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

安卓珍尼:女身/男心

放上了十多年的董啟章,我終於都看了。

文學就是這樣奇妙的一回事,受得時間考驗,重要是怎樣與讀者互連互扣,當年我嫌董啟章生硬的加入教科書式文字,建立出來的風格突兀造作,就沒有細心看過他的任何著作,卻不知,在十多年後的今天,物轉星移,我會取回這書,一讀以解心頭悶氣。


已忘記了誰贈我這本由聯合文學出版的《安卓珍尼》,文學經典版,書頁經歷了風霜,黃了,如今,我沒有被學術化的文字段落嚇到,反而深感這部獨特的小說應當讓更多人了解認識,令文學與科學的界線模糊一下,讓更多新穎作者、新款作品陸續登場。


中篇《安卓珍尼》寫寂寞女人追尋「安卓珍尼」這種單性繁殖的生物,丈夫對她不好,她的婚姻似乎只存活在世俗的規條之下,她得不到愛,反而在荒僻的大宅內遇上充滿男性氣質的漢子,在他的指引下,她知道她的「安卓珍尼」快出現了......


短篇《少年神農》寫民間流傳下來的神農故事,百毒不死的農神經歷了一段漫長旅程,目睹時代流逝,目睹愛人離開;突然,鏡頭一轉,這個現在少年是不是神農呢?莫非,他仍然不死,活在你我之間...


另一短篇《聰明世界》寫出身體有缺陷的男女思想,在醫學進步的社會中,如果聾子可以聽,盲的可以看,那他們又是否重拾快樂呢?何解故事中的男女在手術後都無法開心,心事重重,是我們太高傲,還是他們太憂心呢?


《安卓珍尼》很好,令我想像很多,女性化的內容,呈現女人內心世界,很多畫面迅間浮現,甚至讓我聯想到,電影導演很應該拍下這個故事,擅長拍攝女性電影的導演應感興趣,《女人心》、《雪在燒》,一些很八十年代,卻一直令人無法忘懷的電影畫面,為何都與這個故事似有相連。


相較之下,《少年神農》較難討好,畢竟我對民間故事神話認識有限,甚至不了解神農與其他神話故事的關連脈絡,那一段落是虛構、那一段落是再現,我想像到如果百毒不侵的神農在現世,應該可創作出更瘋狂的故事及畫面。


《聰明世界》手法傳統,寫得細膩,只是突破性不足,又未有蜂迴路轉的情理,不過,也享受作者用文字去描述感管,開眼或閉眼,聽到或失聰,以文想像,惹來一片幻彩煙霞,煞是美麗。


三個故事不相關,風格有別,反而令我記起曾經看過的作者訪問片段,董啟章形容在創作小說的時候,難以不全情投入,他自己無法做到一邊講授創作課程,一邊寫作小說,但是,在香港當小說家,又怎能不另找討生活的工作呢!


董啟章的困境,正是香港無法成為創意城市的核心問題。


伸延:

.《13.67

.《沒有女人的男們

.《鄒氏女

2022年5月24日

文城:城不封,人還在,傷痛卻無可避免

余華筆下的人生,盡是蒼涼,滿佈荊棘。

《文城》是余華最新的長篇小說,2021 年出版,少了荒誕的嘲弄,但命途仍然淒清。故事背景是清末民初,小鎮,小城,有善於溝通的鄉紳權貴,也有滅絕人性的山賊土匪,大家生活同樣艱辛,人命很賤,嬰孩會被親父母遺棄,童女如貨物般被買賣,土匪也會在搶掠之後濫殺無辜。


故事中雖然沒有國與國的戰爭,但在余華筆下,每個人都是時代下的孤民,無助無望,人人必須自力自強,才能生存,就如在戰亂中徬徨無助的平民,居難定所,看來能夠自力更新的小鎮風情,卻能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


而且,人與人情深義重,為過去,為未來,故事中的林祥福被迫離開原本穩定富足的家園,尋找一個虛構的城市,尋找一心離棄家庭的妻子,謊話彷彿成為求生的一種基本語言,林祥福抱着女兒,走遍千里,雪寒交加,逐加逐戶問路尋人,也為女兒尋找一口飽肚的乳液,這個畫面,成為了故事中不能磨滅的一幕。


往後,林祥福在溪鎮定居下來,待人友善,仗義相助,樂得有過一段美好的日子,只是,世局就是不能平靜的,山賊一來,就算付出所有,總有賊性難改的狂人貪得無厭,非要得出兩敗俱傷的難堪結果。


《文城》的下半部為《文城.補》,用另一個角度描述這位與林福祥結為夫妻的紀小美,小美出身困苦,心不甘情不願之下才拋下女兒離家而去,她對女兒、甚至林福祥的思念,在這個補篇之中表露無遺。


余華以《文城》與《文城.補》寫出了苦難的人生,兩個角度,貧也好,富也好,在動盪的年代,一切財富也是枉然,就算尊嚴,又或阿諛奉承都好,都難以有好結果。


《文城》的傷痛,惹我反思動盪的風險。


伸延:

.《第七天

.《兄弟

.《盛世


2022年5月21日

後臉書時代:誰養大了一隻巨獸?

Facebook 的誕生故事已家傳戶曉,電影都有,無需再講;到現在,大眾眼光在於這大企業如何對待個人私隱、政治取態,以及高層領袖是否貪得無厭,旨在賺錢而無視 FB 國民的基本人權?



雖然臉書未死,但確是時候為這企業巨獸檢查身體,之前國會聽證會似乎未見答案,反而 Steven Levy 在這書中的描述更見份量,尤其是他深入 FB 堡壘,多次與重要人物面談交心,更繪形繪聲地描寫出動態目錄、選舉議題的前原後果,當中有很多細節,看似事少,但積累之後卻成了大問題,Steven Levy 沒有記者的清高,筆下有偏見有分析有猜想,立體地呈現出 FB 如何由宅男作業變成企業怪獸。


一環扣一環,你我都有份,由當年的 poke poke 到今日的心心讚好,又或原本簡單推高用戶忠誠度的機器運算突然變他人的政治工具,企業家一句不干涉看似理性,但當用家身份成謎,瘋狂、獨裁、恐怖份子就應運而生,美國民眾甚至世界公民都會噓聲四氣。


Steven Levy 明白讀者天性,既想八卦發達後的宅男 Mark Zuckerberg 的操手之外,還有興趣知道這位看似完美的商業人 Sheryl Sandberg 是否笑得真心。兩人對外對內、技術商業,本來就是絕代雙驕,但冷不防這兩年間,公司產品及形像的錯誤卻層出不窮,唯獨有成績的,是廣告收入,數十億的註冊用戶資料、身份與行為已經成為他們的產品,並且風行全球。


爛得只有錢。


廣告收入可以靠財經新聞匯報,但企業內大小分爭,就有賴 Steven Levy 的深入報導了。這個星期,我開始放下手機,減少頻頻按下這個藍色商標,目的就是減少在回音洞中接收短視頻、短資訊,反而,回看看看自家的 Billy 書櫃,重拾閱讀長文的興緻,那又如何?


不過,都係個句,FB 未死,不管叫 FB 或是 Meta,我還期待着下半場的命運與天意,短視頻戰場如何打呢?親中行為會否得到回報嗎?還有怎樣建立他的元宇宙、哪一家企業會成為巨獸的下一頓晚餐呢?


Mark Zuckerberg 不愛出風頭,但相信仍會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之舉動,至少,當數十億用戶還未離棄,他還是會繼續上路,挑戰大家的忍耐力。


伸延: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闖世代 

數位革命 

2022年5月18日

一九八四: 陌生與熟悉

五十了,我才讀到這本出版自 1949 年的小說——《一九八四》。


《1984》是 George Orwell 撰寫的小說,香港繁體版由劉紹銘翻譯,轉轉折折,竟然到 2019 年才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可能受到閱讀的時間影響,這一年看《一九八四》,感受特別深刻,尤其體會到在社會氛圍下個人意識的失落,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就算想躺平困在房間內享受美好時光,那個電幕還是在閃閃爍爍,宣傳語句不時在心底響起。


與早前閱讀的《動物農莊》不同,就算《1984》寫於 70 多年之前,作者直斥政權麻木不仁,沒隱寓,沒掩飾,對現世來說還是有濃厚的質感,獨裁者由古至今都是嗜血禽獸,無辜的百姓在嚴苛的制度下也是苦無出路,投訴無門。


讀者閱讀到英社的魔鬼思想,自會對自身的處境作出質問;讀者聽到老大哥的格言,自會聯想到各地政府大臣苦口婆心的勸告市民,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這形形式式的法規與勸告,有時會含有無味無色的劇毒。


和平、富裕、仁愛、真理,讀金者不難發現,獨裁者下的部門都有個美麗的名字,男主角 Smith 原本躺平地度過每天,但撰寫日記之外,他也到了忍耐不住的時候了,我奇怪的,是他發現 O'Brien 不是真正的兄弟會成員時,Smith 根本不覺驚訝,甚至有種放開懷抱,終歸到來的釋懷。


這種心底的痛,這幾年偶爾感受得到。有時候,目睹苦難來臨,卻一味放輕心情,暗斥別人少見多怪,自己卻期望黑暗天地會突然消失,真是多犬儒的一種精神狀態,不比 O'Brien 好,也根本沒有 Smith 與 Julia 的勇氣。


《1984》無疑是一齣恐怖小說,場景氣氛多嚇人,每一場景、每個時刻,都充斥危險恐怖的氣氛,兒童未必明白,成年人自會感慨良多,尤其曾經經歷過身不由己的,不論是在監獄中、在工作崗位上,甚至只在自己的家庭內,一旦日常生活都被監視、被指導,你內在無力感自會交戰,無法歡樂。


我感覺到小說的恐怖氣氛源於肅殺的日常生活,沒有病毒,沒有痛楚,只要按住指引去做,你的生活就如死人一樣,無法自己。小說中後段大篇幅的 Goldstein 的說辭,亦真亦假,亦假亦真,讀者或多或少會以為在看着一些思潮學說的論文,但回深一想,是 George Orwell 寫得時候是 1949 年,他那會了解我們面對的當下有多糟糕,這些篇幅帶來震撼,一種熟悉的陌生感,曾經,來算陳冠中的小說作品。


伸延:

.《13.67

.《盛世

.《籠中鳥以為自由飛翔是一種病

2022年5月16日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不扮藝術,只求傳真

英文書名簡單直接,Stop Reading the News,停止看新聞,作者 Rolf Dobelli 藉《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生活的藝術》成為暢銷作家後,今次理直氣壯,直斥新聞有害,呼籲大家停止閱讀。

 
這樣的一個書名當然有嘩眾的效果,不過,讀下去,看得出作者對現代新聞,尤其是新聞網站的日常運作了解透徹,明白到現代新聞企業的營運手則,廣告商與新聞內容、甚至發送模式環環緊扣,一不小心,讀者會成為媒體大亨、科技巨頭又或廣告霸主的美點晚餐,誰也避不了。

讀與不讀?大概都是個人選擇,也未必要一竹竿鞭打所有的新聞同業。無錯,這兩、三年間,連一般讀者都察覺到新聞網絡的浮誇外表,假新聞、贊助內容、政治主張層出不窮,還有暗渡陳倉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精準投放,把讀者放置在舒適的消費國度,與人無尤,那樣,我以前一日生吞五六份大報的日子,現在回想是荒謬絕倫了。

 今日網絡世界,數位新聞無遠弗屆,我也開始遠離動態列表、綜合新聞網站了,不過荒謬的是,自己半生的職業離不開傳媒機構,現在見同事日夜炒作無聊趣聞,只求死人、仆街、醜聞、性愛,我還會欣賞他們掛在口邊的道德、良知與骨氣嗎?

 以往台灣電視台八卦的一套新聞調子,一下子已攻入香港傳媒,也註定我當日在書店看到此書,一看書名,又見 Rolf Dobelli 之名,大概也預知我會買下此書,一口氣讀完,算是誤導自己越洋找到這位具博士銜頭的知心好友,慰藉創傷後的新聞心。

Rolf Dobelli 很敢言,也明白市場需要,這本作品大概也會成為業界議論紛紛的暢銷書,不過,與其說他離棄新聞,不如說他擇善而從,他不看每日新聞、甚至不看24小時的新聞廣播,但仍然會拜讀有名氣、有份量的新聞月刊,繼續攝取高質素的養份,繼續佔據財富金字塔的頂端位置。

長與短,好與壞,在這個時代的界線已經模糊了,我鍾愛的新聞專題節目一下子可以變得臉目全非,還有突然失蹤的新聞網站、日報、雜誌與網誌,在香港看新聞,少點智慧都會變成奴隸怪獸。 

伸延:
.《新聞的騷動》 

2022年5月12日

黑錢勝地 (Ozark):與惡同在

用四季的篇幅,去完成這個死人無數的犯罪劇集,主角 Martin Byrde 以為可以撫平各方,成功退場,但編劇用一下槍聲留下尾巴,一切有得重新開始,避無可避。

明明風光如畫,但小鎮卻因這個家庭而風雲色變


看完四季,一集不漏,《Ozark》吸引我的,是人物。一家四口的性格在第一季已清晰明確,Martin Byrde (Jason Bateman 飾) 固然想繼續他的好爸爸形像,寡言,絞盡腦汁,目的無非都是擺平一發不可收拾的金錢罪行,這位有頭腦的顧家爸爸以為做好一切,偏偏,事與願違。


老婆 Wendy  (Laura Linney 飾) 原本唔起眼,師奶仔,但下半場第三、四季,Wendy 發揮出女人本色,社交能力高超,權力慾望又突然上漲,我差點以為看緊唔知點收科的《House of Cards》(紙牌屋),不過,更迷的,是 Wendy 家族有精神病歷史,第四季下半場我一路睇一路驚,怕她突然變臉,血洗小鎮。


兩姐弟中,弟弟 Jonah(Skylar Gaertner飾)一角佔戲越佔越重,角色舖排已久,原本年少無知,但潛龍勿用,由學習射擊開始,專拜怪人為師,與母親關係又勢成水火,一步又一步,似走上惡魔之路,較錯愕是一下子學到了網上匯款造帳技術,太不可思議。


Byrde 家庭之外,當然不能不提 Ruth Langmore(Julia Garner 飾),角色寫得好,令這位無親無故的小女子化身成 Byrde 家庭的一份子,由偷竊到販毒,由行為不檢到謀殺,Ruth 如這小鎮一樣,都因為 Byrde 家庭的到來而改變一生,這一段父女情,在沒有 Wendy 的阻攔下,更是動人,觀眾不難感受到她最後的創痛與無助,如果連 Martin Byrde 都離她而去,她的殺機實在情有可原。


創作人深思細密,在描繪性格突出的主角外,其實每一位配角的設計都相當立體,尤其寫出了一些不為人留意的小人物,例如一心要傳承的老農夫婦,例如熱衷宗教但接連面對不幸事件的牧師,逐一出現,逐一離開,觀眾雖然要拋棄一個小鎮怎可能有咁多人失蹤及死亡事件的正常邏輯,不過,人人死得有價值,至少加強了戲劇張力,集集峰迴路旋。


我想,就算未要封城,FBI 應該在第一季全面介入,怎可能讓小鎮居民施施然地種罌粟,製毒品,還要聯邦政府答允建賭場,助經濟,編劇妙筆建成這個小鎮,時間與事件仿彿已與外隔絕,帶來了當年 David Lynch 給我的《Twin Peaks》氛圍。


因果終會循環,Byrde 一家雖然以逃離罪惡魔掌為目標,不過一日不自首,一日都會被貪念所蒙蔽,劇集中其實個個有感情有性格,不存在任何一個黑口黑面的大壞蛋,不過,在貪念之誘使下,人人都有變成罪販的機會,Wendy 固然潛力無限, Byrde 兩姐弟也是可造之材。


第四季,墨西哥毒梟 Omar Navarro(Felix Solis 飾)展示了最大的貪慾,忠臣親人可以隨時反面,這刻笑面迎人,下一刻已經殺得性起;Omar 展示了罪惡強人的思想與行動,他看得起 Martin,要他頂替他的位置,Martin 無法抗絕,在墨西哥展示出了惡的本性,這幾場篇幅雖短,但成了最具壓迫力的場口,及後他回到 Ozark,又知道自己殺錯了人,一緊一鬆,令這位全劇最冷靜最溫文的角色瀕臨崩潰。


伸延:

.《后翼棄兵

.《獨行殺姬

.《紙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