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4日

舊老細話齌:點解記者硬要叫自己做「小」記

十多廿年的社會變遷,作為報館記者確實越做越悲,社會地位低處再低,還飽受報業老闆的惡毒欺凌。

十年前,知識型的報館老闆老在講資源增值,強調下屬必需身體力行,增強競爭力,不能以一技之長(知識?文筆?網絡?)作為終身防護罩,之不過,日日正午上班,夜夜「飛的」放工之下,點增值?點進修?點擴展視野呢?

之誓估唔到一場持續多年的報紙拗頸戰,令大部分文質彬彬的資深員工棄船投降,又令新入行員工持續獲取新入行待遇,七、八千元等入行人龍有之,餘下上了位半成名又不願改革的老總又怎會有心思培訓新晉呢!最後,「有機」變無機,一個行業又漸見夕陽,又何況網絡、又何況資訊爆炸、又何況一街都是大學生。

採訪、報導一個接一個,文字、數字一堆接一堆,記者的工作已經變得不再思考,無謂多想。只見,越來越多在現場手電交稿,越來越少深入報導研究思考的專題文章,老編總說,大標題、大圖片、短文字,亦曰,讀者愛之。

所以也無需Blog潮衝擊,又或民間記者與另類傳媒的挺身挑戰,報紙媒體越來越似sports illustrated一年一度的泳裝特刊,文字早晚淡出,又即變成飲茶無聊坐船坐車的彩色公仔紙,之又所以,報館老闆對記者的態度早作了三千六百度的轉變了。

香港的文字價值無價無市,現在的所謂文字人,大概只會搶奪出位機會,只求在一百幾百的下價專欄、評論版霸點篇幅,到有朝一日被大眾以為名咀上身,自會有大把市場機會了,如此如此,苦力在港聞、國際、財經、副刊筆耕的小記小編又只會自愧自憐,又或者,繼續盼望有天無端晉身高層主筆,又化名、真名、藝名的霸著專欄、評論格子,作好一副正人君子的臉孔,就樣,真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