轅北轍的意識形態混在一起,我們自以為具中國特色的社會發展厲害,我們又想保留上朝代的殖民暴發史,說真的,一窩蜂的反對支持,兩派最終也肯定無法融合的,枉走幾多彎。

或者,說回國民教育,究竟應該是標榜大國如何崛起,還是寫一則歷史傷痕史呢?我只感到,當本地傳媒一窩蜂地「中國化」,向領導人、向龐大市場叩頭奉承之際,小市民的自由選擇就越來越少,投射出一個單一社會,看到的事件也越來越片面化,最後,就只得一大堆的、人頭湧湧的「熱烈歡迎」、「共創繁榮」等等。

我們還辯論甚麼創意教育、甚麼通識社會,是不是,一切而走得太遲呢!

2007年7月9日

回雞

回歸慶到咁上下,都係時候停一停吧,耳膜、視覺接二連三的受到摧殘,害得我越來越怕電視、報紙媒體,各幕後大員好應該盡快結束搖尾哈巴的日子,重新製作一些對準觀眾、讀者興趣的內容吧。

當然,作為半點圈中人,自然明白以上說話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的自慰處境,當今天綜合節目、劇集、新聞特輯、平面特刊通通受到冠名贊助之際,你可以製作一個回歸綜合節目而沒有紳士名流上台按掣的開幕儀式嗎?你可以用言論自由、以謝霆峰頂包案、胡仙案、居港權事件等作頭條的法治十年回歸特輯嗎?

答案唔駛答,我又唔敢答呢。

大概眾所周知,這一期的回歸大show全部都屬私人派對,是特區政府、社團組織、高商名流齊交功課的大日子,阿主席一句十周年要大搞,我直情覺得回到了封建年代,甚麼「逢五逢十」要大搞慶祝,你估香港是即將壽終正寢的白頭老漢嗎?我就從來未見過十歲活力兒童要大搞生日派對的,不過,今年有,仲要有政府、私人機構、年過半百的人大政協與你一齊慶祝添,死未。

這其實又不比排隊買名牌「環保袋」理智多少。

回說正題,我只想講的,是現在是「機構」主導一切,話鬼知你電視綜合節目的觀眾是某某某某,我就在此時此地炮製一堆合中央老人家心意、官紳有機會攞攞威、又有產品品牌俾幾十萬幾贊助的綜合晚會,又話鬼知巴士上的人其實只想看新聞、財經、音樂、笑話,我就要萬眾同心幾十位明星、老官齊齊講一「Roadshow慶回歸心連心晚會」,死未。你要知,你聽左九萬幾次者,北京弱聽領導人未必聽得到麻。

2007年7月6日

我曾經以為閱讀就代表知識,於是買了很多書,匆匆一讀,就丟在書櫃內;我曾經羡慕名人家訪那些巨型書櫃的背景畫面,人在書在,仿如擁有知識,享受生活。只是,近來感覺很不一樣,書本,原來呆在書架上,不能流通,再沒有遇上多一位痴心讀者,我感覺,它很淒涼,也很寂寞。

放下,或會得到多。

在2007年的新計劃,是放下,想賣掉我書架上絕大部分的書籍,想延續書本自身的生命旅程,讓多些讀者欣賞,讓多些朋友閱讀,也順道騰空書架待我置入新貨。過去三個月時間,感謝幾位有心網友,一口氣買去了我數十本的書籍,我所獲取的金錢不多,但感覺非常愉快。

已賣掉的好書,包括:知識份子論、中國大歷史、存在主義概論、地下鐵路事件、布赫迪厄論電視、蔡瀾看電影、病忘書、天工開物栩栩如真等等。

未賣掉的有:
海邊的卡夫卡(上、下)
黑夜之後
不朽
棋王.樹王.孩子王
我城
旁觀他人之痛苦
超越西方霸權--傳媒與文化中國的現代性
波希米亞中國
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論藝術(簡體本)
單行道(簡體本)
香港傳媒新世紀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
史柯西斯論史柯西斯
編輯人的世界
e網打盡--電子商務的5大經營法則與8大成功關鍵
別為小事抓狂--得意人生100招
品牌22誡
工作DNA

另有,200多個書目,由港幣十元起,詳細書單及書目,倒不如閣下發個電郵給我,八卦又好,有心又好,隨即奉上。電郵ywk100@hotmail.com

2007年6月14日

娛樂遊戲

報刊娛聞版掀起了一股「踢爆穿崩」風,直指播映中黃金劇場的謬誤或不當處理,例如背景、道具與時代不夾,又或劇中角色人物在非設定的情況下前言不對後語等。

這其實是一場很好玩的遊戲,現在,娛聞老編無野好玩,加上日日埋頭苦讀網上劇迷的網誌,決定在版面上來一場不公平審判,集網友、Fans觀察力,匯聚記者、編輯的揶揄寫作力,來一招萬佛朝宗,寫成審判書,這樣,雖然加重了劇集製作人的壓力,但又總比只重於定格重播,單看誰走光估誰假胸來得正氣一些。

只是煩了製片、副導、場記等等,一有輿論,自然很快成為無辜箭靶,就連一眾原本受人忽視的工作人員,都因為這種報導而大受壓力,例如,有朋友仔做後勤字幕組,都會因錯一粒字而接到高層警戒,當然,前題是,報紙寫了出來啊!

以前各式媒體的界線相當分明,到今日,各式媒體就相互影響,有好有壞,一眼見哂。在香港,很難再奢望有報紙雜誌會以兩、三千字的長文來作視評、影評,如今,是諷刺好,是砌生豬肉都好,兩三百字定生死。

或者,終有一天,就連反鏡、錯位、曝光、色溫等都一一踢爆,再加入後現代、前現代、左結構、右批判等各家分析,讓《電影雙周刊》在大眾報紙上翻生出版吧。

2007年6月4日

香港失業特色

香港企業巨頭還在大嚷「輸入外勞」的時候,澳門政府那邊廂就來了一次完美示範,原來,輸入外勞真的能充撐場面,構造明媚的繁華盛世,搞旺GDP,但是,本土居民的怒氣怨氣呢,卻被社會、傳媒隱藏了,淡淡的,無人論及的,卻又似是一觸即發的。

這一次,事過境遷,我才敢去想,香港人原來已被澳門人稱為「外勞」了。對我來說,這一句抗爭口號,其實較那槍聲震撼得多,切到埋身。當然,我們作為外勞,又被資本主義的奶水養大,又必會想出一大藉口難題,或說是時勢所迫,被迫出走,或說老闆話事,關我乜事。但是,這種無以復加的全球化齒輪,步步進迫著你我步履之間,下一步,你又應該去邊到呢?「人地」又應該去邊呢?

全球化是一蟹壓一蟹,有錢恰窮人,工作權利被奪去,還要被有心人稱之為不長進、不與時代同步。我其實唔了解香港政府的所謂解決扶貧小組有甚麼實際工作,講來講去,他們都似我的中文老師,教我認識陌生詞彙,一時說「知識型經濟」是乜,一時又話「赤窮」的生活如何。

我只是,近日幾位老友聚頭,三、四十歲香港人辦,證書、文憑、學位一大堆,偏偏就是,半桌人都活在失業狀態中,或者,更正點說,是政府認為他們都是「自僱人士」,不願意工作的香港人。

假如麥當勞或佐丹勞願意請有學位的三、四十歲壯年漢,唔該,麻煩,通知一聲。

2007年5月30日

新地任你點

"I need a friend to make me happy"

"Sir, can you help me?"

"Cold wind, tide moves in"

"I want my MTV"


"I never knew that you'd get married"

"We're no strangers to love"

"I'll send an SOS to the world"

2007年5月25日

翻哂嚟!

近排無乜睇免費電視,所以唔好同我講劇情。

我只想講,關菊英,當年又陳幼堅、又跌膊,忍辱負重,最終都係翻不了身,新的一頁寫不出來,之估唔到,今年一套電視劇,唱歌、演唱會、訪問、封面,乜都翻哂來。

所以,際遇依樣野,邊有得好講。

如此,仲有一位,叫葉童,原本是影后、前衛、有型的知識女子,今年,又可能因為一套電劇,就變成不得人心、演技被彈的造作師奶典範,之所以話,際遇未到,都一定要留住鬥心、保持實力,咁先可以等到翻來的一日呀。

之如今,我又想起今年的譚家明啊,他拍的葉童,真係上一個世紀了。

寫緊這篇,我耳仔聽緊的,是關菊英的《知己同心》。正。

老麥

某一個星期天。我走入麥當勞,喝著一杯幾經改良的熱奶茶。

鄰座是位兩歲未夠小孩子,以及兩位約六、七歲的哥哥、姐姐,三人天真可愛,以渴望的眼神等候著母親買回來的油膩炸薯條;餐廳內另一邊,架有圍欄劃設禁區,預備即將舉行麥當勞生日派對,派對尚未開始,參加派對的小孩逐一向職員落單挑選食物,旁的職員又向小朋友的母親講解派對的收費細則。

突然,麥當勞叔叔出現了,真人活生的,白臉紅鼻紅髮,撐著血盆大口的走入餐廳,鄰座的小孩子驚了,被這位陌生來客的相貌嚇呆,哭了出來,喊得凄涼,身體不由自主地越躲越低,拼命地逃至檯底,這時,母親已回來,與同檯的兩位的哥哥、姐姐笑起來,笑小弟弟竟然被麥當勞叔叔嚇倒。

這位麥先生見圍欄外的食客對他不為所動,又怕走近這位小朋友時反令哭聲加大,故他走了一圈,就跨入圍欄,與那些指定的小主角們舉行生日派對,這時,鄰座的小孩已從檯底捲出來,眼還有一框淚水,母親、兄姐都笑笑口,嚷著要與他再找麥當勞叔叔,小孩不肯,差點再哭出來。

我想,這一幕未算震撼,小嬰孩應當很快忘記,在某年某天,他也將嚷著要開一個麥營勞生日派對,又會與這位白臉紅鼻的先生玩得不亦樂乎。

這又令我想起,近日電視播出的麥當勞廣告,以母親作為對象,不再只是兒童、不再瞎搞hip hop,一心炮製貼心母親的氣氛,與孩子一同分享麥當勞套餐的溫馨,我在想,這就是麥當勞的品牌教育了。

舖天蓋地的品牌宣傳都是企業成功的象徵,兒童、母親、青少年一層一層攻破,誓要以奪取最大市場為榮,以賺取最高利潤為傲,不過,員工呢,健康呢,環境保護呢。哪裡捐一百萬,這裡請一位殘障人士是否就夠。夠完,又繼續以孩子笑臉來建構品牌,哪管那只不過是一位白臉紅鼻紅髮加大口的三不像。

公公婆婆雖然會為無限量的紙巾供應而開心,失業露縮人士也會因24小時營業而樂得安身之所,只不過,我見過一位赤貧母親,每天到麥當餐拿取幾包茄汁,隨手就送給幾歲未到的嬰孩作為小食,這種品牌教育,這種貼心的「媽媽會」,我想還是敬而遠之就好。

在此,借助自由的網絡世界,好讓大家在發狂的看著電視廣告之餘,間中抽空看看McSpotlight(雖然,過哂期,都無乜人再提起了...)

2007年5月16日

大學大學

每次走過這間大學,我其實是有點失語無言的。

不是因為這所大學的學術研究有成無成,不是因為這所院校的學生有理無理,至少,我單看一棵棵貼滿贊助人名、公司名字的樹木,看到一塊又一塊刻住善心富翁名字的磗塊,這又教我怎去面對呢?

一陣放學,我們在創科實業的樹下等吧。

大學管理層應該是很寬容大量吧,不介懷把別人的名字冠在泳池、體育館、研究室、劇院等大門上,又有這等小攤位、小店舖、小樹、小磚、小椅、小石等等,然後是大樓命名,然後是學院門碑,五花八門,我想,校長大人一定教導學生,這是有心捐贈的名人及公司,培植教育,這些那些,都不是廣告啦。

只是,我在想,在大學講授品牌管理及市場行銷的教授們會否無言以對,怎樣解釋這種新世代經營品牌的手段,其實,教授可不可以坦白,說明一切都是有賣有買,即如崇光百貨外的廣告招牌,色彩繽紛的,背後有一幅市場策略,也存活著一些商業含意呢?

有人問,那崇光外的半裸廣告女郎是不是為推動香港經濟的慈善家啊?

我想說,既然如此,大學何不大賣Billboard,設立多些巨型廣告位置,向著車龍又好,向著學生又好,這都不過是簡單的商業行為,有錢出錢,有權露權,既幫大學招募經費,又能讓學生提早接觸商業社會。

很多人對我說,大學的權力鬥爭得很嚴重,部門與企業的互動研究越來越明目張瞻,這些事,不知是假是真,但近年大學內校務的紛爭事件又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醜,我接觸到的、在大學校園內的商業行為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烈。

無可否認,大學賦予給了學生的,除了是一紙文憑、課程、又或知識外,其實,更沉重的,是一種看不到的身份形象,畢業生的英語、操行、溝通能力、世界觀等等,無一不可被全城市民搓圓按扁,指天劃地,只是,大學生既要接受這種牢不可破的枷鎖,更被視之為大眾對學生的關愛期望,咁點解,我對大學、我對大學管理層的期望卻無一實現、無路可訴呢?

2007年5月14日

ADneyland

Roadshow於我,其實與迪士尼差不多。

曾幾何時,當我得知迪士尼的員工餐廳內長期播映著迪士尼卡通動畫,員工返工放工又要上身似的,我是嬉皮笑臉地揶揄這種洗腦手段的,然而,Roadshow--作為香港人的大型運輸工具的廣播機器,同樣有意無意地洗滌著香港人的腦袋。

對,Roadshow標榜的是ad,大概也沒有人會談及他的社會責任,音樂錄像不理好壞、下載排行不理真假、跳舞修身不理美醜,總之,有廣告播之,餘瑕時間就讓主持人講幾個無聊笑話。

這不是飛機機倉內的熒幕,沒有開關鍵,沒有選擇掣,一切一切,就只是它播映而你接收,大大限制了討談、選擇、評論的空間,我想,很多人評談互聯網的資訊過量,不雅色情惡意無所不用,但又何解沒有談及巴士上的狹窄聲音,偏頗地傳播出歪理資訊、荒唐價值。

2007年5月7日

眼睛想旅行

這一份工給予我的難受,其實不是沉悶的工作環境,又或是A字膊的老細同事們(這是文章的引子,純為吸引讀者,同事看了敬請不要追問),我覺得,最難頂者,就是每日往返工作地點的時候,欣賞超過兩小時的Roadshow巴士節目。

真的,無花無假,假如那一天我沒帶MP3機,又沒有書籍雜誌在手,難以自我封閉,我就試過一天之內看六次「i-club手機下載榜」及「Roadshow紅人館」,當然,看完之後,又未必代表明天不會再看多六次呢(平常日子我應該看四次,塞車見客另計)?

所以Roadshow對我,非但不是娛樂,而是一個惡夢,我相信,甚麼好的笑話,一天之內看四次也會感到極其討厭吧(那管是不太惹人反感的Viann)。所以,唔駛問我,我對Roadshow的每一個節目都是有彈無讚,反面到底。

作為電視廣播(這個又好難否認吧),Roadshow不用領牌,又竟然可以在專利公營巴士上輪迴廣播,焗我這等窮困乘客變成優質消費者,大sell廣告,不理得節目娛樂性其實及不上七十年代的電視服務,也不理播映時間大部分都是硬銷爛產品、蠢服務。

我想,我也許願意為反對Roadshow而遊行上街的(不過,都係唔敢包)。

開台以來,你覺得Roadshow的節目有否進步過呢?我覺得,無噃。「手機下載」由始至今一個模式,我已經無須質疑排行榜的可靠性(對,究竟現今有無人相信排行榜呢),主持人的對白也已經搞無可搞,唯有主持人笑而觀眾不笑,日日夜夜笑笑口對住苦悶的上班人,其實,很荒謬呀。

還有那個電腦資訊節目(先旨聲明,我確與那間提供內容的雜誌社有過一手),一男一女在巴士上講Router、Wi-Fi的安裝與優劣,我想,放過我啦,我只能在節目中體會到甚麼是不合格的劇本、製作、燈光、攝影、主持等等等等,製作人對節目質素的不在乎,我作為觀眾其實看得眼冤(雖然近排已經沒有了小米高)。

或者,你只會覺得低我死,又不去坐地鐵、的士、小巴等等,又或者瞓番一陣,合埋眼奮力反抗,但,我只想講過你知,這等「增值服務」對我來說就是毫無價值,我甚至覺得,長時間如此下去,就算我不至變傻變痴,可能會晚晚發惡夢夢見伍穎梅(明顯佢出鏡率高過Viann)及陳祖澤。

所以我明白,這等所謂「增值」,原來是股價上的「增值」,與我等用者無關。

地鐵增值去,巴士增值去,火車電車增值去,連快餐店、超市、藥房、餐廳、髮型屋急急話要無惶管增值,焗你日日聽時時睇纖型22的專業導師、專業舞蹈,最後,這個香港的老闆階層,又會投訴青少年點解終日傻頭傻腦,只顧打機、MP3、SMS等的封閉活動了。

2007年5月5日

情陷夜中環

深夜趕赴中環約會,路經平日不常到的中環核心地帶,名店潮店關門而久,燈火一樣相通明刺眼,我走過,發現一對身穿婚紗的新人在拍攝婚紗照,還以為雜誌拍攝有型相片,再走幾步,未走到街尾,又見另一對新人在拍攝了。

我發現途人沒有我的瞪眼鬼狐疑,大概這也是慣常的夜中環夜景之一,只是我這位陌生路人,今夜看得有點不明不白,究竟一對新人在落閘的LV店的(對!落了閘)門前的一幅婚紗照片代表了甚麼,代表背後的手袋皮革就是他倆的人生目標,還是他們的愛情堅貞,不受物質價值所引誘呢?

我很喜歡看圖作文,即是我回看二、三十年前我的童年生活照,很難發現我或親友會齊齊雙手豎起V字手勢,但今天,我又會發現我或友人都對勝利手勢的無聊崇拜,在香港地,成功無限遠,以這個一秒鐘的動作,為平淡的生活中作一點無力回應。

2007年4月30日

一期一買

這一期,
見到有NDS的朋友多過見到無NDS的朋友,
見到有NDS的乘客多過見到無NDS的乘客,

所以話,
任天堂的研究經費高於美國政府的教育研發經費,
一點不出奇,

三兩下手勢,
香港都似變身成NDS殖民地,
當然,公平點,
還有PSP、Wii等有份量宗主國在分庭抗禮,

消費至上,有買趁手,
今期朋友話題不是Wii型網球手就是粉紅色煮飯仔,
男女老少不分肌肉性別齊齊角色大遊行,
倦了壞了餓了就一定互相查詢Pizza Hut、JFK的速遞快線號碼,
這究竟M型中產還是K型中產吧

我有記性的,
上一期有OSIM腰帶配騎馬震震機,
當朋友今日猛烈推介那高解像下的吉烈豬扒飯或乖乖小狗仔時,
我總會問候一下半年前那纖體腰帶與搖搖馬仔的下落,
最後,又總會換來一個不屑眼光。

2007年4月21日

一咪雞社會

事到如今,羅太竟然還唔起身走人,咁就真係幾咁奇情,因為阿太身兼廉記阿頭,換著有點骨氣的,就算真是被屈被害,一句為左廉記聲譽都應該走人下台先啦,點會賴死等一步一步的殺到埋身呢。

不過,今日阿太沒有硬淨後台,一走之後,就好難似阿林煥光果隻仲有櫈仔坐了,但又不過,這樣的政府,這樣的風骨,你直頭覺得又是另一齣電視連續劇,爛劇本中那些勾心鬥角兼低招盡出,最可悲的,是竟然在國際都會的高官間真實上演。

諗落,與內地的地方小政府的私相授受不惶多樣吧,點駛邊緣化呢。

今日詹德隆那句「回歸一元社會」真係好到題,踢中哂了。

2007年4月18日

香港有問題

議員暗力阻止地鐵繼續播映合併廣告,大概明白了當日我為何憎恨禁煙條例頒佈前的那個小女孩的宣傳廣告,還要有警察、有消防、有救護,妖,霸道主義直頭似封建獨裁。

其實,你話現在香港人醒了又好,話佢地麻煩了又好,當政府都在吹噓搞乜鬼通識教育,點解還會以為小市民都是傻頭傻腦,無甚意見,又即係,當你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敢於發問的時候,你又點會對支持保育的學生們嗤之以鼻,認為這是社會內一小撮的麻煩友。

通識,不就是要求學生自我思考、獨立批判、關注環境、關注社會嗎,高官們不是以為學生日日行一轉九龍寨城公園、黃大仙廟或科學館博物館就是通識吧,參觀完之後,學生的反思、自主、批評精神才是一主菜呀。

政府是傻的。一方面又要思想創意上超英趕美,另一方面又想本地工商業發展一如內地的封建野蠻,即人人為有一份工而長年屈辱,又即似,為保持城市繁榮安定整潔有序,家居露台之外不容曬衫吸煙腳印印等等。頂!我反對這一整套老土政策,更反對這套政策背後的主僕觀念,這毫不關乎甚麼去中國化、無視一國的重要等等,我只是,只是不想香港走上回頭路,重蹈六、七十年代人人捱苦、人人無聲出的日子。

唔理是現代還是後現代,香港現在的氣氛實在相當難堪,獨裁文化處處可見,慢慢滲入了社會上下各個階層,還談甚麼循序漸進!你看,無線越來越多見到方逸華、樂易玲的臉孔,Roadshow中的最佳男女主角是陳祖澤與伍穎梅,有線電視崇高嘉賓是吳天海、徐小明,其他的,對唔住,我唔敢講了。

所以我是苦看「我要做好呢份工」這句史勞緊的,中哂啊,即係,明哂,香港人進入艱苦時期,又回到「拿拿聲即刻走去搵野做」的年代,托大腳,服侍老闆等等社會狀況返哂來。或者,衣車變電腦,股票變布碎,這就代表我們踏上知識型經濟,同時,我們的老闆,不是返了大陸打golf唱女K,就是走了去赤臘角投阿邊個邊個一票。

2007年4月16日

問題.答案

導遊說,這是佣金分配的問題。
售貨說,這是公司制度的問題。

分銷說,這是產品來源的問題。
賣魚說,這是來貨供應的問題。

編劇說,這是中國市場的問題。
導演說,這是香港電影的問題。

校長說,這是講師誤解的問題。
老師說,這是家長溺愛的問題。

採主說,這是市場主導的問題。
記者說,這是編輯要求的問題。

CD說,這是客戶品味的問題。
AE說,這是時間資金的問題。

廠商說,這是市場競爭的問題。
女工說,這是保住飯碗的問題。

進入全城不負責任的年代,口袋之內,總要配備一些問題,作為答案。

2007年4月7日

唱 K

你就當我馬後炮,說今期央視踢爆港商的新聞其實老土得很,即是行內人早就心知肚明,紅磡、土瓜灣區塞滿旅遊車已是二十年前已經有的景觀,這些舖面招牌細細,內裡浮跨,就是一見有香港人走近就列出彪型大漢,驅趕威嚇,我廿年前未知甚麼葫蘆賣甚麼藥,但自出來做事,知得香港旅遊業的拜金精神,大抵已列這類店舖與尖沙咀街邊叫客的手錶個體戶無異矣。

只是,廿年前,這些店的客人是金髮紅眼,今日就是甚麼血濃於水、甚麼同是一家的黑眼睛與黃皮膚吧。

事到如今,不講了,我的關注或者是香港新聞媒體,如今真的要由央視帶領指導嗎?當某大珠寶店花八百萬請明星代言,花過百萬、過千萬在報刊、電視大落廣告,媒體的鐵腳馬眼神仙肚何解又不會發掘如此行內皆知的城市現像呢?我想我作為一份子,知情不報,是不是涉嫌串謀行騙罪。

我知,我們有數之不盡的其他報道,油魚的、天星的、劉華的、藍天的、添馬艦的、舊區的等等等等,又真是件件精采鑊鑊金,但是,點解各老總又總是全力瞓身追蹤熱門新聞,又只肯少家少氣地發掘第一手真相。

香港媒體報導與「真相」越走越遠,反而與「慶典」走在一起,一窩蜂的,各報老總無需密謀開會,早就太過明白現實的遊戲規則,為炮製新聞版面而赴湯蹈火,為同業競爭而搞盡腦汁,只是,很難發現香港媒體會為社會、為市民、為真相而狂追不捨。

又即謂,法國時裝展、大峽谷玻璃橋、康城電影展、西藏鐵路通車可以勞師動眾地越洋採訪,但天水圍的社區生態則無需深入討論觀察,求求其訪問一兩家庭,隨隨便追問專家社工,五分鐘三分鐘、半版全版就是。朋友告之的是,十多年前,神仙肚還可以在屋村寮屋借宿兩星期,再寫一篇惹人動容的低下階層生活報告的,如今,俱往矣,除非你在這兩星期內完成另外六版的新聞專題及半廣告專訪吧。

香港媒體的卡拉OK化就是如此,即似我見很多有心人寫博,都似香港媒體的手法寫之罵之,一人一句,有讚有串,日日為熱門新聞加上註腳,其實都似望夫石上「到此一遊」的白油標語。

我想講的,或者又不是想講報刊或博客,或者看看處身這個社會的時代脈搏,因何會變得如此一窩蜂化,人人平等背後我反而感受到人人平庸,好似我都可以做到特首,我彷彿也是如心小姐,其實,這背後似乎有一套講不通的道理。

我真心想的,是假如不是央視,這新聞究竟會何時見天,還是還是,大家心裡早已有數,只是,香港地內置心態是,又點會無端端阻人發達呢?

2007年4月2日

離隊,不出發

可能唔關霆鋒事,唔關Gigi事,唔關蔡少芬事,唔關曾志偉、汪明荃等等大牌明星事,甚至,編審、導演、監製今次都無須負責任。

我唔睇,不出發,主要是聽到陳志雲的旁白,又來,又係咁,惟有,向cable出發,向now出發吧。

2007年3月30日

霉體

是不是我越來越臭脾氣,看不慣媒介、財伐互通過電的現實狀況。即係大商家在業績公布前先利誘報紙登出正面報道,讓主席在業績會上又似有憑可依,砌詞狡辯;又或者是,把企業人事鬥爭事件變成新聞材料,讓各自寫手互放明箭,新聞事件原來都出自兩方消息人士。

這些報導,與郭台銘爭女的自我宣傳稿差不多,無是生非,吸引人流,也令讀者相當眼寃。

如此香江媒體,讀者又點會驚詫很多民間組織都變成報紙評論的炮灰,因為民間組織哪會有咁多錢與傳媒人食飯飲茶、登廣告或送蘇紛莉亞,一般平面媒體的廣告部,大概只有幾張積塵封存的「非牟利團體」廣告菲林,會在臨時抽稿、無稿時免費刊登,大發一下慈悲心。

究竟點先可以打破如此二元呢?即係財伐與民間組織永遠勢不兩立,大媒體與獨立媒體始終水火不容,這些問題,我抓破頭皮也找不出答案,又即係普羅市民日日受盡公車廢氣後,還要眼見政府頒受甚麼企業環保大獎予財伐財主,這些同樣是納稅人的錢,卻要我這等納稅人受氣,最後,登多又寫篇網上日記,又怎會半版半版的登在甚麼大報之上呢!

2007年3月22日

三峽好人

(註:Blogspirit似半死,先借自己的網綕空間,亂談電影)

內地同事請了我吃幾粒大白兔,我頓然想起了《三峽好人》。

以茶、煙、酒、糖串連的現代故事,這幾種產品都富有中國特色,蘊藏五千年的沉重文化,至於背景,不論是大同煤礦、還是三峽拆卸地盤,通過余力為的高清鏡頭,都成為襯托現代人虛空心態的最佳風景,覃樟柯的堅,在於他的尖銳眼光,以及那別樹一格的隨意性,挪用很多順手而來的人物、物件、環境、幻想或流行曲,匆匆併合,慢慢細味,所以,每一次重看作品,甚或重想他的作品,自會弄出另一翻不同味道。

這些事,這些物,這些人,這些想,這些歌,其實我們都見過、遇過、唱過,只是,我們不是賈樟柯,不善於凝結景觀,深思現狀。

很多時,獨立電影的作者都過於重視作品的完整性、流暢性,一被人談論,一被人批判,就拉緊了身上的自我束縛,但覃樟柯不,覃樟柯示範了一套不同風格,即是參加威尼斯影展,又即是早知電影會流入世界市場,他與余力為一樣簡簡單單,以最簡約的手段去拍攝,沒有吊臂,沒有steady cam,拍攝前或許又沒繪過甚麼故事板,鏡頭與鏡頭的剪接間的粗疏就隱約呈現了一度空間,讓人思考角色,讓人思考創作人的動機。

這種隙縫甩漏,自然就別於杜琪峰那種千金營造出來的Silence。

故此,我不覺幻想的特技鏡頭意念不妥,因為賈樟柯一向都有其率性的、天真的念頭,只是,Menfond的特技很完美、很荷里活,不是lo-tech的、低智的,這反而與電影主題有點格格不入吧。

2007年3月15日

與賈樟柯

看電影,還看脈絡。

回憶夾著柔光鏡,那年那月那日,我看賈樟柯,是拜託友好由內地帶回來,轉轉折折,火車飛機,好幾個月後一隻含友情含義氣的光碟才到手,或許是一個不清晰的翻版VCD影像,或許是某某轉錄下的第幾代錄影版,不過,看完後,很滿足,也很震撼,似接收到這位不太知名的導演的心聲,與我交流,和我對話。

到如今,柔光鏡變了放大鏡,賈樟柯的電影可在藝術中心看,又或在廳中校準收費電視,街頭巷尾也有VCD、DVD出售,正版翻版有之, D9、D5任擇,這時這刻,任何扮有半點文化的媒體都有大肆報導,理論、評論、採訪千言萬語,連一個鏡頭、一個畫面都總有評論解讀,亦有有心記者強力質問,導演還得一五一十娓娓道出寓意何在,讓角色畫面加註腳。

當然,還有播放前的華納商標。

看完《三峽好人》,還談不上感動,我的腦海已憶記起當年看賈樟柯作品的興奮心情,當年今日,還不過是兩、三年前的事。賈樟柯的作品拾起了全球化、現代化的問題,但他的作品卻成為全球化、現代化下的得益者。威尼斯得獎、澳洲得獎、日本發行、香港攝影、內地拍攝,獨立電影原來也殊途同歸。

回歸十年,我近來寫了一些內地與香港工商業合作發展的樣版文章,看完影片,我甚至想找找賈樟柯與余力為一訴心中情,談合作,論發展,傾目標,評制度,看遠景,寫未來。

當然,還可問問自己,甚麼是文化消費吧?

2007年3月9日

奧斯卡後遺

今屆奧斯卡之後,我忽然重讀了《史柯西斯論史柯西斯》,忽然重看了《的士司機》,間中又隱約幻聽到 Scorsese 的紐約口音,腦海經常浮現出他在講述美國百年電影的片段殘影。

小心,我中了毒。魯卡斯、史匹堡、哥普拉,還要有Scorsese,這一幕足以抵銷我對今屆奧斯卡之夜的不滿,這幾位電影才子可算是我的啟蒙偶像,不是他們,我大概今日只會迷頭迷腦炒股、炒樓、炒外匯,又點會儲到一屋發霉錄影帶呢!

Scorsese對影像的執著,對演員、劇本、剪接、音樂、攝影、美術等等的執著,似乎又很難找到另一位替代者。當然,奥斯卡的金人仔不代表甚麼,不過,Scorsese既以最專業嚴謹的態度對待荷里活商業電影,以這個商業化到不得了的金人作為回謝也實不為過。

Scorsese,恭喜恭喜。

2007年3月6日

特色投票

所謂辯論,所謂答問,實際上也是各說各話,各自駛出慣性技倆,同場發聲,各為其主;所謂投票,所謂不記名,實際上也是心中有數,各自吹雞來一招黑社會洒馬比併,人多蝦人少,點到你出聲。

我想說,是我都參加過富有中國特色的不記名投票,不記名前,不記名後,但好在我與大會主持人心靈相通,眼神交流,投票前暗示明示我要緊謹行動,最後,不記名始終是不記名,但為了印刷方便,點票快手,派到手上的投票表格原來暗藏編號,而編號又與選民名單相扣相連。

這是中國特色。

我又想說,我是選民,都參加過地區直選投票,這一票很特區,不含中國特色,沒有名,也沒號,只是選舉過前後被富有中國特色的朋友質問投票取向,對,我記得,街坊都有云:「蛇宴照食,泛民照投」,偏偏我這個自以為頂天立地的無知投票人,扯高嗓門說要投反對派,最後,朋友嫌我麻煩,坦甚麼白,終於,朋友與朋友的朋友與朋友的朋友們等等來電勸告,幾個小時不停遊說,之後,我胡扯,說經深切反省,最終投了保皇一票。

這個謊話,也含中國特色。

2007年2月22日

娛樂大家

近來看雜誌,又見到一個麻煩現像。除了早前人人講人人知的抄Blog寫稿的問題外,近來更甚的,是偷懶記者借用公眾留言版,匿名參與一些網上交友或其他相關集會的活動。

講得咁隱誨,當然這些活動有良有不良,有奇有不奇啦。但是,一經記者偷錄報導,就自然會干擾到這些人的正常私生活,成為大眾茶餘話後話題之外,更甚是,可能影響到其本身工作,打爛飯碗也。

即係想講,道不同不相違謀,你突然假扮喬裝,來訪問來偷拍來自作自話,究竟如易服戀派對是否有問題先,或者教師課餘交友結伴,是否又是傷風敗德呢?記者一報導,我又隱約估到另一邊廂引發的夫妻父母對罵場面,以及校長怒炒教師的刻薄場面吧。

對,生活苦悶,每個人未必有一座斷背山,卻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可或不想告人的秘密。

記者大人們,偷懶還偷懶,但硬崩崩打擊程式化以外的城市生活,既不銷紙,又不突破,只是破壞了社會上原有的和諧、尊重與互信,莫非大家真以為打了格仔就認不到人嗎?上網、報名、偷拍、跟蹤、甚至付錢,最後寫得人肉橫流,作一些色慾真相的標題,工夫雖省,卻其實又不會惹來甚麼大眾回嚮吧。

當然的是,網上有罪惡、有賣買、有欺乍、有小眾趣味、有另類僻好,但記者以道德佬的口吻去審視人間性慾,這又實在有欠公允吧!最終只會成為社會權力機器,用權貴尊橫的角度去寫邊緣、談道德,我想,其實寫專題,並不是偷影一堆照片,偷錄十五分鐘,最後靠作料判斷就成事吧。

對,這或許娛樂雜誌屈打報導的手法。

如此,我又想,早前上雅虎知識,見到有人貼了「娛樂雜誌對香港文化有乜影響」之類的提問,想了半想,想答,到最後,無答,但又不能忘掉的想了好幾天。

實情是,近年娛樂雜誌鼓吹偏見筆觸,即係要有point,有角度,咪理事件是紅人走光、名人吸煙、又或誰與誰凌晨七仔睇雜誌,總之寫得刻薄點、自以為的,就似是一個角度、一種睇法,搞下搞下,連避開鏡頭低頭走入酒吧都叫賊眉賊眼,連在七仔揭雜誌都是孤寒窮鬼。

雜誌的所謂角度最終建基於人人一個樣,規規矩矩,無乜性格,總之,與傳媒造勢的就是正人君子,稍有個性的人與事都只能成為造文作料的好材料吧。

我估,娛樂圈如是,香港處處也是如此也。

2007年2月7日

年尾炒油魚

油魚事件越鬧越大,相信香港人再不能明鬧暗笑內地的食品安全了。都話全球化,今日甚麼國境邊界都無用,仲點去區分呢?只要你見油魚代理商、零售商一咀「我不是魚類專家」,其畫面情景其實也無異訪問大頭奶粉的工人與零售商,「關我乜事啊!」

所以,我都係唔敢再講傳媒無用,因為連傳媒都無,你估食物安全中心的靚女醫生又會否咁紅、咁勤力,又估下政府新聞署會講幾多、唔講幾多呢?肯定的是,傳媒炒作成份有之,誇大引誘讀者閱讀有之,但肯去查下查下,這區尋尋,那區搜搜,咁就不再是傳媒老闆與大富豪的無聊私人恩怨了。

好多人話新聞記者越來越無料到,但其實,真正無料到的是香港社會,你我他她牠,當你發覺新聞記者常常寫出鱔稿訪問、無料專題,你又可以想像一下中環的基金炒手是否越來越無骨氣,把有錢佬侍奉到上帝一般,搖尾又乞憐。

我唔敢話梁家傑的「寄生蟲論」正確,而且佢講的咀臉也實在不討好,只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當人人在尋找托大腳、搵大錢的機遇時,我開始感受到蘋果炒作新聞的重要性,炒大炒熱,我情願農曆年年初一見到A1上的梁與曾兩人的無聊鬥咀,總好過那種今年市旺、桃花熱賣的節慶新聞。

2007年1月29日

雙周刊

有些東西,想懷舊都好難。金電視、大眾電視、年青人周報、好時代、新時代、Smash Hits、Interview、大影畫、越界等等,這些雜誌都曾經伴我成長,曾經「迷」過,但,如今,都死了。

還活的,應該是公教報、號外、明報、明報周刊、明報月刊、蘋果日報、東方日報、信報、壹周刊等等,事實證明,活著的各有因由,活得久未必代表精采,有時,一剎那的輝煌,反而更妙。

在我的雜誌史中,《電影雙周刊》與我相戀最久,真金白銀的買了近十年,由黑白到彩色,由文字到圖片,總之,雜誌停刊,我就總不能不傷心一陣,誠然,少了一本電影雜誌不奇,連唯一一本電影雜誌都不能生存,這樣的城市,又誰敢瞪眼說以電影工業為榮。

說來我搞過出版,也曾為搶救一本雜誌的生命而日夜工作,我漸發覺,出版人的誠意不能改變現實,甚至,一大舊的金錢也不能改變甚麼,有就有,無就無,一本雜誌的生存指數是靠讀者、出版人相互賣力的,讀者不賣你又可以點?莫非又要像很多生活品味雜誌般,無人賣卻包裝靚,扼廣告兼偷運往堆田區。

一本雜誌,原來要靠多方面的努力,有讀者、有廣告、有料的編輯人、有心有錢的雜誌老板等互相協調,方能成事,現在,我就認識到很多暢銷報刊雜誌的幕後人,編輯記者們對自己的出品不欲觀之,情願宵夜暢飲卡拉OK,到鋤書會、鋤報會前才臨急看一看,我在想,自己都不想看,這樣的報刊是甚麼呢?

曾有一段時間,《電影雙周刊》是令讀者感受到背後人的努力、感受到編者與讀者的互動感覺,所以某年某月我曾明知無稿費而投搞,亦曾寄出我的自薦工作信。如今,老土講,俱往矣,環境令本土報刊越來越難生存,同樣也令香港電影越發展越霉爛,今日,走到報攤,想買一份報刊躲入酒樓,我是無甚選擇,最後,情願吃多一籠蝦蛟燒賣。

2007年1月15日

狗臉的歲月

見到溫拿,阿B阿倫繼續LaLaLa,我開始懷念滾石,想起趙傳、李宗盛、羅大佑,還有最近放不低的陳昇,五十歲人,唱一闕《狗臉的歲月》,總好過LaLaLa。

陳昇最新大碟《這些人,那些人》,感覺很像Sting,似Englishman in New York的變奏,或者是,訴說著中年人浪蕩海外的日子,很有味道,我估,滾石假如還在香港,阿B,加一支色士風,一樣可以有相似的感動,不一定要日日是好日,更重要的,是感動人,表達自己。

陳昇每年依然在台灣開他的除夕音樂會,獎不取了,台板卻堅持要上。

2007年1月8日

購物研究

認識一種人,以為他喜愛購物,其實不,正確說法應是──他喜歡「購物研究」。

即係,不停研究各牌子各型號的數碼相機,來一個功能大比併、價錢大對照,問過數十位朋友,上過數十個消費網站,取了數十張宣傳單張,甚至速成學會了一大堆反駁的理由,即如,A君講Nikon邊款好,他會反駁數十種Nikon的毛病,B君講Canon那款正,他又懂反駁數十種Canon的毛病,總之,研究研究,對話對話,反駁反駁,到最後,我發現他原來沒有添置一部數碼相機的動機,純為講下講下,繼續研究研究。

這種人,通常都對數碼相機、電腦、電器這種科技產品別具興趣,有時,也會指涉到其他範疇,例如名牌手裝、時裝、家具、股票甚或其他如文化等。

研究好,研究往往會產生新知識,但作為一個朋友,不時被他的「研究態度」問到火起,即係,我會話如果我要買就揀像數大、熒幕闊、價錢平的,他會即時質疑你點解唔理耗電量、過熱危險及叉電麻煩,咁我又話,咁我唔覺得有太大問題啊,他又會話,車,乜你都唔識架。

總之,我答不到他心目中的牌子與型號,他就不悅。

911之後很多人講珍惜,而我,較扮野,喜歡講當下,即不堪回首不喜展望,只想生活充實有趣選擇多一點,即係,我要買相機,我情願到百老匯摸他十部、八部,見順眼,就買;又即係,我買時裝,走入店舖,摸摸摸,試試試,著順眼,又買,鬼理佢月下高貴新款還是貨尾野。

經過近一年的研究期,最近我始發現我那位「研究部」的同事終於買了數碼相機,唔知點解,一買就兩部,一部Sony,一部Panasonic。

2007年1月4日

舊老細話齌:點解記者硬要叫自己做「小」記

十多廿年的社會變遷,作為報館記者確實越做越悲,社會地位低處再低,還飽受報業老闆的惡毒欺凌。

十年前,知識型的報館老闆老在講資源增值,強調下屬必需身體力行,增強競爭力,不能以一技之長(知識?文筆?網絡?)作為終身防護罩,之不過,日日正午上班,夜夜「飛的」放工之下,點增值?點進修?點擴展視野呢?

之誓估唔到一場持續多年的報紙拗頸戰,令大部分文質彬彬的資深員工棄船投降,又令新入行員工持續獲取新入行待遇,七、八千元等入行人龍有之,餘下上了位半成名又不願改革的老總又怎會有心思培訓新晉呢!最後,「有機」變無機,一個行業又漸見夕陽,又何況網絡、又何況資訊爆炸、又何況一街都是大學生。

採訪、報導一個接一個,文字、數字一堆接一堆,記者的工作已經變得不再思考,無謂多想。只見,越來越多在現場手電交稿,越來越少深入報導研究思考的專題文章,老編總說,大標題、大圖片、短文字,亦曰,讀者愛之。

所以也無需Blog潮衝擊,又或民間記者與另類傳媒的挺身挑戰,報紙媒體越來越似sports illustrated一年一度的泳裝特刊,文字早晚淡出,又即變成飲茶無聊坐船坐車的彩色公仔紙,之又所以,報館老闆對記者的態度早作了三千六百度的轉變了。

香港的文字價值無價無市,現在的所謂文字人,大概只會搶奪出位機會,只求在一百幾百的下價專欄、評論版霸點篇幅,到有朝一日被大眾以為名咀上身,自會有大把市場機會了,如此如此,苦力在港聞、國際、財經、副刊筆耕的小記小編又只會自愧自憐,又或者,繼續盼望有天無端晉身高層主筆,又化名、真名、藝名的霸著專欄、評論格子,作好一副正人君子的臉孔,就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