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日

最幸福的一種壞.愛情女王之眼

皇冠出版把部分張小嫻作品編成一個叫「愛情王國」的系列,充分展示這愛情女王的霸氣。她既是小心眼、視男人為長期飯票的正牌港女,但也會輕描淡寫地為女生解開鬱悶的心結,細碎地在讀者耳邊說出愛情絮語,有時哲學,有時物質,肯定是女生的甜品良藥。

我不是女生,對愛情也沒有幻想了。手拿著這本書,叫我懷念的,是當日還在電視電影圈打轉的這位編劇、編審,一身華麗裝束,腳上是片場罕見的高跟鞋,這種裝束的一個女子,就算沒跳出來當上愛情文字女王,也不難成為電影電視圈的焦點。

何況張小嫻的作品早已露出光采,電視劇《我本善良》及《義不容情》,電影有《錯在新宿》及《大鬧廣昌隆》,各自有一種獨特的愛情韻味,尤其是《錯在新宿》,把小男人的這個續篇推上一層樓,雖然這電影沒有獲甚麼編劇獎項,但我始終認為這段小男人在新宿出差時的婚外之戀是永恆經典,寫得真實、細膩,散發出的餘韻甘中帶苦,勝過那些自以為可歌可泣的愛情大片。

其後是《明報》專欄,其後就是散文作家、小說作家、雜誌總編,一步一步的轉變,張小嫻仍然是當日自強不息的愛情高手,為女生說話,為城市添上一個又一個叫人回味的小品故事。張小嫻不只善用愛情關係中的階級差異、緣份時差,她最厲害的,我想是對男人的觀察,由鬚根、西裝,到小動作、大決定,她都看得仔細、想得入神、說得溫柔,這樣的一個愛情女王,當然值得繼續成為愛情王國的統治者。

溫柔政治,莫過如此。

心有靈犀
裸婚時代
婚姻勿語

2015年6月19日

女人就是女人.誰知女人心

80年代,還沒有互聯網,還未談全球化,沒聽過甚麼意大利時尚名牌,大部分人也分不清誰是川久保玲與山本耀司。那時的香港,雜誌是時尚,品味是靠文字人培養出來的。

就算不是《號外》,但《新時代》、《好時代》,《Interview》與《Billboard》,都是人人樂於朝拜的時尚讀物,各有捧場客。我就算不落Canton、未到過中環置地,大概都可在屋村床上沉醉在法國電影新浪潮,又或想像一下置地high-tea的味道。

那時候,文化高高在上,偶爾出現一個接近地面的作者,文筆淺白一點,馬上就惹來讀者追捧,每日、每個星期、每個月準時購買周刊,又或山長水遠去旺角美國雜誌社或日本智源訂購外國刊物。

《女人就是女人》的文章源自80年代的《號外》,除了品味當時的女人,品味作者尖酸又細膩的觀察與批評,綺麗多采的還有各女人建構而成的香港紗影,或者,這只是那時候有錢階級的一種特殊景觀,但細讀下去,又不難領略到作者的真心真意,有別於現今流行的炫耀精神。

我其實不是那時候的《號外》讀者,如今看這些文章的感覺既舊又新,由粵語、國語舊片中的花旦、到80年代的黃韻詩、亦舒,到現時還大紅大紫的黎海寧、Vivienne Tam、西西等,就算她們來自不同範疇,但在鄧小宇的筆下都是一顆又一顆未經打磨的鑽石,縱有瑕疵又似遮掩不住,就算寫已過氣的方盈,鄧小宇也帶住親近而又膜拜的筆觸,細碎的,有時口不擇言的……讚美。

鄧小宇捉到女人的心,同時也捉住讀者的胃口,竟敢把自己的品味大肆宣揚,卻一次又一次捉到讀者的眼球,不管是政局混亂的今天,還是美艷芳華的80、90年代。

半唐番城市筆記
事後.本土文化誌
雜誌之死

2015年6月9日

異數.自己人生自己揀

人生有很多偶然,像這天無端被同事撇下,唯有獨個兒吃飯、獨個兒逛書店,就看到Malcolm Gladwell的《Outliers》中文譯本,而一看,就有一種放不下的感覺。

原本,我認為Malcolm Gladwell鋒芒太露,未必是我的所好,不過,看他筆下論成功的種種因由,大大提高了我思考社會文化的視點,真的,成功非偶然,成功也肯定不是必然的,作者說的種種緣由雖然都是「馬後炮」式的分析推理,但事實是,他嘗試以另一個角度思考,以社會文化、以政治體制、以個人習慣、甚至觸及敏感區的種族、膚色等切入事件。

此時此際,在我經歷兩年文化研究的課程,也經歷到新任特首就任以來的政策取向,作為香港人,自然明白到此地在的經濟奇蹟的日子已一去不返,如今,要面對的,是一種全然不同的挑戰、比併、制度、文化、人脈、政策等等。

不管平凡不平凡,我們還是要堅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一切,為自身也好,為此地也好,才不枉我們生於此時此刻,不枉我們作為生於英國殖民地,又跨越到中國政府管理的一代香港人。我們究竟是異數還是平凡,讀完此書,我聯想到更多的可能性……

新聞的騷動
賈伯斯傳
闖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