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

一九八四: 陌生與熟悉

五十了,我才讀到這本出版自 1949 年的小說——《一九八四》。


《1984》是 George Orwell 撰寫的小說,香港繁體版由劉紹銘翻譯,轉轉折折,竟然到 2019 年才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可能受到閱讀的時間影響,這一年看《一九八四》,感受特別深刻,尤其體會到在社會氛圍下個人意識的失落,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就算想躺平困在房間內享受美好時光,那個電幕還是在閃閃爍爍,宣傳語句不時在心底響起。


與早前閱讀的《動物農莊》不同,就算《1984》寫於 70 多年之前,作者直斥政權麻木不仁,沒隱寓,沒掩飾,對現世來說還是有濃厚的質感,獨裁者由古至今都是嗜血禽獸,無辜的百姓在嚴苛的制度下也是苦無出路,投訴無門。


讀者閱讀到英社的魔鬼思想,自會對自身的處境作出質問;讀者聽到老大哥的格言,自會聯想到各地政府大臣苦口婆心的勸告市民,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這形形式式的法規與勸告,有時會含有無味無色的劇毒。


和平、富裕、仁愛、真理,讀金者不難發現,獨裁者下的部門都有個美麗的名字,男主角 Smith 原本躺平地度過每天,但撰寫日記之外,他也到了忍耐不住的時候了,我奇怪的,是他發現 O'Brien 不是真正的兄弟會成員時,Smith 根本不覺驚訝,甚至有種放開懷抱,終歸到來的釋懷。


這種心底的痛,這幾年偶爾感受得到。有時候,目睹苦難來臨,卻一味放輕心情,暗斥別人少見多怪,自己卻期望黑暗天地會突然消失,真是多犬儒的一種精神狀態,不比 O'Brien 好,也根本沒有 Smith 與 Julia 的勇氣。


《1984》無疑是一齣恐怖小說,場景氣氛多嚇人,每一場景、每個時刻,都充斥危險恐怖的氣氛,兒童未必明白,成年人自會感慨良多,尤其曾經經歷過身不由己的,不論是在監獄中、在工作崗位上,甚至只在自己的家庭內,一旦日常生活都被監視、被指導,你內在無力感自會交戰,無法歡樂。


我感覺到小說的恐怖氣氛源於肅殺的日常生活,沒有病毒,沒有痛楚,只要按住指引去做,你的生活就如死人一樣,無法自己。小說中後段大篇幅的 Goldstein 的說辭,亦真亦假,亦假亦真,讀者或多或少會以為在看着一些思潮學說的論文,但回深一想,是 George Orwell 寫得時候是 1949 年,他那會了解我們面對的當下有多糟糕,這些篇幅帶來震撼,一種熟悉的陌生感,曾經,來算陳冠中的小說作品。


伸延:

.《13.67

.《盛世

.《籠中鳥以為自由飛翔是一種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