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記得,在我中學時期,我先先後後看了很多印象深刻的遊記,如古鎮煌、吳康民、沈鑑治的,這類作品有助我打開天空,把文字化成想像,讓我飛馳世界各國,那時候,電視屏幕還沒有炫耀式、放肆式的旅遊節目,單看那齣已經殘舊的《日本風情畫》實在滿足不了,這時,唯有寄情文字。
到今天,電視旅遊節目泛濫成災,境外旅遊也是平常不過的假期節目,但我依舊會看一些有啟發作用的旅遊扎記,例如周榕榕《死在路上也不錯》、張翠容的採訪扎記《行過烽火大地》,又例如新近練乙錚編寫的《環臺騎乘記》。
《環臺騎乘記》主要記錄了練乙錚一個人踏單車環遊台灣島的經歷,也加入了他對台灣民族、歷史、以及對一眾老朋友、新相識的印象想法。書籍編排得好,沒有因加入太多的社會人文資料來打亂旅遊扎記的本質,成為引領讀者騁馳台灣人文生活的導航員。
而台灣,就是大部分香港成年人都到過的一個繁華地方,飲食玩樂、生活風俗等我們都自以為是耳熟能詳的,但在練乙錚推想、追問、翻查之下其實仿如另一世界,本書中對原居民的描寫,絕對是打開了我多年來不懂問的問題,尤其是台灣這個美麗小島何解盛放出與中國大陸壁壘分明的社會面貌,目下我以為只是一個以中國人聚居之繁華地,其多元民族、多元文化、以及對歷史文化的尊敬面貌實在別具吸引。
練乙錚的文筆不誇張,平實地作記錄與感嘆的同時,作者又透過旅行後的翻查搜索,把遊記以外的歷史事件講得清清楚楚,這樣的一本旅遊扎記當然值得閱讀,這樣的一本旅遊扎記當然值得出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