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新聞的騷動.遲來的風騷

初入行時,總覺得新聞背後比新聞好看,每每到達一個採訪現場,都被記者們的衝勁、勇敢、魄力所感動,驚訝原來短短幾分鐘的新聞片段,背後有這群幕後英雄的血汗。不過,年紀愈大,經歷愈多,我又開始懷疑,懷疑這群人是否腦子壞了,何解永遠以同一手段去呈現一個新聞片段,日復日,年接年,一個政客接住另一個政客,一宗罪案接住一宗罪案,真的是不可能有其他報導的方式嗎?

一件東西在同一的方式運作太久,往往會滑啞、會損耗,甚至培育出難以察覺的危機,這時期,大學的新聞系已經不算熱門,各媒體老總又以成本效益來計算產品價值,新聞,還剩甚麼?或者,問題是,還有一種可以稱之為「新聞」的東西嗎?

Alain de Botton用另類的視角看各類型新聞,國際新聞的疏離感、經濟新聞的數字遊戲、消費副刊的分類困局等主題,簡單地說明了現時新聞(尤其是報紙及電視新聞節目)的困局。他用宗教比喻現代新聞也是相當精警,但想深一點,在這個東方之珠,傳統的報紙及電視新聞節早已被嫌棄了,Botton的書是否出版得慢了一點呢?

刷屏式新聞Apps、友儕推來的「真人真事」、24小時不停update的微訊微博TwitterFB所展開的,已證明是一場接一場更盛大的「騷動」,Alain de Botton在這方面應該心知肚明,但只在全書的頭頭尾尾輕描淡寫,似乎未想面對真正傷口。

當下一刻,香港人感受更多,大家看新聞時都在懷疑、議論、再創作,在受眾手上的第二屏發揮出來的作用比媒體上的編採力量大得多,在這一種全新的新聞形態下,大家可以討論、作者可以出書的空間,應該還有更多、更多......

此時此地
被新聞界出賣的世界
踢爆國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