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

放鬆D

在我工作的地方,同事確實是相當「香港」,非常地道,即係想講,今個星期的工餘話題人物焦點是鄭希怡、梁家傑、以及徐子淇,但由於梁家傑出身法律、政治界別,樣貌舉止也一本正經,致使部分新晉同事未能辨認他的面孔,不知他原來是打破小圈子的大人物,如此,作為焦點話題的時間就自然最短,應該只得半餐午飯。

反而,鄭希怡與徐子淇,雖然兩位小姐都不是出名人物,老一輩的同事自然也不明所指,唔知邊個打邊個,但兩宗娛聞同樣暗含誘人話題元素,大家也樂得爭看報紙網站,臨急閱讀一下這兩位小姐的背景資料,以便與其他人交流意見,表達一下各自打聽得來的花邊花絮等等。

我想強調的,其實又不是這兩單娛聞,而是想諗諗香港人的身份問題,即係話,當大家作為一個很「潮」的「香港人」,八卦似乎變成了必然的附帶條件,又即係話,我可以是道德先生、我可以是位高權重、我甚至可以藐視娛聞的正經人家,但這個星期,鄭希怡與徐子淇的新聞是不可不知,甚至乎是不可以沒有一個觀點立場的。

再叉遠一點是,假如我是一個英國人、美國人,這個星期我看到香港報紙,可以把這兩宗「小道」娛聞視為垃圾新聞或圖片花絮,一揭而過,速看速忘,但作為香港人,我明知身邊朋友同事長輩細路都會指手劃腳,我又一定要看真一點,掌握多一些資訊,以便我發表我自己的意見。

這其實就是一個文化身份的課題,八卦、無聊、追名逐利、識飲識食等甚麼甚麼的,究竟是我主體所意願的,還是因為「香港人」這個名份賜予我的呢?究竟這又是否等同如陳腔濫調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呢?誰都知道,香港人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身份,加加減減,篩篩選選,規畫了我的想法與行動,咁究竟又有沒有真正我想做的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