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8日

某某到此一遊.你代我遊

曾幾何時,工餘學中文,當老師一本正經準備推介蕭虹、傅雷的作品時,我應他的要求,在小字條上神神秘秘地寫上我最喜愛的作家,我寫的是「邁克、李志超......」,現在回想,未知老師看後不知會有何反應,又或確信這小子報錯班了。然而,當時的我深深相信,生於70、長於80年代的香港人,哪有理由不被邁克的中西合壁的文字所吸引呢?

這至今已是沒有三十年也有廿年的往事了,但我還在看邁克的《某某到此一遊》,是遊記,又是街道研究,是電影,又是情色指南,這種混雜的文字影響了我的大半生,而且,無可避免的,也成全我人生下半場的老相好--電影。

甩不掉,如慾如情。

歐洲的街道自然是文藝少年所神往的,由邁克帶路,更難得的是不避嫌的說出他的獅城舊事,一點一滴的,拼合出這個天生敏感王,視點毫不客觀,既是描寫,又是回憶,也又想像,有時浮出了四十、五年代的電影畫報,有時是巡迴列國的舞台經典,或者,不難看出,這種個人日誌也似今日KOL的吹文玩墨,但賣點不是新世代的文青,又不是過氣的優皮,在暗影之間,更是作者自我療傷的心靈雞湯。

這口湯對別人來說可能是淡而無味,偏偏我,就喝足幾十年,或許,這幾年開始腰酸背痛,盤川又越來越少,我反而愛上看別人的遊記而不是自己走遍萬里路,因為,有的作者內藏幾十年的知識與功力,筆下是抽絲剝繭的社會歷史文化,而我,連血拼暴飲的動力都沒有,一旅行,就只會在街道上尋找一間又一間的小書店。

下百老匯上
事後
吃羅宋餐的日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