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

活在14場經濟戰爭之下


我很羨慕經濟學者朗咸平能寫得一手好的議論文,文筆淺白流暢,道理說得清楚,有力,從他引來的數據事例,看得出他執筆前下過的功夫,遠遠勝過坊間常駐媒介版面的專業評述員。

書中的14場經濟戰爭實在也是動魄驚心。食糧、金融、房產、燃料、新能源、文化等林林種種,多角度地描繪出美帝霸權入侵中國的軟硬功,布殊如是,奧巴馬大概也如此。

假如「美國」真是一個人,他的角色性格大致成形了。陰險、獨裁、霸權、如狼似虎、無所不用其極,潛台詞就是一個衰人,對我家族似有百年恩怨,誓要爭奪我的糧食、土地與思想,但我想,如果中國人還活在戰爭之下,活在如三國年代的紛亂之中,生活又如何安寧呢。

我不是經濟學者,我經常詞不達意,所以我有時情願先做好自己,才去為大環境、大世界、大陰謀砌詞論述,事實上,我希望每個人看多一點,睇多一點,以思想、行動去推動城市生活、文化藝術、國家政策、甚至外交關係。

真的,不是講笑,我希望,中國人不再活於別人陰影之下。

2011年5月11日

教科書輸


教科書價爭議不休,書商、家長、教師、政府各有立場,各自表述,互不相讓,到最後,或許又會彈出一個「和稀泥」方案來了結奇觀話題,但究竟,是好是壞呢?此刻,我想到老行尊的一句話──做出版,不是賣紙、賣油墨、賣印刷,我賣的──是知識。

師奶家長可以不理開發成本、圖文比例、學習興趣等等編輯理念,但作為教育高官的,你就不能不清楚甚麼是書本?甚麼是教育?甚麼是知識?

一直有人覺得,一本八卦周刊都不過賣十多廿蚊,何解一本教科書籍要賣到三、五、七百。對,尤其是在這個互聯網火紅的年代,網上都有齊專家心得,每日一句、每日一篇的互動練習多到做唔完,何解我仲要捱貴書,要學子學女揹住一個重書包呢?

事實是,電子書發展還是十劃未有一撇,網上垃圾比網上資訊更多,由IT人充當的網站顧問,大概像印刷廠內的調色師傅,設計出來的網上學習空間可以是色彩斑爛、互動好玩的,兼且收你十元八塊月費就成事,但是,你知內容由誰監管,是誰作為內容審定嗎?

資訊科技一如行政指令,很容易就能毀滅一個行業,但是,如何去建立一套新的規矩、新的模式,那就非要政府掌駝人全身投入不可。你見到,母語教學、校本條例、通識教育、三三四的如今境況,大概知香港教育高官的能力。

如今,教育高官又騎牆地說教科書本「貴」,我想,整個行業都預視到大禍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