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

從媽氏Media到消費

電視台牌照風雲,明顯地好看過無線台慶劇,三方人物性格突出,互不相讓,不肯露面的香港政府又甘做下巴位繼續龜縮,下回究竟如何分解,真係唔追看唔得了。反觀甚麼台慶劇,其實也是在重蹈覆轍,所謂的劇力,就是不斷的爭財、奪權、陰謀、爭寵,哪又怎不讓我等香港人做事越來越計算、計較,無謂再談甚麼「香港精神」了。

免費電視只能二選一,我早就認為是精神虐待,所以十幾年前裝了有線電視後,我就以新聞台、Discovery日日為伴了,當到外母家、阿媽家吃飯之時,人人頭向傻仔箱,我就如坐針顫,拼命地關起耳朵,繼續爬我的一口飯。

我想,如今香港,除了無線電視、除了蘋果日報,是不是已沒有Mass Media呢?大眾被分成上網族、手機群、戲院痴、雜誌潮人之後,那電視報紙又在擔當甚麼角色呢?當電視都沒有了大明星、大歌星的節目了,哪西九的各大音樂節、H&M前的排隊人龍、搶購Shine演唱會票等等的又是甚麼人呢?

我在想,連湯寶如都可以重登紅館了,我們還相信電視嗎?

我不是在說林峰、鄭嘉穎未夠班,我只是說資訊的傳播不再依賴電視媒體了,電視的功能越來越低,我想看節目,但我情寧看藝術中心、油麻地百老匯的節目表、上網youtube、酷狗一下,這一刻,連賣DVD、VCD的店舖都越來越少,買CD、DVD、甚至買份報紙、雜誌,我都視作是致敬行動而非娛樂節目了。

我以現金投票,應該比網上的一個Like更實際吧!

不過,我買下買下的時侯又想,噢,消費,這種消費文化好嗎?我想說,消費一種文化容易,但我究竟是否真的鍾意呢?即是我關注了黃耀明、盧凱彤的微博,我甚至買了林憶蓮與陳奕迅的CD作支持,但我有真心去認識這些創作人嗎?我有沒有認真去聽他們的音樂,由編曲、旋律到歌詞,我還有沒有時間認真細讀呢?

消費容易「認真」難,這幾個月,我看個很多話劇、演唱會、電影,但如何分析?如何理解?認同不認同?還是感受到討厭難耐呢?為甚麼觸感越來越遲純,看了,OK la,看了,也不錯,搶購了,幾好用,買到了,忘記拆開包裝紙……

我們雖然沒有了八十年代的金光燦爛,但論消費,我們還沉溺其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