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忘靈之境,由靈開始的舞台多元

巧合在同一個月內看了三個關於「死亡」的作品,舞台上先有《破地獄與白菊花》、小說有《第七天》,早幾天還看了全劇場的《忘靈之境》。

對一直都不喜歡在開場前閱讀場刊的我來說,看舞劇或抽象的表演時是比較難以投入的,因為創作人似乎無心把故事的前文後理放在台上,而我,卻由始至今都是一個懶惰觀眾,好渴求作品背後的故事紋理,讓我從中想像,有據可依。

《忘靈之境》結合多樣藝術元素,簡便的故事線沒說太多,焦點卻落在舞蹈、話劇、沙畫、錄像、武術、音樂等形形式式如何走在一起。故事大致由三幕組成,述說出走的靈魂遊遍誕生、愛念、死亡、記憶之間,似一段飄浮前塵的意識旅程。

舞台上的表演形式多樣化之際,有時難免有各顧各的錯覺,但看得出此劇創作人不是一個大霸權,各演員、幕後人員均有抒發情感的空間,印度舞、中國功夫、現代舞等都佔一席,拼湊而成這個多媒體作品。《忘靈之境》有兩個段落最能打動我,先有城市生活倒象的呈現,人來人往,各取所需;另一幕則是第三幕全劇人馬跟隨拍子敲響台上巨型銅管演奏,電光幻影之間,靈慾真正昇華了,雖然我不太喜歡加入演繹《似水流年》一曲,嫌太簡約直接,但我依然感受到各方人馬合而為一的魅力,為全劇推展出一幕結合母題的演出。

還有,可愛的小演員活潑迷人,魚王陳法興反而令人摸不著頭腦。

伸延:
七位導演眼中的40@2012
第七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