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

極地情聖:認識諾貝爾文學家

由耀眼明星擔當的舞台劇,吸引觀眾購票入場的魅力理應非同凡響。可惜,這夜眼見場中空位處處,說明舞台行政人的功夫同樣重要,由場地選擇、場數、宣傳、票價安排都要計算準確,稍一不慎,空座連連,反斗傳媒有機可乘之外,連初哥觀眾都會對舞台藝術印象大打折扣。

以戲論戲,這套《極地情聖》(Enigma Variations) 還是有精采的段落,黃秋生飾演白克性格鮮明,自大狂有一段隱藏戀情,劇本前段白克的長篇大論盡顯個性,密集的佳句也拼出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真性情,尤其飾演的是黃秋生,鮮明的性格配合形體,令觀眾早料到大情大性的背後可能是小白兔的心。

反之,梁祖堯飾演的黎斯個性太模糊了,在這種大場景、大劇院之下,梁祖堯的細緻演繹風格未見突出,動作形態也顯得生硬,更難講的,是要述說下半截的一大段故事真相,密集得難消化,更見梁祖堯說得吃力,畢竟,兩人爐邊夜話式的場景發生在演藝學院歌劇院內,感覺是有點冷清的。

有說這是懸疑戲,有說這是喜劇,有說這是深情作品,但怎說都好,兩人由開初互相挑剔嘲諷,到理解一大堆真相,再發展到你與我都欲哭感傷。後半部的情緒明顯有點浮游的,即是我感受不到白克對舊愛的情深,也感受不到黎斯移情別戀的深痛,這時,白克還頑皮的說出書中一段情慾內文,給人的感覺是太兩頭不到岸了,硬把原有的沉重感加入恐同嬉笑氣氛,似可笑卻流於太可笑了。

2012年12月11日

自己的年代

我混在傳媒出版界一段日子,但依舊不明,何解老闆們都只顧搜尋公司以外的人才,卻不懂解開企業自身對創意、對人力的緊箍咒。

即認為:「員工永遠是別人的好」,這一句,明顯與低俗的「老婆是人家的靚」一樣,都是一種偏見、一種過於簡單化的論述,尤其是,在職場,員工的創意力與執行力都取決於大環境,要一個文學家在獄中創作,要一個球隊領隊在荒島上指揮球員,這都是太過強人所難吧。

在傳媒圈子中,十多年前壹傳媒的出現改變了傳媒生態,改善了員工福利,帶來了創作自由、專注市場的創作環境,到往後幾年,其他的機構爭相仿傚,又高薪聘用了壹傳媒的舊員工,然而,可以嗎?還有內容突破、定位獨特的報刊出現嗎?

到如今,壹傳媒都因循保守了,創作力與執行力都大不如前,台灣的一役更肯定令本港部隊標一身冷汗,如今,傳媒出版界肯定會出現一次戲劇性轉變,當中,關鍵人物是甚麼?是王維基、黎智英、邵忠、黃耀明、劉細良、蔡東豪、黃毓民、蕭定一、陶傑、梁文道、陳冠中、陳平、長平、陳強、阿Bu,還是盛品儒、楊受成、何國柱、馮紹波、Derek呢?

唉,太無奈了,實在是「無得估」,現在是人人都是媒體的年代了,靠老板不如靠自己,就算你現在只是穿住睡衣、牙都未擦地上網自娛,你都要知道,現在,不要信政府,不要信老板,信自己就好了。

2012年12月7日

世界是不是真的很糟

這個地方究竟發生甚麼事?在我的想像中,新一期娛樂雜誌內容應是這樣的:

.音樂頭條:為結他而喝采 新一代的青春舞曲(盧凱彤、盧廣仲、方大同)
.電影頭條:成龍電影還可以有甚麼花樣?(Shoot In十二生肖的大場面)
.電視頭條:名門望族鍾卓萬處身的大香港時代(名門生活的真相與虛擬)
.人物專訪:鍾景輝的三個面向:話劇.主持.電視劇
.人物專訪:中年人,致群劇社
.人物專訪:聾貓下一個阻擊目標
.圖片故事:舞劇Flyer上的幕後功臣
.圖片故事:攝於音樂節後的連續四個小時
.技術篇:新電視台的電影級連續劇製作追踪
.技術篇:如何搞靚三個大型音樂節的舞台效果與聲音
.技術篇:國產的高清電視機效果如何?
.評論:寒戰令人心寒的地方(政治宣傳片正式搬上銀幕)
.評論:懷舊到不能自拔的紅館舞台
.評論:1942──我們的末日電影
.評論:靠微電影廣告重燃生活意義?
.讀者來函與評論

這本娛樂周刊,我想買了。

相約星期二.輸送帶上的日常生活


寫這篇文章前,我遇到一點挫折,被別人批評了一頓,我總覺得,每次想積極面對人生、想努力做好眼前工作的時候,挫折就會突襲而來,似在恥笑你何解用力,似在取笑你為何認真。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有太多的面貌、太多的身份呢?我期望在公司演繹成一個好領袖,我想在家中做一個好爸爸,我希望在老人家面前表現像個考順仔,也許,是因為這太多太多的身份,有時,我也很累。然而,慶幸的,我未曾面對死亡,如果生命只剩下十天八天,我是否還會顧慮身份呢?還是,我只懂得繼續憂慮?

這一夜,我看Morris教授,我想了很多,我想像自己就是劇中的Mitch,曾年青、曾經充滿想像力,對生活極為期盼,但現實是,離開校園,開展人生之後,然後,開始不哭了。生命的成果莫非就是一層樓、一輛車,還是一個妻子、一個女兒呢?面對Mitch的問題,教授從來沒有正面答案,他只是述說他的人生、他的價值,但Mitch呢?他又能否說出自己的價值呢?

輸送帶的城市生活很磨人,有時想逃跑也逃不了,就算加快步伐,倒頭來都可能焦頭爛額,或者,學會放下身份、學會關愛別人比甚麼都重要,故事中Mitch用16年來換取事業成就,卻偏偏失去了兩位至愛的長輩良師。

我又走失了幾多朋友、恩師呢?16年後的初會,Mitch尷尬地倦在車廂座位之下,以忙碌的工作來作為逃避再逃避的理由,其實,我明瞭的,但這一夜,我更欣賞的,是Morris從來都沒有叫Mitch快快回到他的輸送帶,我欣賞的,是Morris衝口叫Morris的妻子前來,不偽裝,不扭拎,莫非真要人之將死,才可放下身份坦然地說出心底話?

在理大綜藝館看此劇時,學院派的樓梯韻味優雅,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很多在學時的畫面,中年了,難免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