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

聲川與川聲

賴聲川還是賴川聲,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朋友和我都似盲頭羊群,一見賴氏作品就會馬上撲飛,只怪我倆手慢口更慢,都常誤把賴大師喚作賴川聲,馮涼驟變馬京,小劇迷自然再滑下一等,只能化身盲從和應的偽文人。

笑話開完,說回這一夜台上見到的women相聲,劇幕未開,身旁woman已問我甚麼是相聲,但我拖拖拉拉,又未及上維基做抄巧搜集,只能胡說一大堆甚麼雙簧啊、北京啊、茶館啊、排比啊、壓韻啊、口技啊,唉,最後,半棄權半pass之下,我說回人話,就說當看黃子華也好,又或者,深層一點,與《攣到爆》、《男人之虎》、《萬世歌王》也不遑多讓,應該說,差別只是台上的踏板人數吧。

好在台上women不吝嗇,一開場已談相聲根源,問題開了雖然只得回霧水說明,但好歹為我在翻案維基前打點工夫,同樣,在下半場,台上women突然說起平等社會不能不談的女書,自以為是的我又突然挺直腰板,想在笑聲中悟出文而載道、有根有據的歷史教材,只不過,背誦夠硬,耳朵豎起,我又似是吸收不到甚麼,我想,我還是看半錯半漏的維基較好。

全晚相聲,我最感動的是中場過後的一幕女人讀白,不盡是讀白吸引,最可貴是導演放棄大劇院的半空位置,以深沉黑幕蓋過條條Fling,是捨棄,但又捨棄得理所當然,恰如其份,燈光好,好在無須再因甚麼市場因素而要角色在寬大舞台上左奔右跳。畢竟,我少看大製作,新近兩次在大劇院看的都是台籍賴氏經典,異曲同功感到是空間過剩的怪味,也難為了在upper circle的山頂朋友。

台灣,一個孤島,近年更被香港媒體完全割蓆,只單靠個別人物來塑造的台灣生態何其孤寡,馬英九、李安、林懷民、賴聲川,百花不夠齊放,就算這一夜台上women發聲,笑聲雖然彼落,但我心就只記掛那位賴聲川或賴川聲先生,感受又似到喉難到肺,遑論入心入腦。畢竟,男人實在霸道,我還一心想看他上台謝幕呢,拍多下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