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

現在就開始芬蘭式教育.學得幾多!

原本都不太關心教育問題,但畢竟吾家有女,就算再冷漠的父親,都會期望兒女能在良好的教育下成長,所以,在勤諗本港教育系統的規條外,我偶爾也會了解一下西方世界的教育理念,尤其,歐洲的,老早被說成不吃人間煙火,又歡樂,又活潑,何解我城由始至今都一意孤行,硬要孩童吃盡成人世界的競爭苦頭呢!

如今的芬蘭,雖然不能再談甚麼「諾基亞」經驗,但論教育,此地仍然外人看成模範,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考察團逐一前來,中、小、幼兒班都被成為經典似的。不過,教育人士其實非常實際,明知有模範式的天真學習,但回到石屎城市,又會看一套而做另一套,又要應付教育署、校監校長及「有心」的學生家長。

究竟,快樂學習是否只能在歐洲而不能在這個小島上實行呢?如果我們不在幼童期間三文兩語,究竟最終會是最後勝利還是一敗塗地呢?說真話,這一切都是沒有答案的,正如這幾年勤諗教育書籍,兩歲如何?三歲怎樣教?四歲做甚麼?怎麼一下子孩子教育成為了一個專門的課題?這不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約定俗成的爸媽技能嗎?

正如,結婚後是否真要執起一本性愛指南才能身心暢快?動物界從來都應該有一種天生的責任感,海龜爬上沙灘誕下小蛋、三文魚逆水到河源繼後香燈、小島學飛海魚覓食等全都有一種天賦智慧,怎麼我們人類反而越想越過火,以為有某一套守則可以訓練天才呢!

芬蘭教育就是講求自然、快樂,沒有課程綱要,無需學校曲線,就是讓小孩快樂成長,讓孩童慢慢地接觸世界,感受萬事萬物的有趣奇妙,從中探索,從中建立一套自己的處世方式。

假如我們以為手機世界只有iPhone才是唯一,那你就只能日追夜趕,想像自己有一天變成別人,畢竟,芬蘭真的沒有生產出iPhone而是諾基亞,如今被視為一個失敗品牌,但你莫以為,全世界都自己就是狂莽的Steve Jobs,我喜歡的,可能是曾經光彩,甚麼現在繼續摸摸探探的諾基亞。

伸延:

2016年5月21日

當年2011.大家又估唔估到今天的2016呢?

心頭煩燥,隨手拾起林行止的《當年2011》這本過時的社論文集,驚嘆林行止對香港、對中國、對國際的瞭若指掌。要知道,2011年之際,雖然政壇怪客梁特首還未上場,但香港亂像已初露端倪,尤其是曾特首全無承擔,以一貫「打工仔」心態從政,竟然在施政報告上大呼「親疏有別」,把鄰國一套政壇價值觀放入香港議會,對香港人來說早已晴天霹靂,難以接受,只是未估到從後還會來一個大魔頭而已。

或者,換個角度來看,
2011年也只是一個平常不過的年份,畢竟香港實行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97後的十多年看似風平浪靜,但實際上人心已開始浮燥難耐,香港人既想兼享內地瘋狂式的經濟利益,又想維持英國留下來的法理及議會,實在要很多有抱負、有承擔的精英份子去捍衛、去堅持。可惜,香港精英又剩下幾多呢?

伸延:
政治還政治
紙牌屋
他的國

2016年5月2日

這輩子,多少錢才夠用.還是多少都唔夠呢?

十多二十歲時,根本沒有甚麼人生規劃的概念,那時候有一堆夢想,想當電影導演、藝術家,甚至是自由飄泊的流浪客。然而,夢想終歸遙遠,在日復日的琢磨下,夢想未有達成,人生路上卻出現很多轉折,讓自己必需思考、必需面對。即是,電影導演、藝術家未必成真,何不試試當個小記者、場務員、甚至是銀行出納員,總之,總要賺夠生活開支,都未計買車、養狗的費用。

人生的偶然原來不在乎你有沒有規劃,生活中的選擇題也不時冒出,你就是不能避而不答,你匆匆思考的答案可能會影響你餘下的大半人生。

說回來,還在我少年時,我以為努力就必能成功。不是嗎?電視劇主人翁雖然遇上不少惡形惡相的大壞蛋,含冤,受辱,最後不是都攀上人生頂峰嗎!可恨是,生活就不一樣,尤其當下社會,百般努力都未必能攀上成功階梯,原來「買層樓來孝敬父母」、「駕着遊艇出海垂釣」等畫面通通是幻像。

如果30多歲的真實人生是錢不夠用,又怕老闆裁員減薪,又要頻撲父母的醫療費與兒女的書簿費,哪麼,何時才可過富足的生活呢?

黃金電視劇場就算出自杜琪峰、韋家輝的手,都騙了我們這一代香港人吧?這輩子,原來我們都是為生活惆悵,我們最享樂的階段,原來就是我們沉醉於黃金電視劇場的那一個年華,一齊住公屋、看歡樂今宵,一家爭崩頭地搶食八分一件有蛋王月餅。

整個亞洲、甚至整個世界似乎都走上同一條路,沒法回頭,沒法修補。在物價高企、物慾無限的當下,我們最理想的生活,應該是儲夠錢,敢說自己能養活自己,到80歲都不愁衣食,有病敢去看醫生、住醫院、請看護。

如今還在談甚麼30歲前要賺甚麼一百萬的,都只不過是用懷舊手段去欺騙年青人。所以,《這輩子,多少錢才夠用?》作者團隊其實很坦白,說的就是現今社會的狀況,35歲已成轉工的最後機會,收入開始下降,支出開始加大,日日活在惶恐不安的狀態之下,偏偏還要醫學倡明,活到80,下半生三餐一宿的生活費,原來就是20來30歲前積存下來。

你說可怕嗎?

這本翻譯自日文的台版圖書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用心的圖書編輯為中文版加入附註,包括台灣退休概況、政府稅制,以及台灣退休金及物價對照等等,這些小小的細節,令我突然明白到,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最終賺不夠80歲的生活費,還是會獲得自我滿足感,讓受惠者感到窩心溫暖的觸感。

日本的工具書有種獨有質感,就算是老生常談,往往都散發着一股關懷讀者的氣氛,就如這本書一樣,根本沒有教曉我甚麼實用技巧,就只在讀者的耳邊,叮囑這個資本社會的荒謬,而做人,往往只是無奈接受,見步行步就好。

給40歲的嶄新開始
半澤直樹
快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