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吃這口飯


一直愛留連茶餐廳、快餐店及連鎖式經營的品味咖啡室,因何突然會變成飲食雜誌的編輯呢?又或者,問題應該是「我是味覺白痴,食物於我只是充飢抵寒,那我可以推薦甚麼給讀者?」

答案是:「沒有的」,我不愛推薦甚麼,甚至連我鍾愛的電影也不願推薦,我只會勸告朋友多入戲院,多看電影,無謂令生活困於那四吋的手機屏幕之內。而對於食,我想,我的態度還是如此的。

正如早兩天我興致突來,闖進一間蝸居於舊區中的西餐廳,一夜只得兩檯客,由夫妻檔經營,落單、入廚、結帳、清潔都一腳踢,溫暖幸福感覺滿瀉,但回家後,我的肚子開始不舒服,似乎在投訴這夜我揀選的歐洲菜式太過豐盛,羅馬菜、意大利醋與巴馬火腿都難成為我的心腹友好。

但另一邊廂,食得多,我開始愛上不同食肆的味道。不是油煙、不是鑊氣、甚至不是食物的色香味,而是每一所不同餐廳場景的感情氣氛,五星級的大酒店咖啡室在沒有喧鬧的旅客前還有一絲高雅靜謐,街旁大排檔的叫鬧與穿梭人流又是另一道含有餘韻的風景。

味道勝於一切,這裡所指的味,其實不只是人情味、食物味與環境佈局,當中還包含很多莫名奇妙、難以名之的化學作用,就似「藝術」。

還好是,作為心靈食客,這股藝術氛圍不會引致我的肚子叫痛,而我,也慢慢學懂欣賞在親戚友好飽醉後的環境氣氛,眾人皆醉我獨勝。就似剛才所說的那頓晚宴,三口子才五百塊錢,心靈滿足勝過看一場流行樂的演唱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