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

出版這回事

近日我在想:「香港的出版前景如何?」

左推右測,我都未能找出一個答案。反之,與其等待大出版社、知名連鎖書店去締造一個跨時代的平台,我倒覺得獨立作者應該多出幾分力,不要再沉醉於「作者」這一個美麗的符號圖騰之下。

作者不在社群網絡用力發文,不與讀者在虛擬世界交流一下,再大的簽名會都只會是煞那光輝,更惶論有些作者連簽名會都覺得太庸俗,而要求以文化、美學包裝才肯出場。

我在想,出版這回事,幾萬元的印刷費用事少,如何宣傳、推廣、銷售才是大問題。你看電影宣傳,由預告片、海報、謝票行動,以及林林種種的網站、報紙、雜誌內的廣告及相關稿件,計一下,非有數十萬的宣傳費用不可。

你又想一想,一本書要出版了,當中又會有幾多宣傳費用呢?不。應該計的,就算預計是中等銷量的、賣到四千本的流行品種,賣68、78元,回到出版社手中的錢也是十萬多而已,還未計印刷費、作者版稅、燈油火蠟、員工薪酬等開支,到最後,老闆又會用多少錢在宣傳推廣上呢?

我不是為老闆說話,我只是想,與其認為大型出版社會幫到手,那作者就未免太天真了。作為寫作人,你倒不如自身在網上發功,利用現今網絡科技去推廣自己的創作理念、去了解讀者的正反面回應。

新世代都是鍵盤的一代了,現在我已很怕見到一些自我標籤為不用電腦、不玩社交網的作者,自以為作品印刷出來後就可以流傳於世,而事實呢?就是書店只會在當眼位置陳列兩周,之後上架、下架、回書,兩個月後作家們的作品都成廢紙了。

香港出版就是這樣的一個市場,怨得誰?

2012年8月20日

布吉夢


舊地重遊,心底難免掀起一陣漣漪。畢竟20年了,這個名叫布吉的小城都經歷了巨變,何況我這個中年男人,伴遊的除有當年的女朋友,如今還攜住另一小女孩的手。

這個城市雖然經歷大變,但感覺一樣花枝招展,年輕美麗,海堤的浪不息而來,陽光毫不吝嗇,撲臉的風疾勁的吹,當你躺在沙灘,你自會感到大自然的美麗,當然,我也在想,如果一個浪衝來,我的生命也會如此完結。

這一行不求美食,這一行也不求購物享樂,這一次,我只想在忙碌工作中舒一口氣,與家人同享陽光與風景,再吵耳的在觀看拳賽的電視迷叫罵聲、再污煙瘴氣的遊客評彈聲,我也聽不到了。

四天晚上,我夢了佷多,到最後一晚,我無可避免的,夢到自己身在海嘯之中,各人堅守綱位,努力面對海浪的來襲,到夢醒時,我沒一身冷汗,只在想,願我有如夢中一樣的力量,勇敢面對一切未可見的。

2012年8月8日

誠品來了

誠品來了。

我曾經是誠品迷,十多年前的一次去台北之旅,我竟然在32夜的行程中走訪台北的5間誠品書店,似足一個小粉絲的朝聖行動,然而,在這小小參拜過程中,對我所產生的文化震盪卻甚為厲害,害得我從此對購買書籍更加不能自拔,甚至近年竟然誤打誤撞的加入出版行業。

我還記得那個綠色的紙皮袋,我還記得那個小書包,當時的香港書店呢?則猶如塞滿活人的停屍間,人人站立、人人俯首、肩摩轂擊,各人對身邊的環境不聞不問,甚麼互動?甚麼服務?甚麼氣氛?都只能感到香港讀者的孤單與無助。

近年香港書店也變了,但閱讀文化也未見活起來,看到掛在店內的暢銷榜,心情就納悶了,掌相、星座、實用、保健,我們的年輕人哪裡去了?都上網去朝聖 youtubewikimedia 嗎?還是在 facebook、憤怒鳥、甚至是甚麼的推錢機呢?

出版變得電子化,連閱讀也急速電子化的同時,可惜,出版社與遊戲機開發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觀念南轅北轍,難說合作,惶論合併,在香港的出版業陷入低迷之際,我明白寄期誠品都只是一個痴想,然而,我還是寄望的,希望誠品能為香港人帶來一點點文化視野,陪養出一些傻痴痴的文化精。

三層樓的文化百貨公司,總有益過三層樓的電子遊戲機中心吧!

2012年8月6日

五月.有飯自然香

《有飯自然香》是傳統得交關的香港話劇團式戲劇,雖然今次編劇的名字不是杜國威,但那種七十二家房客式的香港情懷猶在,對照今日香港的現代化冷漠,編導呈現出是一種已經不復再的香港精神。

說真的,今日香港,誰管你是樂聲牌還是德國寶?誰會理那是煲仔煮還是電飯煲呢?如今,所謂的港式講飲講食,不是蘇絲黃、李純恩或蔡瀾的話,我估最多人關注的還是「開飯啦!Open Rice」網站了,更不要提一家人齊齊整整開飯了。

時代過了,往事也只能回味,編導的神筆是加入了現代劇組人員的場口,戲中戲的框架構建得有點不倫不類,把時空由六十年代突然抽到現代,但我卻找不到更多的想像空間,「回家吃飯」與「捱飯盒」的對照實在流於表面,戲中戲的真真假假更令我如墮入雲霧之中。

如果,我以為這套戲反映的是六十年代香港人的真實面貌,那如此的賣仔阿媽、滾友老豆真叫我咬牙切齒,只是,如果這是一場戲中戲,那甚麼不認親生仔、不敢尋回孫兒的情境就太過煽動情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