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

后翼棄兵 (The Queen’s Gambit) : 棋盤上的小女賊

天生棋藝高招,小女孩由小鎮鬥至全國,再由美國挑戰鐵幕蘇聯,七集的連續劇成功打響女演員的 Anya Taylor-Joy 的名堂,怪怪的臉孔頃刻間成了萬人追蹤的新女神。

造型美術帶動觀眾情緒,說明製作錢實在值得花吧。
造型美術帶動觀眾情緒,說明製作錢實在值得花吧。

故事不太出眾,吸引力落在細緻的美術製作與鏡頭調度之上。畫面色調做足工夫,心思細密的美術製作無間斷的積極參與,在孤兒院之中,唯一令小女孩 Beth 動心的,是藥房中的色彩繽紛的小丸子,到她終於可跳上轎車揚長而去,她的天地開始光明,她步進一個家庭,有廳房,有花布,窗外更是陽光明媚;這時候,小女孩雖然得不到應有的愛護關顧,但一身樸素的她得以活在陽光之下,在校園中,有嫉妒,有比拼,有奚落,她開始拼命爭取自己的人生,透黑白的棋子,一場接一場,妝水漸濃,人漸大,細緻的打扮由頭至腳,敢於勝利,敢於錯誤,在酒店華麗的宴會廳內半醉半醒的繼續她的色彩人生。


難得有如此細緻的美術鋪排,美術、攝影、製作、化妝、造型,片場上的各單位都做好本份,以自己的專長說出這個小女孩的故事。


反之,觀眾要思考的,其實是這個人。不難發現小女孩其實自私冷漠,就一句半句的說自己的棋藝來自孤兒院的地下室老人,沒感恩,沒回望,真心會令她立志起行的,只有高回報的全國大賽、又或那場非勝不可的鐵幕之旅;當然,年輕觀眾更可能留意她游走於不同的棋界宅男身邊,果敢嗎?迷人嗎?幾段愛情戲其實沒戲,描述簡單,徒令主角成為一座不可方物的花瓶就好。


這七集的棋局中的幕後高手,大概是美術製作團隊而無熒幕上的嬌娃。


伸延:

紙牌屋

艾密莉在巴黎  

獨行殺姬 

2020年12月7日

艾密莉在巴黎 (Emily In Paris)

焦點當然是在於創作人 Darren Star,話到尾曾經被他的《色慾都市》(Sex and the City) 迷到天翻地覆,但畢竟一切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如今要年近六十的創作人寫新時代社交控的美國小妹,色彩有之,節奏有之,但真實感就肯定打個大折扣了。

有造型、有時尚、還有俊男美女、跨國想像、還有妙絕性愛,
這些戲劇元素,怎不能溝成一本美麗童話呢。



20出頭的美國妹在巴黎街頭大搖大擺,惹來部分觀眾反感也是必然的,那些所謂社交時尚、科技時尚,說穿了都不過是想美麗童話,還要置身法國街頭,女主角的故事發展仿佛都成為想像世界,博物館、時尚 show、美食、咖啡、型男、麻煩女上司,與《色慾都市》那種紐約態度有種天淵之別。


誰真誰假?真係無法評彈。


這位 Emily 小妹突然變成跨國企業的顧問一樣控制大局,改革、創新、還要人脈有人脈,要粉絲有粉絲,童話故事般的,一轉身已成為一眾夢想成為KOL的群族偶象,不過,相比之下,我情願看東瀛少女的《東京星夢》,好歹見盡少女成為的甜酸苦辣,如果是巴黎小妹,甜蜜蜜的無風無浪,我覺得似卡通多過摩登城市的職場上位日記。


雖然《色慾都市》中的專題作家一樣呼風喚雨,但一篇專欄幾條自問自答的天真問題,似乎勝過作美好狀的美少女圖像,尤其連在街上都可以突遇知心閨蜜、上次餐館就碰到美男鄰居的情節,在我看來更是將就十集完的短篇格局,趕時間。


或者,這年代的 Netflix 劇場節奏已不可拿「舊時的」電視劇相題並論,新一代看的劇集,可能窩在巴黎的咖啡廳,又可以撥動控製桿把文藝段落一掃棄掉,甚麼高潮起伏,意料之外都不重要的,重要是,打毎熱潮劇卡,你估IG又可以多幾多個 Like 呢。


伸延:

獨行殺姬

半澤直樹

逃恥

2020年11月23日

弟弟:不要傷痛,繼續前行

可能是第一次看完一本電子小說,還要在這個被看忽視的手機平台,不過,TBC Story 紿終是由一群具想像力、不斷求變的年輕人建成的,由最初花成本的個性化多媒體製作,到近來鑽營付費內容,一路走,一路思考,最重要的,是明白生存的重要,尤其這個年代單靠 Style 不行,單靠名氣也危危乎,最好,還是不停動動腦筋。

《弟弟》是陳慧作品,陳慧對這城市的觀察入微,尤其現今歷史大論述都是偏埋一邊,這種以個體、甚至是年青人的角度看世情實在重要。故事雖然滿載着悲情,但對年青人還是有一份關懷的,我看的時候,腦海中偶爾彈出的畫面是侯考賢的《悲情城市》,火車站一幕,一家人似乎聚首但又暗藏憂仇的一幕等等。


在製作上雖然未有用盡手機特質,但作為電子平台的免費作品,我更安於現在在年青人社群中口耳相傳的推薦連結,畢竟年青人有自己的宇宙,中老年人如果只在趾後腳,那社會的步伐就只得走回頭。我很多年沒有看陳慧的作品,但在看《弟弟》的時候,我就重新拾起作品中的香港人情味,庶民生活,快樂日常,哀傷日常,前段雖然太多對話而略失細膩描寫,但故事發展下去卻在細心地剖開受傷年青人的心聲。


.陳雪《陳春天

.章詒和《鄒氏女

.陳冠中《盛世

2020年11月16日

棄貓:藏在心底的私密情感

村上春樹的小書,以棄貓為題,聯想出與自己父親的輪廓與故事;書本輕巧,內容也私密,未必是村上迷所喜愛的。


村上帶我追讀小說之路,就算一早已開始看金融、梁羽生、倪匡、亦舒、梁鳳儀、李碧華、西茜凰、畢華流、彭浩翔,但到真正唔買唔安樂,連少看一本半本都坐立不安的,應該是村上春樹,到後來,我甚至懷疑自己,究竟是愛上村上春樹的作品、還是愛上中譯本賴明珠的文字呢!

我自己對爵士音樂情有獨鐘,甚至總覺得喝咖啡威士忌比喝紅酒白酒干邑有型有款,一齊的品味格調的源頭,或多或少與村上有關;唯一例外的,是跑步,我看《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時,才真正明白到村上春樹在跑步路上的神乎奇技,每天十至二十公里,一星期五天,對我這個從來不懂跑步的人來說實在是匪夷所思,還是飛東飛西地去參加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時間是甚麼分配呢?

跑步之外,上個周末,花半天看完這本《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我發現自己對村上春樹的認識還是很淺。在他的作品中,似乎都沒對自己的家庭生活多加描繪,在談論品酒、聽音樂、放洋講學時所描繪的,似乎都只是可有可無的淡淡幾筆,所以,今次以小書描繪父親,甚至着力地去翻查父親在二次大戰時的從軍事跡,看得出也是為作者自身療傷的一趟旅程。

棄貓要回家,村上千秋先生要回家,似乎,71歲的村上春樹也踏上回家之旅。

不過,我這位年近半百的書迷,看村上寫他的父親卻未有太多感觸,畢竟,村上冷冰冰的疏離筆觸,就算寫的是至親及自己孩童的故事,感覺都是第三者凝視著的,透過鏡頭,透過窗框,疏離感及得上影畫大師小津安二郎;又或者,是中日戰爭的故事始終不好說,親情、大愛之外,還有隱藏於筆間的國家情仇,唔寫唔寫,但始終臭到點腥臭的味道,那就不是村上春樹擅長的心靈世界了。

知名的小說家是否都會被邀寫散文隨筆呢?我明白作為文藝雜誌的編輯,求「稿」若渴,但我更意識到小說家專注的重要性,畢竟,不是人人如倪匡、東野圭吾等小說家擁有擁悍的寫作力。人都七十有一,唔係剩下好多創作時間呢!

.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
.陳雪:橋上的孩子
.黃碧雲:盧麒之死


2020年10月26日

獨行殺姬 (Killing Eve) :女人魅力

看了二季《獨行殺姬》,除了感受到創作人之一的 Phoebe Waller-Bridge 的實力外,兩女角的精采演出也是功不可沒,尤其是第二季劇本都欠缺神采,但吳珊卓與Jodie Comer的演繹一樣出色,演員與角色的獨特性相互影響,散發出一種與別不同的吸引力。

兩個女人在第二季明顯埋身肉搏,但見得多,戲劇魅力反而下降,大概創作人也始料不及了。

當然,還有造型。Villanelle(Jodie Comer飾) 一角的焦點除了是天真、果斷、不近人情的殺手性格外,還有一身別緻的造型服飾,當中真實感雖然欠缺,但卻成為劇集的焦點所在,長髮、曲髮、或金、或黑,配上鮮艷奪目的時尚衣飾,如果創作人稍一不慎,角色性格與演員的投入感不足,花心思設計出來的角色就會似虛似假,漫畫化得毫不立體,就如TVB剛播放的《C9特工》,角色性格未見突出,情節只沉醉在兩個身份的尷尬衝突,重複早被玩爛的橋段,戲劇張力卻無法寸進。

《獨行殺姬》第一季的優秀雖然被第二季的返反覆劇情所拖累,尤其是疑忠疑奸的上司 Carolyn Martens(Fiona Shaw 飾) ,戲越多,就顯得角色性格的無稜兩可,時左時右,又兒子又情人,但講來講去都說不出一段吸引的小段落。

還好,讓觀眾專注於兩個其實不太漂亮的女主角就好,事實上,作為韓籍女星,吳珊卓的外型實在不太吸引,但看她在《Grey's Anatomy》與《Killing Eve》的表演,卻看出她別出心裁的設計,利用自己獨特的外型與臉孔,為原本平平無奇的角色加上獨突性,是稜角,也更是立體;另一邊廂,Jodie Corner 這個角色較為容易應付,造型已夠煞食,首季顯然以裝 cool 為主,但到第二季角色落地下凡,Jodie Corner 就不得不以傻大姐的型像搶佔關注,尤其觀眾明知劇集根本以這兩角為主角,所以, Villanelle 早已是不死身,甚至連長期穿着囚服素顏的可能性皆甚低呢!

流行通俗的戲劇就是如此,吸引力,關注度,讓觀眾打打卡,為角色的裝扮造型亂說一翻,也給這些以為是評論高手的網上傻人評彈一下,然後,在 IMDB 幾多粒星都好,最重要是得到 BBC 等大老闆繼續棒場,一輯一輯的拍攝下去。
唉!難怪,這幾天我竟然會看《 Emily in Paris》,或者,又是時候寫篇論文檢視 Netflix 對電視劇集的創作影響了。

教束

2020年8月5日

摘星廚神:商業化得無懈可擊

好耐無睇日劇,到如今疫情困城,才有機會偷一點時間,在家選看自己有興趣的東東;事實上,看日劇我好著重明星,即會注意到演員陣容的吸引力,尤其有萬人偶迷、國民女友的那類,總是我的首選;奇怪這種習慣有別我平日看的電影,看電影前我會先關注誰是導演、誰是編劇,幕前演出的人腳基本上不影響我的選擇。
摘星之外,中生與年青人的互相扶持才是正題。


言歸正傳,問心果句,吸引我看《摘星廚神》的就是木村拓哉吧!

不過,一按播放,我就被這個被商業化的題材吸引,明顯的,這齣電視劇有美化「米芝蓮」招牌的任務,眾人都以奪取三星為目標,就算過程中有所啟發、有所頓悟,到最後都要以三粒星為成功象徵,這種插入式廣告既生硬又柔軟,硬是不避嫌的每個角色都目標一致,唯一不追星的師傅,最後退休去了環遊世界,而軟的一面,是編劇巧妙地在追星的前題下,繼續寫出年青人遇挫折後重新手掘起,又把餐飲業的明爭暗鬥寫得乾淨利落。

木村雖然吸引,但花心思造型下不會如韓劇般乾擺pose,角色尾花夏樹(木村拓哉飾)第一集由山頂墮入低谷的處境甚為尷尬,難得木村以誇張的表情豐富了角色,避免了一開始就給觀眾討厭的印象,反之,劇情繼續走下去,就算面對千夫所指,觀眾早就相信尾花夏樹言不由衷,奄尖刻薄的語言背後一樣心地善良,對年青人相當包容有愛。

對,不論木村還是女角鈴木京香都已經是叔叔大嬸輩了。角色夏樹與倫子(鈴木京香飾)經常以大叔、大嬸的互相戲謔,實在既是自嘲也符合現實,誰會以為兩位加埋成百歲的主角會吸引到年青人呢?不過,編劇自有妙筆,就是把主戲放在兩人如何與年青人溝通與互相幫助,雖然看似老土,但善於美化的日劇導演自會炮製出美麗新世界。

無可奈何地,大叔與大嬸竟然在劇中沒有半點愛情戲,唯有另一位更大叔的京野陸太郎(澤村一樹飾)在途中突然真誠表白,坦白地剖開三人曖曖昧昧的關係,而且,編劇眼明手快,明白這種自嘲式的愛情三角只宜淺嚐,沒有為這幾位老人家寫出幾場浪漫愛情戲。

摘星夢當然好看,成功摘星更是叫人興奮,我漸漸質疑,如此直接了當的戲劇味道,何解港劇已經無法再施故技,韓劇又似過份包裝,離地萬丈,到最後,唯有日劇,有卡士、有想法、有商業味道,就成信譽保證。

伸延:
教束

2020年8月2日

那些我愛過的人:借來的人文風景

不認、不認、還須認,睇 TVB 劇有時真是迫不得己。

往後兩公婆的家庭糾紛,有種完全脫離主題的況味。
尤其這齣連演員陣容及幕後班底都無甚可觀之下,但總有甚麼不便透露的原因,我還是看了。況且,今次看完後竟然有動筆想寫的衝動,也證明我看得很認真,大概只錯過了一、兩集,更最重要的,是看完後我還有點感覺。

劇集第一個焦點是那場車禍。明明就是故事核心,偏偏編導就要炆火慢煲,娓娓道出車禍的一點一滴,有點真、或有假,叙事手法誘人,首兩周觀眾只能被怪怪的角色性格吸引,那位古希晨(馬貫東飾)說成是ASD患者,但方樂汶(黃翠如飾)的病態性格也看得人心痛,而到觀眾預期姜煜誠(林文龍飾)出場後看回歸正路,但竟然,他又是生意失敗、賭錢惹禍、教女(蘇皓兒飾)無方的失意男人。

這時候,我感受到監製關樹明、關文深的別有用心,明顯地利用各有缺失的人物去拼湊這個故事,而且,眾人的心靈都被七年前一宗不明不白的車禍鎖住,有口難言,痛不欲生,比起那位患ASD的醫生,這群正常人似乎更為病態。

對,ASD患者成了醫生,就是來自《Good Doctor》的人物角色,而吸引我看了多季《Good Doctor》的除了是有紋有路的醫學材料之外,最動人的,其實是Dr. Shaun MurphyFreddie Highmore 飾)對人性的不停探索,尤其他與 Dr. Aaron Glassman 猶如父子般的師徒關係,以及面對女友 Lea Dilallo 時對愛情的不同詮譯,都成了相當獨特、有趣、甚至很羅蘭巴特的分析。

古希晨當然沒有如此能量,或者說,古希晨與方書文(連詩雅飾)發展出的一段情太過煞風景了,破壞了劇集原初對人性描寫的深度,兩人後來與崔姑娘搞出的三角關係,以及兩人與母親(程可為飾)的婆媳矛盾,更驗證編導有心走回TVB師奶劇場的格局。

如果說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是電視劇創作人一次大膽的游走罪惡與人心的描寫,這齣試圖以同樣鋪排的《那些我愛過的人》就只顯出港產創作人處處顧慮忌與妥協的心態,到頭來,東拉西扯,搞個最終壞蛋的追兇情節,狠狠毀滅了劇集原初凝聚出來的人文性格。

至於幕前陣容方面,各人的演繹彷彿走回業餘階段,黃翠如的變聲嚇得我以為她間歇性喉嚨生繭,連雅詩的不專業醫生也竟然可以落得導演接納,老實講,我有點覺得這兩位演員摧毀了劇本的個性,各有各演的配搭直情是連基本TVB水準都不如。

伸延:

2020年7月21日

愛潑斯坦:上流濁水 (Jeffrey Epstein: Filthy Rich)


四集的新聞紀錄片《愛潑斯坦:上流濁水》 (Jeffrey Epstein: Filthy Rich),描繪出上流社會很多隱藏的犯罪行為,不但寫出權力份子持勢凌人的侵犯少女,還附帶很多利益集團的私相授受,公義無法彰顯,受害人根本只能活在恐懼陰影下,難以翻身。反觀,你看那種有財有勢的衣冠,一次落難後就會扭盡六壬,重整勢力圈子,企圖繼續害人害物。

權力圈子的陰暗面,我們又可以看到幾多呢?

未知這段日子是否看得太多新聞紀錄片,心情難以平靜,像 Netflix 這齣新作我甚至認為可媲比《Tiger King》,曲拆兼具戲劇性,只是今次新聞事件更為實在,幾十位受害人都是年輕女性,看得我特別心痛,尤其了解到這種強權社會的陰霾污穢,視野越廣,越有種不欲觀之的感覺。

強權、專制、在權力框架下的生活政治很日常、很普通,但一樣會叫人心痛。或者,鏡頭回到香港或鄰近地區,你又想像一下有幾多專權暴力情節每天在上演呢?幾年前,我認識的幾位娛記想寫出一篇驚人的調查報告,可惜可能證據不足、可能收錯情報或甚麼原因而不了了之,而今天,讀者就只能偶爾看到韓日娛樂圈的爆料報道了。

權力使人腐敗,權力使人無賴,當一個人有財有勢之後,心底的獸性就會顯露出來,這可能源於一次無心的按摩,又或源於一個搏上位的怪誕新人,但越想越偏頗之下,就注定如 Jeffrey Epstein 般變成一頭豺狼,開始補獵,嘗試因自大的心理而去欺凌強小。

最終,大家明知 Jeffrey Epstein 有罪,但在歷史紀錄上就多了一宗懸疑案件。公平嗎?公義嗎?

寫在 2020  7  21 

伸延:
.《Tiger King

2020年6月14日

養虎為患 (Tiger King)

明明是記錄片,追訪幾年,點解最終會被指控謀殺?又會有人入獄?甚至可以開到系列續集?究竟,幾多是真?幾多是假?幾多是幕後人推波助瀾?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呢?

動物園已成為歷史之際,何解還要去販賣、去圈養大型動物呢?有錢人的腦袋有時生銹,沒得救!

原本是一個信心爆棚的動物園主人為宣傳而製作的紀錄片,但半途腰斬之下,加加減減,竟然成了比劇情片更具材料的紀錄系統,「Tiger KingJoe Exotic 雖然自大自我,但又怎會落得成階下囚?環保女士正氣凜然,究竟又是不是殺人兇手呢?一向怕新聞式紀錄片中包含太多個人想像,然後又藉想像去追查追擊,做成很多主觀的描寫,假設回應,還要那種《城市追擊》式的陳述口吻,腥腥作態。

Tiger King》其實與《城市追擊》差無幾,就勝在錄像材料夠,然後巧妙地為每集起個主題,故作吊癮,用影像加被訪者的陳述去推砌出所謂的真相。我當然理解這種娛樂化的深入報導已成大勢所趨,尤其紀錄片最終也越洋過省,來到我這等他方對原本新聞故事一無所知的觀眾的家中,隔着岸,觀望火,已無視紀錄片距離真相有多遠,甚至想像,那 Joe Exotic 研究是不是演員?甚至片中被訪的每一位,何解都被設定了一種性格,鮮明活現的呈現出來呢?

Tiger King》成熱潮,要怕成商業電影,那最終得益的又是誰呢?我雖然明白到紀錄片都必會包含創作人的主導感情,鏡頭、構圖、剪接無一不是狹義角度,只不過,對新聞,我還是享受悶悶的《60分鐘時事雜誌》,看動物,我自會轉去《National Geographic》頻道。

伸延:

2020年6月5日

誰是被害者?

八集組成的短篇劇集,創意處處,製作認真,尤其是男女主人翁的描寫,有情有理,絕對是亞洲劇集的一個高峰之作。

事到如今,所有影視製作人不得不坦然面對世界市場的挑戰,香港劇集老被內地的合拍夥伴評為小家子、欠視野,但台灣,你見《我們與惡的距離》與《誰是被害者?》已成功突破障礙,利用更在地、更細膩的筆觸放眼世界,足證好內容足以戰勝一切,有心,有力,才可以無視那種炫目喧鬧的互動市場。

透過不同的小故事,成功讓兩位角色與觀眾產生共鳴。

《誰是被害者?》是八集構成的短篇作品,每集60多分鐘,巧妙地串起涉及連環謀殺的犯罪故事,令到每集情節都有其獨特性,高潮起伏,頗具張力。男主人公是其身不正的法醫學長方毅任(張孝全飾),配上有勇有謀的女記者徐海茵(許瑋甯飾),兩人各有所需力圖解開真相,另邊廂剛烈火爆的特警趙承寬(王識賢飾)也一步一步處處追迫,就算最後幾集連環殺人案的迷團逐步解開,但方毅任與女兒的情,以及徐海奠的傷痛背景都把故事帶進另一漩渦,編導有心寫出有故事的人,連環謀殺案其實都是過眼雲煙,手段而已。

由犯案現場到公路上跟蹤追逐,製作攝影剪接比得上彼邦的《Mindhunter》;所以,就算覺得開首的幾個犯罪現場過份炫目,又纏繞着太多太多巧合奇偶都好,製作人一樣認真製作,慢慢襯托出主角方毅任的所思所想,而觀眾,大概只能如趙承寬一角一樣,跟着案件走而亮無頭諸。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 所謂台灣劇也不再是《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

伸延:
.《詭探
.《教束

2020年6月1日

親親麗南:堅毅的母親

去年12月底,當我看完《親親麗南》(The Beauty Queen of Leenane) 之後,走過已被封鎖的馬路上,沒汽車,沒巴士,偶爾走過一隊消防或救護隊伍的,路旁響起了零落的掌聲鼓勵聲,此刻,我明白到,在不遠的幾公里外,應該已釀起一場衡突了;也沒有想到,當我看完《親親麗南》之後,因疫症關係,我已多個月沒法走入戲院、劇場、音樂廳等令我心安的殿堂。


蘇玉華與潘燦良配搭得多,找來葉德嫻既是良知,也是突破。
我知道,世界變了,就在我看完《親親麗南》之後......

看過很多蘇玉華、潘燦良的演出,卻想像不到葉德嫻會走上劇場的舞台上,而她,個子小小,嗓音沙啞,一直都以一把有力的聲音來吸引我,尤其當年她在黑白唱片公司,出版過三張風格不一卻同樣具故事性的專輯。今晚,我得以看她的,想看看她走上街頭之後的演出。

《親親麗南》格局小,一個場景,遠在愛爾蘭鄉郊的荒涼小屋,由母親與女兒的爭鋒相對開始,兩人既愛也恨,心底的黑色力量隨時爆發,飾演母親的葉德嫻演出游刃有餘,不徐不疾,蘇玉華飾的女兒反而擺脫不了一陣本土味,某一刻,我甚至把角色與港水性格相題並論。
我驚訝 Project Roundabout 找來一個遠至歐洲鄉郊的故事,喚起了我在演藝學院時代經常溜進劇院看的學生作品,就是這種翻譯作品才會帶我走出原有想像,一時高山、一時荒野、一時冰天、一時暴裂,令我走出了香港這個彈丸都市,想像一下異鄉異域的國度。

葉德嫻很本土,就算我不太熱衷她主演過那種流於煽情的母親角色,但我猶記得《沒有太陽的日子》中的訪問,以及這幾個月在網絡新聞上捕捉到她的身影,個子小小,毅力無窮,堅守住自己的一份信念。

伸延:
.《改造情人
.《謊言

四川好人:是好是壞自己揀

一直未認真看過布萊希特的作品,直至去年12月,才有機會遇上《四川好人》。

好人難做,沈得又怎可能贏得全世界的掌聲呢!
吸引我買票入座的與其說是布萊希特,不如說是高世章的曲及岑偉宗的詞,因為假若不是本地化的曲詞,我實在未敢踏入這個劇場,深怕布萊希特的陌生化與我相距太遠,太難掌握。

現在,一聽粵語,陌生感自然消失,甚麼有種親切感,我看著故事中好人與壞人的爭相角力,良心又被欲念苦苦壓迫,實在與現今的摩登社會差別不大。這位沈德是好人,但好人有時真的要等運到,當運氣都離去之後,實在沒有幾個會回頭同情好人的初心。

這次公演正值香港危難之時,政治不穩,民怨載道,實在似回歸到某段歷史時空,好讓每個香港人表達自己,前程雖然未卜,但自身的好壞可以自行選擇,未必關乎富貴與否,而是呈現人性的初心。

伸延:
.《奇幻聖誕夜
.《我愛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