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

階級世代.假如我是真的

假如我是真的......

假如我生於一個富裕家庭,假如我入讀了貴族名校,假如我工作於跨國企業,假如東,假如西,我又是否有所不同呢?

說真的,本來我已放棄閱讀這種學術著作,不過《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確實有其吸引力,解釋了很多這個年代無以名之的一種氛圍,這種氛圍滲入城市每一角落,偏偏就是被人視而不見,甚至被一些權貴們視之為荒謬理論。

我雖沒有興趣理會富裕能否繼續三代,但對如何避免墮入赤貧階級則感到興趣,或者,這就是傳統一家之主的一種心理負擔,不健康的,甚至是害得我頭昏腦脹的。相比起看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及新近的《這輩子,多少錢才夠用?》,《階級世代》明顯研究得仔細及人性化得多,並不是一己之言或是以數據嚇人。相反,書中的故事都是有血有肉的,既切身又令人茫然的真人真事。

作者的分析雖然不算獨到,但找來的故事確實呈現中這個「階級世代」的局限性,有錢人與窮人壁壘分明,彷彿一出世就注定了一生,活在這條貧窮線以下的家庭,要用比其他人多幾倍的努力去往上流動。而且,我覺得更無奈的,是一定要參與這個磨人生活的殘酷機制。

可以不理嗎?我們可以一如富二代般去尋找快樂、追覓理想嗎?所以,就算甚麼起跑線之說甚為荒誕,但這荒誕機制已成為一眾群眾的目光,沒有人去撥亂反正,沒有人去助貧救急,還是讓這個不公平的人生比賽延續下去。

.《這輩子,多少錢才夠用
.《數分.新分享年代
.《震撼主義

2016年9月8日

吃羅宋餐的日子.懷舊是一種老人病

鄧小宇的文章,永遠停留在屬於他的那一個年代、那一種視野,他會懷緬太子咖啡店與半島 High Tea的好日子,永遠記掛自己成長時代的九龍塘,在他眼中,品味、格調比發展、進步緊要得多。

這令很多年輕讀者會抗拒鄧小宇的文字,老派、保守、只在乎過去日子,對當下世界永遠看不過眼,不過,難以解釋的,是人越老,思想就會趨向保守,對昔日光影的懷念也是在所難免。

畢竟,我也四十過外,很難不說是過氣的中年人,看鄧小宇念掛五、六十年代的銀幕群星,一樣會勾起我對八、九十年代的華麗糜爛,香港這個小城市其實一直都波濤起跌,一代接一代,只是這個年代突然遇上九七回歸,上中下層的市民都不得不被迫抬頭向北,反而無瑕看真本土本城的本土成長。

我也曾被英式的西服吸住目光,曾經嚮往在洋服店度身訂造出自己的三件頭,只是如今就算付擔得來,也沒有此種閒情了,街口不是有 H&M 及 Uniqlo 嗎?就永遠把美好的想像留在記憶深處。所以,眼見鄧小宇一直走來,一直堅守自己的品味與信念,此種情懷還是值得珍惜的。

至於鄧小宇式文字,其實蘊藏着一種體驗,彷彿就是引領讀者走入他的內心世界,尤其鄧小宇年事已高,在粒粒華麗的文字背後,慘透出一種遲暮的孤寂。此種我手寫我文的境界,得來不易。

伸延:
女人就是女人
半唐番城市筆記
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