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第七天 • 何處安身

「死無葬身之地」,惡毒吧!

偏偏在瘋狂的國度裏,生活苦,下葬難,唯在「死無葬身之地」這片夾心空間,蟻民才可獲得自由、公平、安樂的日子。余華的「第七天」寫得不曲折,卻成功以死者角度去看透生存的悲哀,發掘在亂世中被社會離棄的小人物。

樓房倒塌、被迫拆遷、官商勾結、出賣身體、上訪被阻、無情災害,一幕又一幕耳熟能詳的、越來越貼身的人間怪事逐一呈現,死的死,傷的傷,既然新聞報導已無力去揭露社會真貌,余華就以創作小說來細語道來。

每個人物原本都透過別人的簡單論述而出埸,可能是一埸意外、一次偶遇,但在死後的空間流流長,當事人大有時間把事件重頭細說,說出不一樣的視點與感受,兩次、三次說明之下,讀者慢慢悟出社會上的狀況,慢慢看透人性的惡毒與善良。

這樣尋訪真相的創作架構屢見不鮮,但在此時此地,眼前生活都被受制約,余華卻以死來詮釋,描繪出這片沒有社會框架把持的死亡地,仿似是惹人留戀的烏托邦,當中帶住傷痛與無奈,揭力翻開無力的真相。

未看新的村上春樹,先看余華。看他以荒誕筆觸去描繪荒誕世界,就算沒有血淋淋的曲折戲碼,寫現實,還是相當心寒。

伸延:
裸命
十個詞彙的中國
兄弟

2013年9月17日

裸婚時代.是太實還是太虛?




中國社會創造了很多字詞,小小居所是「蝸居」,沒錢結婚算「裸婚」,新詞背後都隱含一套新價值,就只兩個字,說的都是牢不可破的禁忌封建思想。

《蝸居》看得我心戚戚的,每時每刻嘲諷著由上而下的一股貪念歪風,土地被濫徵濫用,四處卻剩下沒家可蝸的居民,存活在這個荒涼的城市,莫非又要犠牲自己的價值與道德標準,來爭取卑微的置業願望。

《裸婚時代》也是對著社會面貌而來,但愛情與婚姻,說來說去都只有自己知,三心兩意、騎牛搵馬都是個人選擇,所以劉易陽的正派個性實在不討好,考順、顧家、公司中的好夥計、下屬眼中的好上司,到最後只徒得一敗塗地,哪得怪誰。或許,是劇中的劉易陽中毒太深,以為八九十年代港產電視劇中那種好男人性格都會落得好下場的。

對。電視劇中的好男人往往都是有品味的,小擺設、小心思、最好還是任職於廣告公司創作部,終日聊天喝咖啡,愛買名牌又架小跑車,而且性格還得考順父母、愛妻子、會消費、懂享受。但把這種男人放進現實社會,這主人公確實活得辛苦,一大堆的形像都只是觀眾眼光,來自一種為消費而成的生活價值,最後,編導留了個尾巴,你認為童佳倩會重投劉易陽的懷抱嗎?

太天真吧!

有關《男人女人

2013年9月3日

鄒氏女.禁得住嗎?

文化大革命是場煉獄,從煉獄燃燒出來的火焰不只殘害了一代人的身體,其中的歪理思想更延至後代,影響至今,甚至影響整個民族的發展。章詒和曾因政治成分而入獄,除了肉體被困的苦澀,相信她還深切體會到思想言行被約制住的痛苦。

故事說兩代人,上一代是鄒開遠、妻子金氏與僕人留玖,這部分感情濃厚,是主僕的恩情蓋過了當中的曖昧同志情,企業家的家道由盛至衰,卻從沒有去為小僕人的性向而煩惱,反而體會到小僕的忠心細緻,落難之後,金氏與留玖變得更相依相靠,兩人的姊妹愛慾,就成為抵抗荒誕社會的點點燭光,溫暖、細密地閃爍。

下一代身陷獄中,鄒今圖、張雨荷和黃君樹都各有前因而在這鐵柵下聚首,人來人往的獄中冷語媲美窗外的社會面貌,情慾關係明知卻不講,偏偏在無端百事的某個晚上,被揭發、被咒罵、被打壓,這就說明女同們一直都活在一個被歧視的環境,就算連領導都滿身罪行,卻夠膽自立在高地之上,胡亂地喝止別人的越界情感。

鄒氏女的文筆秀麗,女女之情寫得點到即止,但文字間泛起的聯想卻異常深刻,有關於文革的、監獄的、愛慾的、甚至關乎今日社會現狀的。

思想又好,同性愛又好,禁得住嗎?

關於《裸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