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半澤直樹.十分耕耘半分收獲

《半澤直樹》中各人的眼神凌厲,言辭尖銳,頗誇張。但擅用誇張臉孔來展現金融業的暗黑交易,戲劇張力就越來越膨漲,看得人熱血沸騰,簡單的感官刺激更勝看膩了的古裝武打,會議桌上的言語對碰,呃神騙鬼的潛伏偵查,都是編劇用心雕磨的鬼斧神工。

《半澤直樹》也教我看清金融業的底蘊,故事中不止寫下銀行家刻薄及自利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說出整個機構、甚至整個行業一層接一層的道德歪風,不難明的,這也是編劇人對住整個日本當前的經濟形勢的一次叫喊。

但這邊廂,何解香港觀眾一樣看得咬牙切齒?原本,我也不明日本因何遲遲走不出經濟低迷的暗影,何解說來說去都在說泡沫後的低谷人心,然而,經歷了這一年半載的香港新政治情勢,自會深刻體會日本蟻民這種難以安枕、無助乏力的生活空間,此際看奮力反抗的《半澤直樹》,確似打了一口強心劑。

所以,編劇最後的伏筆是精采的,既無奈又不乏警世的意味,就算只是一個小職員的正義行為,到最後可以改變甚麼呢?這叫氛圍,這叫環境,或是叫國情呢?如果我們是活在一池黑水的小金魚,我們有能力叫出來嗎?

雖然《半澤直樹》的續集篇可能觸礁,但戲劇歸戲劇,人心還是要繼續抵抗社會的暗陰面的,一切是與否,還看你與我。

伸延:
裸婚時代
Lost

2014年5月15日

香港的天空

香港崩壞,直接令人明白政治與生活的緊密關連,沒有陌生人的世界原來不一定海闊天空,知得越多,你越會看透社會上暗沉的一面,每一單不公不允、不正不妥的事件都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們的生活觸感。

畢竟,今日大家不再是單純迷戀商業消費,還會思考到商品背後的血汗、小舖老闆揹負起的舖租、以及林林種種都市規條框格。我不肯定,從前的香港人是不是安於逸樂,但大家經歷了80年代的經濟飛起、目睹了90年代的政治改朝、走過2000年代全球一視同仁的日子,如今的香港,日出依然,但又是今非昔比。

互聯網打開了全球的文化架構,現在連極權國家的人民都會隨時發聲。打劫擄人勒索的還可以上網放視頻,以文明或不文明來為別人標籤劃符,網上成了新的戰場,大家又仿如回去搶奪大喇叭的日子了。

天空很藍,但又少少污染,海水很清,但偶有人禍。誰又會估到?今天的電視收視戰竟然是垃圾對抗廢物,那種專業精神、那種精英份子、那種樂天歲月,怎忘記?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