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

我旅故我在

遊歷亞洲各城市的大街小巷幾乎成了習慣,雖然現今亞洲大都市都趨向一式一樣,但從中發掘不同,感受最自然的海風與恬靜,還是我在假期中最美妙的感覺。

 早幾月我重訪了新加坡,比起二十年前來的時候,那熱鬧氣氛提升了不少,主題樂園、LED魔幻公園、甚至巨型的摩天輪,都說得上是匠心獨運的設計,然而,設計味過份的濃烈,我反而樂於迷失在牛車水一帶的窄巷商店之中,尤其找到了幾所簡陋的熟食中心,喇沙、串燒、泰啤,在沒有冷氣的對衡下,地地道道吃小幾趟本地滋味,汗流滿臉,但卻心情愉快。

今次也找來兩所古舊酒店,避免了在異鄉酒店的電梯內迫滿港人的尷尬情景,泳池、海灘、林林種種的T恤、工藝品、豬肉乾、硬殼果小吃之後,我突然想起了香港作為旅遊城市,給遊客的是太多還是太少呢?

政府錯誤的規劃,致使香港的旅遊業突然來了一次大急轉,旅客類型急轉,活動範圍急轉,連帶旅遊業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大為轉變,「大香港」精神突然復興,背後其實隱藏住一堆錯誤的計算,只在還有人在享受權術及利益,對當中的問題視而不見。

大家明知,旅遊是城市人不能或缺的事,出外走走,看看他人,香港人老早就是如此,也老早被各國視為講話過份大聲的南蠻份子,只是,面對鄰近地區的突然暴發,人文心理未能適應,教育又諸多掣肘的同時,來港的旅客無辜變成了代罪羔羊。

香港的翠綠山巒很美,香港的自由氛圍更美,無論你來自哪裡還是長居香港的,懂得欣賞的自會愛護與珍惜。

旅行/打卡的意義
陽光海灘
布吉的FantaSea

2014年11月26日

香港電影的夜與霧.筆筆有力

閱覽很多關於電影的評論文章,卻很少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讀,尤其是關於港產電影的,大多是個人觀感主導,很少具有如《香港電影夜與霧》中文章的可讀性。

湯禎兆文章所不同的,除了顯示到評論人敏銳的觀察力,還感受到他對香港社會、對年青人、對教育、對媒體文化的關心與了解,使文章所呈現的,往往比原來電影所指涉的還多。

正如此書中所談及的電影,當中有不少我也未曾看過,但一讀文章,看電影的興趣也隨之而來,也驚訝這位兼職影評人有如此纖細的眼光、獨到的分析,加上擁有那一枝鋒利的筆桿。

昔日的許鞍華、譚家明,至全盛時的王家衛、劉鎮偉,再至今日的郭子健、麥曦茵、鄭保瑞、張經緯,要述說這一個歷時30年的光影世界,談何容易。

雖然當日湯禎兆決心離開,放棄全職任職報社的編輯工作,但是,至如今,我仍堅信,香港的媒體,其實就是需要這個人。

事後
搣飛割凳
上半生港產電影

2014年11月22日

上上下下.點解要返工?

前前後後打過十幾份工,雖然見慣辦工室內人情冷暖,也看透上司老闆刻薄嘴臉,但到如今,我還在想:「幾時才可以唔駛返工呢?」

一至五,九至六,一生中在辦公室內度過幾多小時?有一半時間是無所事事,或上網、或臉書、或打機、或開會,說到真工作,我估沒剩幾多,哪有一間公司老闆會記得我?即是,有我沒我,報紙如常出版、雜誌如常出版、網站如常update、廣告如常出街,我的角色,不外如事,可有可無。

敢不敢學文地貓做獨立創作人,把職場的辛酸吐出來,四格或八格,有圖有字,活潑地畫,公整地寫,好讓如我這等逃不出辦公室的讀者看得津津有味,有苦又帶酸,想笑又笑不出來。

文地筆下的人物很家常,性格如你我,說辦公室,說尋常的工作事,也沒有解決的辦法,逃不掉,粗口都只藏在心,只是,在不誇張不喧染的圖畫下,配合有型文字,簡潔,少粗俗,不過火,正正就道出了尋常生活的荒謬,職場生涯的無助。

文地作品繼續出品,證明有心就得,也證明,生活上無助的讀者,越來越多。

挺身而進
開會
每天工作八小時

2014年11月17日

男男正傳.社會上的光輝

社會學家江紹祺與李志超、林奕華、邁克、魏紹恩、章詒和等不同,他筆下的故事都出自某些人口述中的「真實」,不是創作。而全書焦點集中在上了年紀的一群,像一個有心人懷著熱血,帶領讀者、社會人士去細看這個被人忽視的群族。

書中的主人翁有些富有、有些貧窮、有些結了婚、有些離了婚、有些兒孫滿堂、有些孤獨無援,描述的除了是個人盛年時的風光愛情史之外,更立體的是展現了在當下社會、在這群花蝴蝶都踏入暮年之際的一種失落,一種被社會、家人遺棄的感覺。

在香港,所謂邁向高齡化社會之際,很奇怪大眾目光還沒有投向老年人。書中的同志雖然曾經風華盛放,但在講求身體、講求體力、講求魅力的群族中又難以競爭。對,競爭!我驚訝他們用「競爭」這個字眼,同性戀的世界充滿了競爭,在被社會主流目光離棄下,他們在各場域中爭取生存空間、享樂空間,在沒有社會保障、沒有後輩家人的關懷下,他們都在各自努力、自立,不甘屈膝於安逸、簡樸的規條下。

從各人的故事之中,讀者不難透視出他們發放的光芒,突破了很多禁忌,打破了很多屏障,為的都是自己相信的一份愛。雖然,同性戀互相勾搭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有很多在異性戀世界內難以坦白的言行都變成慣例,他們慣去愛、慣去偷、慣去摸、慣去為歡愉慰藉而果敢向前。

我很興幸自己有幾位非常坦白、非常要好的同性戀朋友,令我細味到同性戀者在性、在愛以外的一種細膩感情,眼淚、傷感、關懷愛顧之情都毫不保留,這更讓我知道,感情其實是發自內心的,就算任何人想控制、想獨裁,情愛的光輝還會在某些空間展露出來,綻放異彩。

大愛同盟
太平山下演唱會
極地情聖

2014年11月14日

新聞的騷動.遲來的風騷

初入行時,總覺得新聞背後比新聞好看,每每到達一個採訪現場,都被記者們的衝勁、勇敢、魄力所感動,驚訝原來短短幾分鐘的新聞片段,背後有這群幕後英雄的血汗。不過,年紀愈大,經歷愈多,我又開始懷疑,懷疑這群人是否腦子壞了,何解永遠以同一手段去呈現一個新聞片段,日復日,年接年,一個政客接住另一個政客,一宗罪案接住一宗罪案,真的是不可能有其他報導的方式嗎?

一件東西在同一的方式運作太久,往往會滑啞、會損耗,甚至培育出難以察覺的危機,這時期,大學的新聞系已經不算熱門,各媒體老總又以成本效益來計算產品價值,新聞,還剩甚麼?或者,問題是,還有一種可以稱之為「新聞」的東西嗎?

Alain de Botton用另類的視角看各類型新聞,國際新聞的疏離感、經濟新聞的數字遊戲、消費副刊的分類困局等主題,簡單地說明了現時新聞(尤其是報紙及電視新聞節目)的困局。他用宗教比喻現代新聞也是相當精警,但想深一點,在這個東方之珠,傳統的報紙及電視新聞節早已被嫌棄了,Botton的書是否出版得慢了一點呢?

刷屏式新聞Apps、友儕推來的「真人真事」、24小時不停update的微訊微博TwitterFB所展開的,已證明是一場接一場更盛大的「騷動」,Alain de Botton在這方面應該心知肚明,但只在全書的頭頭尾尾輕描淡寫,似乎未想面對真正傷口。

當下一刻,香港人感受更多,大家看新聞時都在懷疑、議論、再創作,在受眾手上的第二屏發揮出來的作用比媒體上的編採力量大得多,在這一種全新的新聞形態下,大家可以討論、作者可以出書的空間,應該還有更多、更多......

此時此地
被新聞界出賣的世界
踢爆國情

2014年11月7日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男人的寂寞

村上春樹,短篇。

吸引之處是人物的描寫,角色性格活靈活現,造型神態栩栩如生。《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既是六篇故事的其一,也正正點出了這六個故事的重心。

村上筆下的男人往往比女人吸引,尤其村上作者的身份往往隱身在小說的背後,把虛擬的故事情理放置在作者、讀者之間,喃喃訴說,感覺奇妙,又似半真半假。

六個故事包含了現實、魔幻、迷離、甚至感官體驗的,文字在村上的筆下而是能飛能舞,揮灑自如之餘又含住幾泡男人酸淚。「沒有女人」既是落迫又是無奈,村上春樹這回沒寫年青人的肉慾豪情,寫的反而是中年男人的嘆喟哀歌,當事人被困於一個空間,不能走、不想走、不敢走,背後的原因,或多或少都因為一個女人、一段逝去的感情。

很久沒看短篇了,看這種沒頭沒尾的短篇,其實,總會帶住一點遺陷,讓讀者與小說中主人翁一同感嘆生活的無奈吧!

伸延:
沒有色彩
1Q84
發條鳥

2014年11月3日

溝通的藝術.溝通也是緣份

一直沒看過卡耐基,但閱讀往往是莫明其妙的,明明新近還買了幾百元新書,偏偏黏住掌心的,是這本來歷不明的《溝通的藝術》。

不過,大師的智慧存活到今天又是否適用呢?尤其是出自百多年前出生的人,他的謙謙、他的坦承、他的文質,到今天這個追求自我、以自己為中心的世代又是否可以承傳下去呢?

無論在商場還是日常社交,今日所膜拜的,似乎都是談判議價的能力,咄咄迫人的口吻、兇神惡煞的形體都不會犯眾憎,反而負負得正容易靠浮誇的言行上位,一時間就能晉身為人民英雄或者商界精英,以德、以理服人都成為過去式了。

我看卡耐基這本雞精書沒多少得著,反而看出了上一代的溫婉細膩,看出作者拉出幾位美國總統、歐洲領袖的鋒利言行,與當今以一堆狡詞偽語,總愛借用一堆謊言數字的領導差天共地了。我想,是否亂世才出英雄,是否生在平平安安的和諧時代,上位奪位的都只是無功無能的真小人呢!

卡耐基教不到我,也因為我在商場上見到的領袖大都不善辭令,上位背後都有一堆說不出口的理由,任性、偏見、有口話人冇口無自己,也許這才算得上是今天的溝通藝術了。

伸延:
挺身而進
香港的天空
議員配名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