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

短暫的婚姻.凝視悲痛,看穿失落了的人心

陳奕迅拍很多電影,卻一直未被大眾看成是一位專業演員,但其實,無論是早年的《賤精先生》、《常在我心》,又或是近年的《華麗上班族》,都看出陳奕迅那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演出,即是,儘管角色的感情複雜,他也偶爾過份誇張賣力,然而尚算符合角色,沒有一些新派偶象那種神不守舍的演出。
天台這個場景,成了兩人感情關係的相交點。
今次,也是由陳奕迅擔正大旗,而且是電視劇,五集長度比一部電影豐富得多,就算看似故事簡單,感情變化不大,但在入屋的電視廂內播放,表達感情就不得不更細膩纖巧,最終,再一次的,我認為做得恰如其份,而且,今次配上的,是編劇莊梅岩寫出來一個脈絡豐富、感情複雜的失意男人。

思念、後悔、不安的男主角Galen只有在舊樓的天台上才找到一點慰藉,而就在此際,偶上生活得有點枯燥的Malena,兩人或許沒有行差踏錯,但思想上已成了一對,互相扶持,彼此了解,這對知心密友因為各有自己的家庭而壓抑感情,這種短暫而親密的關係,或者就是命題中的「短暫的婚姻」。

導演陳志發在電影《點五步》已顯得技巧純熟,故事一氣呵成,到《短暫的婚姻》一劇就更見突破,緩慢的節奏恰如與男主角Galen心靈互通,借用舊街道、舊天台去談情說愛,也難得英國片段拍出來有板有眼,沒有一出埠就走了樣的劇集通病。

大衛與瑪嘉烈:綠豆
逃恥
裸命

2017年10月30日

廉政行動 2016:昔日廉政英雄,今日褪色行動組

追回《廉政行動2106》,全因為邱禮濤導演的排頭;至於「廉政」兩個字,曾經也是信心保證的,只是時移世易,昔日光采的牌面已不復見了......

雖然鏡頭多變,但始終正邪對立,紙板式的行動組吸引力有限。
系列故事大綱由小師妹初入廉記講起,上司同事個個正義化身,就只有陳國仁(陳展鵬飾)的一角較為引人,陳國仁與相識多年的女友 Wendy (姚子羚飾)思想漸漸分歧,一個是廉署要員,一個是地產代理,兩個青梅竹馬的同樣要在職場衝鋒陷陣,偏偏一個天使一個魔鬼,到最後 Wendy 墮入貪污案,陳國仁卻欲求無從,有口難言。用這段愛情故事作為點綴,在在看到當下社會現實與理想的分歧,觀眾看着 Wendy 一步一步的走上歪路,卻深諳這是職場上成功的必然途徑,走還是不走?那真是一個問題。

在各短篇個案中,靠着幾位性格鮮明的奸角作帶領,如議員吳達初(鄭丹瑞飾)、白手興家的李福強(姜大衛飾),以及掌權強勢的女高層岑紫瑩(郭少芸飾)等,並配合一眾出色的綠葉配角作襯托,有政圈、有上市企業、有地產霸權,形成一個現今香港中的暗黑經濟脈絡。

可惜,邱禮濤擅於呈現大奸角及社會邊緣人士的同時,對這群正義上身的廉署人員就無計可施,角色變得平面乏味,只依賴一身行政套裝及煞有介事的案情討論,都未能把離地的廉署形象拉回人間。導演雖然一次又一次利用複雜多變的鏡頭調度去處理平淡的會議及盤問場面,但除了之前提到的陳國仁外,一眾廉署精英始終缺乏人味,尤其如區文穎(唐詩詠飾)面對後輩時的那種師奶對白及語氣,認真難頂。

雖然明知是權力問題,但在香港影壇吹起淡風之際,廉署又何必要用一眾 TVB 人腳作為基礎,白白浪費編導塑造獨特人物的能力,到最後,個個形象都鮮明得如這套那套電視劇,而我等明明是「廉政行動」擁躉的,,就只能退避三舍,遲了一年才找來重溫。

伸延:
瑪嘉烈與大衛:綠豆
紙牌屋
13.67

2017年10月21日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綠豆.與你同步

《綠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打破了港式電視劇的叙事方法,節奏慢,暗場多,刪去了很多硬崩崩的感情對白,換上了含蓄婉轉的場面抒發,或者說,這套手法其實更貼近時代,更加適合用來說中年人的感情故事。

綠豆:幕前位位都是老波骨,卻帶來耳目一新的演出。

你看節外生枝的兩段情:大衛(林保怡飾)與Diamond(廖碧兒飾)、瑪嘉烈(周家怡飾)與趙子龍(潘燦良飾)。編導驗證了談情不一定要談到出口,無需下下講到「我暗戀妳」、「我掛住你」的,原來只要一個眼神、一次偶遇、一次失神,馬上就把不能開口的說話表達出來,這種談情戲,是 TVB 劇集無法給你的。

而且,編劇也刻意的把愛情故事加上社會脈絡,偶爾一句腰心腰肺的,是對時代的回應,與觀眾的真正互動心聲,尤其是 Uber 這個商標,就算沒有冠名贊助、廣告特約,演繹出來就令人感受到主角與觀眾原來活在同一時空,他與她的感情關係,說不定也有你與我的影子。

當然,其後《前度》的失衡,就見證了不同導演面對這種生活化劇本的功力差異了,街道的空鏡、藍天與白雲,一呼一吸的心靈節奏,其實背後都是多年的血汗換來的,所以,《綠豆》的成功,並不單是美術攝影造型的功夫,而是靠幕後人一條心,改變時代,改變電視劇場。

伸延:
詭探
紙牌屋
裸婚時代

2017年10月16日

僱傭妻子 / 逃恥:電視劇,原來可以很潮流

結衣妹妹的吸引力非同少可,把原來荒唐怪誕的劇情變成驚喜可愛,或者說,漫畫改篇成電影從來都不易,但多年來日劇與日本漫畫同步興旺,累積下來的經驗實在勝過韓劇、港劇或大陸劇,甚至擅長專業的美劇,都難與這種日式kawaii真人劇匹敵。


多編一隻舞,就竟然帶來如此廣泛的病毒感染力,也為男女主角帶來人氣與財富,把電視劇風靡至網絡及電視屏幕,可以看出,日本創作人雖然面對經濟低迷,但日本創作人沒有逃到大陸接大JOB,繼續蝸在本土,繼續在日常生活中發掘新題材,致使日式偶像一代又一代的承傳下去。

我當年有為鈴木保奈美買下人生第一本日本寫真集,自然感受到結衣妹妹今日的魅力所在。而且,這次男主角不是型男或者事業有成的青年才俊,而是口齒不清、臨將被裁的宅男津崎平匡(星野源飾),雖然,宅男也算賺到錢,有個家兼可以僱用一個美麗女傭人森山實栗(新垣結衣飾),但見他被裁後的七零八落,實在容易獲得現代少男的認同及代入。

雖然劇中的土屋百合(石田百合子飾)更得我心,這位阿姨年紀不輕,卻有種活出自己的女強人味道,沒有被風見涼太(大谷亮平飾)迷到傻頭傻腦,有始至終都醒目過日日kawaii的外甥女,有種獨斷獨行的果敢精神。

伸延:
半澤直樹
上上下下
數碼年代的上班路

2017年10月15日

詭探:驚喜開始,失望收場

終於捱完三十集的港產劇集,本來,首兩段的《火車》、《公屋》頗為吸引,有氣氛,有劇力,加上題材貼地,就算有仿效日式推理劇之嫌,也實在有令人毛管桐又想追看的魔力。

不過,後兩章節的《結界》及《鬼屋》就是另一件事了,每況越下得如墮深谷,越近結局就越是不堪。最後的《鬼屋》,剪接及場面調度都是學生水準,製作簡陋,不但破壞故事流暢性,甚至把得來不易的角色性格及關係都狠狠毀滅。


或者,是看完《瑪加烈與大衛》有太多要求與想像,想看新一代導演如何運用摩登美學,不堆砌起承轉合的傳統手段去拍攝靈異故事,但原來,靈異故事必先講求氣氛,《結界》中那種世界光式戶外場境實在難以誘人,而《鬼屋》中簡陋的主場境也屬災難級,那種。

幕前配搭算是新鮮,邵仲衡飾的司馬至全搶鏡出瑒,看得出退隱廿年的他依然觸角敏銳,也為角色下過工夫,編劇寫出司馬至全面對靈異鬼怪時的機智及勇敢,反之,在父子關係上,劇本及對白就顯得呆板,不動人,不心痛,更似搵戲來做。

另外,不得不提楊偲泳飾演的羅家欣,角色的傻大姐性格原本已設計得討好可人,但更有趣的,是楊偲泳以一種offbeat演出,慢半板的反應及回應,深深顯示出角色的疑慮與不安,只是角色來到尾段變成主角,一下子要訴說一堆不太稱身的對白,演員演來開始吃力,也不見得為劇集帶來更有張力的高潮。

蔣祖曼飾演的師姐方怡最後上山學茅山,大概為觀眾追看下一輯做好準備,不過,下一輯有沒有方怡似乎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創作人看清今輯的沙石,尤其是前後不一的水準及風格,確會令電視迷追看得越來越心淡。

雖然我知道,真正在電視前定時收看而不是網站逐集點擊的,大概都是少得可憐的老友記。

伸延:
半澤直樹

弊傢伙

2017年5月20日

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蠢到最後變成一個暢銷書作家

作者出了名,似乎都愛寫昔日的求學回憶錄,東野圭吾明明是推理小說揚威,偏偏散文中寫出青葱歲月,談求學、講考試、憶出貓、念把妹,雖然都是那種耳熟能詳的反斗情節,但出自著名作家的,就算原來如我掌年一樣頑皮、逃學、作弊,都似帶有一種出於污泥而不染之感,或者說,我求學時比東野圭吾、九把刀都認真,我想,我還是有希望的。

無論入讀的是名校還是Brand 3,是不是所有學生都一樣,哪會有只顧讀書而不願懶惰的呢?所以,「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這句說話應該適合我們每一個,我們都是蠢蛋,都有過一段無法忘懷的成長故事,只是大作家文筆好,又有名氣,自然能靠這些故事賺到稿酬,幸運的話,甚至當上編劇、導演,將文字作品寫成大銀幕的真人演出。

成長就是這樣的一回事,每一次考試失敗或犯錯記過都帶來絲絲回憶,反之,成績好的,要風得風,我懷疑他們錯過一些甚麼,到他日黃昏日落,會否忘記了過往無風無浪的成長扎記呢?

伸延:
歪笑小說
怪笑小說
一路向西

2017年5月10日

第三波數位革命.老板,你哪邊如何?

如果說 Steve Case 寫回憶錄,我未必會捧場,畢竟,2000年的 .com 年華已成泡影,回望似乎也沒有價值。不過,可能出版社看穿我的心意,用上新視野式的「數位革命」,並由網絡老行尊、現任種子基金大旗手撰寫,那作為業界一份子,你又無法抗拒吧?

不過,論 Steve Case,我又點止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在泡沫脹到一個快將爆破的點是,我曾與他見面,談過兩句,因為當時我就是他那所巨企中亞洲辦公室中的一位小員工,薪高糧準,是一個可以夜夜笙歌的年月。不過,只要你看過這本《第三波數位革命》,你自然會明白在泡沫年月的風光過後,在那宗世紀收購的歡聲過後,Steve Case度過了一段漫長的黑暗日子。

又或許說,他依然是億萬巨富,依然在世界富豪榜中排於前列位置,但身心面對的,是一場接一場的挫敗,最後,他唯有轉移戰場,開始了他的基金投資事業,繼續他下半場的富豪人生。而我,當日離開了快樂公司,也面對了一些挫敗,幾經調節,才能重拾信心,再戰沙場。

到現時一把年紀,我還是很着緊自己未來的職場生涯,我知,這段時間說不定,可能還有二十年,也可能只剩下一、兩年,當中有很多不可預期的抗力,家庭、健康、職場、財富每一樣我都不想失去,甚至貪心地想獲取更多,如果不是,我怎會還花錢去買這本《第三波數位革命》呢!

伸延:
泡沫的聲音
科技之後
回憶壹弍

2017年5月9日

龍頭鳳尾.粗口爛舌的香港盛世

《龍頭鳳尾》寫灣仔、寫半山、寫石塘咀、寫出濃郁的香港味道,作者馬家輝透過黑社會題材,呈現出日佔時期之前的香港,由榮華富貴驟變成淪陷期間的人心惶惶,各人的際遇隨時局變化,究竟,是英治好還是日佔時期的生活好?作者似乎在有意借此來烤問今日的香港人。

作為馬家輝的第一本小說,作者已大膽地用通俗俚語帶出香港味,社團人人粗口橫飛,卻成為貫通黑白兩道的中間人。小說主角陳北才由大陸走到香港,又着草逃回大陸,最後挾住龍頭大頭的身份回到香港,當中的旅程歷盡風險,心裡面又記掛住自己的意中人,戰火無情,他心底的小奢望似乎又只得落空。

小說不只是描述一個人的傳奇,還深刻地寫出香港於30年代的日常生活,貴族與平民,黑道與警察,各人都在絕境中尋找自己的快樂,陳北才一早知悉自己的性取向,就算要瞞左瞞右,但都不斷努力追求。

有趣的是,馬家輝無避開自己報界名人的身份,在楔子中就說了自己公公的故事,而當中的情節又似乎與小說中人有所關連,成功把自己身份帶入故事之中,事實上,作為一位資深的寫作人,要寫出第一本小說也不容易,不論是高調地宣稱將寫出三部曲,又或表明有機會搬上大銀幕,雖然會收宣傳之效,但無可避免成為焦點所在,暗暗推高了讀者的期待。

雖然就是楔子中的粗言粗語,令我把買回來的小說略置在書櫃之中,好在,故事含有豐富的電影感,場景轉換得快,也令人馬上投入作者筆下的昔日香港場景,或許我嫌小說中的香港文化歷史描述得過份生硬,不過,我說過,小說中有作者的影子,就當是馬家輝滔滔不絕地在大發謬論,說古諷今吧!

伸延:
盛世
裸命
13.67
第七天

2017年4月13日

達明演唱會.台上台下

演唱會飛越買越近,以為我睇真歌者的造型化妝,卻不料原來視像音響都顧及得到。講的是這夜的達明一派《卅一派對》演唱會,台前觀眾看不到舞台頂屏幕算是意料之內,更甚的,是全晚劣爆的音響效果,只能聽見重低音的喇叭發聲,仿如坐於喇叭背後的場外聽眾。

當然,我還是認為,現在看演唱會,都是樂迷表達支持偶像的象徵,對節目質素已不太講究,只是今晚聽覺不太享受,唯有退而求其次,不停以手機影靚相,以及用眼鏡消費台上台下的細微事,包括劉以達依然有水準的結他SOLO、李拾壹難得一次的和音、何韻詩的忘我投入,以及黃耀明穿插在舞者間的互相輝映。

講真,七、八成的入座率難免令人感到憂傷,畢竟要更多人勇敢地走向前,就是要靠背後支持者的默默參與,如果連演唱會都不買票入場,大家繼續享受餵到埋口的免費午餐,那麼,又怎樣抗衡奴隸社會呢。所以,這晚縱使我的耳朵不太享受,又看不到屏幕的影像與文字,但說到底,我還是非常投入的,瘋狂地用手機拍照、瘋狂地站起跳舞,或者,這就是所謂的粉絲狂潮。

事實上,看過多次達明的演唱會,新鮮感大概沒有了,連嘉賓何韻詩都是人人預期的,但在舞台編排上、在舞劇的意象上,達明一派還是給予觀眾很多很多,這也如同我第一聽「繼續追尋」的時候,都卅一年了。



伸延:
達明:兜兜轉轉
明哥:太平山下
鐵路像記憶一樣長

2017年3月28日

紙板屋.明星入侵紙板屋

足足遲了兩年,到今天才刨完《紙板屋》的第二季,不過,此刻適逢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富豪特朗普成了下任美國總統,足證世事無奇不有,現實有時比虛構的電視劇更為荒謬。而且,如今我更深信《紙板屋》隱含了政治力量,即時劇情橋段往往在現實政治中顯露出來,那些通姦、殺人、謀權、催票等等情節原來都可以在現實中上演。

那更不得不佩服劇集製作人的用心,既找來政治人作為劇本顧問,也大膽地揭露出日常政治中的黑暗手段。或者,製作人早就明白事理,知悉政治投票從來都不公不正,政治上位都不得不靠背後的權力鬥爭。

現在,我已經不奢望香港創作人再有此膽色及能力了,甚至香港觀眾,似乎都只迷戀韓劇中那種華麗的虛假世界,一時外星人,一時美人魚,但最後都原來是一場明星show,靚衫、靚景、靚人,加少少product placement的劇集,符合了時代需要,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香口膠,殺殺時間的小刀。

伸延:
劇集本應如此
電視流水帳
迷終



2017年2月25日

地表最強:13億人都阻不了的全球化

往紅館看演唱會多年,第一次感受到紅館被中國風籠罩的氣氛。台上是奪目搶眼的舞台效果,台下是另一種跨地域的觀眾社群,北京、廣州、湖南、台北等城市代替了黃大仙、九龍城、大坑、柴灣等社群,突然間,紅館的空間似乎放大了很多,但同時,個人的力量又變得越來越渺少,真心嗰句是,13億人,一篤口水足以淹死我。

這種氛圍下,這晚紅館中自然以普通話為發定語言,就算請到粵語流行曲之王譚詠麟都一樣要用普通話對觀眾問好,不過,國語又好普通話又好,其實聽周杰倫的歌,有誰還在乎他在唱甚麼語言嗎?總之,型、靚、金碧輝煌就是今次演唱會的主題,開場嚇人的視聽效果在北京的工人體育館可能震撼無比,但換了在紅館,一開場就變成過火誇張,多塊顯示器原本可以跨越幾個球場,但紅館舞台,大小其實不足以踢一場五人足球的。

所以話,面對13億人,有時是細就要認。細少一樣可以無限想像,細少一樣可以非同凡嚮,反之,夾硬把大球場式視聽塞入紅館,其實似在誠品書店開場 Metallica,有人可能會話音樂無疆界,但我覺得這叫霸王硬上弓。

音樂上,周杰倫是才子,好懂得把古典弦樂、鋼琴舞曲、中國風、Rap等共冶一爐,不是流於唱首K歌的階層,之不過,在他把時間投放在銀幕演出、執導演筒的時候,新曲的變化其實不甚明顯,明明是新,感覺上又與舊曲差不多。當然,要怪就怪時代轉變,現在不是一個創作新曲的年代而是一個巡廻演出的世界。

這夜紅館,只不過是周杰倫一千幾百次演出的其中一場,但對我,一世人,會看幾多次周杰倫演唱會呢?對於我點睇,全球70億人,又有誰會緊張呢?

伸延:
佐治地球轉
Eason's Life
Time after Time 演唱會

2017年1月16日

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一片香港心

馬家輝不算是一位很出色的作家,他寫的第一本小說《龍頭鳳尾》,看兩看我就看不下去,一直擱置在書架一角;至於他的專欄文章,主題多多,涉獵廣泛,由文化、政治、社區、家庭及閱讀等等,博學又似乎不算精深,只是他的外型與口才始終吸引,一直都是各媒體的寵兒,用今日用語,是KOL,有擁躉,但又不是賣文賣到被封香江健筆的那一種。

但就算作者文采有限,但這本《我們已經走投無路》對我仍有一種獨特吸引力,因為他寫的是香港,是由我熟悉的香港人角度出發,不混濁,不怕死,敢於說出如今香港匪夷所思的日常生活,而偏偏有這種 Guts 的作家已經買少見少,所以,我也要懂得珍惜,懂得為敢言的作者拍一下手掌、買一本書,或者,至少,翻多兩頁。

馬家輝是有背景、有文化、有地位的文壇上等人,當連他也說「走投無路」時,你應該明白到如今香港蟻民的苦難悲哀。

另一方面,不關政治,是時代,是科技。當報刊近乎全面收檔,還有甚麼專欄作家呢?KOL、Blogger雖然代之而起,但我等老人家還是戀舊不捨,想像文人辦報的美麗光景,文學、政評、瘋言瘋語的專欄日日可看,還有一幕有一幕無的放矢的筆戰罵戰,各適其適的報刊佔據報攤,那時候的生活總是有路可走,越跑越遠。

伸延:
上等英文詞典
這輩子,多少錢才夠用?
最壞的年代,最好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