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

活著


說數碼媒體搶去傳統媒體的市場,我活脫脫就是一個真實例子。

約兩年前,半工又半私,我每天看5至7份中文報紙,睇到手黑黑,大概也花了兩個小時了,看副刊、看專欄、看娛樂、看頭條、看國際、看財經,反而體育、馬經、成人版瞄得少,偶爾,有一兩張有梯頭的照片,就看。

到今時,又當半工又半私,我沒看付費報紙了,偶爾取兩份免費報,然後上網瀏本地媒體網、新聞網、BLOG、FB,再在電子閱讀器看兩份報紙,夠了,都兩個鐘了,不夠的話,我上接youtube,一邊作文一邊聽歌,連itunes內的東西我都賺舊了。

生活就是如此,不停的變,不停的改。如今我雖然會在網上聽聽懷舊金曲,但已經沒再奢望擁有一台黑膠唱片機了。

問題已不再是消費的增加還是減少,我想,生活模式的改變才是重點。曾經,我以為大家每月只願花50元作電話月費,但如今,150唔夠,250唔夠,大家都在爭著用每限數據量的套餐了。

為甚麼要上網?為甚麼要急於與別人分享生活呢?我以前很怕聽到別人在宗教聚會或傳銷座談會上「分享」經驗,覺得這種那種的「分享」都只是滿足發佈者的「分」,而對聆聽的人來說都不是「享」。但如今呢?

就算FB的分享不算是名正言順的溝通,但只要聆聽者與發佈者有了一種默契,就算是一碗餐蛋麵或是對施政報告的閱後感,都變成一種有趣的閱讀了,就算名人再在傳統報章上霸了多大的版面,我願意聆聽、有所反應的意見,原來都源自一位我十年沒見的舊同學。

這種經驗很獨特,這種經驗很過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