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5日

How DK works?


一直泥足深陷於出版與傳媒業,貪其精采的創意天地,苦其奔命勞累的工作日程,我以為,我總有一天遇上偷得浮生的工作空間,但可惜,當我看過郝明義的《工作DNA》、曾孟卓《蘋果的滋味》及新近Christopher Davis的《我在DK的出版歲月》,加深了我對出版與傳媒業的認識,發覺不管中外、英語還是華文世界其實也殊途同歸。而放在我眼前的選擇只有二,一是繼續沉淪,一是逃之夭夭。

《我在DK的出版歲月》啟發我的,並不是耳熟能詳的DK發跡故事及營運優勢,反之,更引人的,是無敵集團在攀上高峰後因何就一個決定,竟然令王朝轉眼崩潰,當大家以為日不會落,但原來在這個競爭劇烈的市場遊戲底下,黑暗死神早已伺機,隨時駕臨。

Christopher Davis雖然不是D又不是K,但他是集團開創元老之一,到2000年DK賣盤,他仍出任發行人至2005年,所以,他絕對勝任執筆撰寫此書,而書中對其後DK號撞向冰山的故事,大概也只有他有資格詳述及批評。

可惜的,DK沒落是出版界的一場遺憾。九十年代的出版業中,我想除了我曾公司過的某團隊外,也應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出版團隊成為DK信眾,想重覆DK當年致勝之道,不過,說說就好,無論平面設計、攝影、版權傾銷、資料庫、環球網絡、專業範籌你又哪有一樣能沾上車邊呢。

事實上,人人都想做李嘉誠,但付出的創意、智慧、血汗又怎比得上呢。更何況,如DK一樣,你估得到李生的結局嗎?

2010年4月6日

愛上安藤忠雄


兩本書,一本是《教訓──王安自傳》,一本是《建築家 安藤忠雄》,兩本書都有同樣魅力,讀畢,自會愛上書中主人翁。

《教訓──王安自傳》是20多年前讀畢,《建築家 安藤忠雄》則是半小時前讀完,後者震撼力量還在,看到藝術家的視野、固執、感性、勇氣,面對學歷上的不足,面對行業原有的封閉,他逐一拆開原有框架,重新搭建、重新改造,為自己製造機會,為自己製造成績。

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有成為藝術家的分子,看法、觀點、美學、思想人人不同,只要肯學,只要肯試,不難就成為一個人的藝術家,創造自己的生命傑作,活出自己。反之,只說不做,空有夢想,只願甘心日夜營役,只為銀行儲蓄而生活,一切,都是白活了。

說起來,近來面對的挫折確實不少,看《建築家 安藤忠雄》大概合了時機,因為,作者要說的哲學,就是從失敗中學習。王安也好,安藤忠雄也好,生與死之間的歲月,不能白活。

模題

我不是反廣告派的人。

但我想,如果模特兒升格成廣告焦點,雜誌又爭相報道模特兒的背景出身,那樣,廣告又會否失效了呢?我所指的,又不是電子遊戲機生產商香港發佈會的那種低俗手段,即是把品牌名字、售價,以牛龜大的字體印在模特兒tube top上的那種。

我想講,是電視廣告中,以真實個案作招徠,例如身穿制服的職員說借錢服務稱心滿意,又或是編輯美容雜誌記者大讚護膚品牌效用超凡的。當這些廣告中人變成觀眾心知肚明的模特兒,真實人物化成虛擬藝人,那樣,整個廣告的橋段不是已經化為烏有嗎?

從前,廣告人會千山萬水在客戶數千名職員中揀選一些合適臉孔,又或在廣告合約中列明模特兒在扮演某個角色之後,必須要在電視屏幕上消失一段時間,目的就是令觀眾多些幻想,想像這個品牌的服務員是如此天真可愛,又或某位美女街坊原來早有購物心得,只是,某一天,我搭了一程巴士,熒幕上先見到一位美容雜誌編輯談天說地,但轉頭又瞄到她化身成炒菜煮飯的美麗母親。頃刻之間,我相信世界變了,電視廣告的三十秒只能成為前菜,娛樂雜誌炒足多個星期的新聞揭秘才是正餐。

那麼,廣告人化盡腦汁,做足資料搜集,日以繼夜親臨客戶公司訪談觀察的工夫,有時就會被一、兩個年輕模特兒的批踭、臭狐而摧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