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周刊.日刊.鐘刊.分鐘刊.秒刊


周刊臨時改版,出慢半天,搶到頭啖湯,也令我看到一手油墨。

漏夜停機,編輯開快車,成為報攤上首本報導火熱新聞的雜誌,原本都是頗為好玩兼刺激的一件傳媒美事,但是,現在科技入侵,就算電視台Airtime矜貴到不容詳細報導,但原來街坊媒體、甚至當事人已經在數碼網絡上發功了。

即是,名人突然去逝,由即時新聞網彈出消息之後,一個小時後已有資深文化人開始在facebook個人牆壁上發功,又video又珍貴相片又私人感受等等,在不用查核版權狀態下,每半小時發出一個新報導,24小時後已經成了大堆頭的回憶特刊了。

就算是當時人,即名人的親友,都在避開了一眾咪牌、鏡頭之後,在數小時後透過微博開始發佈聲明、懷念短訊、親歷其境又情理兼備的獨家消息了。

這樣,坐在雜誌社編輯室的編輯,以及等待重新開動印刷機的印刷工人都只有乾著急,經歷採訪、寫文、編輯、砌稿、校正、傳送、拼版、印刷、訂裝、發行、銷售等程序之後,一切又似乎歸於平淡了。

這時,大概只是名人逝世後20小時,但是,在這時候,你雖然成為第一本出版相關報導的周刊,但這個消息已經不再震撼,連作回顧特輯的資深文化人,大概也開始停筆,算是完成了這個極速的個人化回顧特刊了。

再一次,我看到有人的芝士被偷了。

2011年3月30日

博哂老命!


我原本好鐘意看Blog事,貪其新鮮快捷又有料到,電影、廣告、市場、消費、飲食等任何範疇,萬大事都有當中的專家意見,無國界、即日鮮,中英雙語又悉隨尊便。

近日卻另有發現。

我發現有些Blog人貪就手,左一截是譯自英文網、右一截又是看了他鄉報導,所謂的觀點意見,其實都是網上資料大堆內容,數據一樣、行文風格一樣無所謂,最好笑是把別人的一文一語抄錄下來,日日專家意見的背後可能是一大群的網友搜集員。即是會,網上發現一篇好文,即馬上又有三五位專家在同一天內講同一番話,你以為專家今天想到新觀點,原來是鍵盤上的ctrl-C、ctrl-V發揮功效而已。

你知,Blog界的所謂版權還在嬰兒期,還要巧遇這刻各大品牌無頭無惱的傾力投入網上資源。如是,只要你日日有新觀點、新角度,就無人查證當中數據是否真實,也無人查證所說理論是否另有原著,最後,品牌要向Blog界開水喉,半鱔的推廣、甚至整個的推廣計劃都會落入這些知名人事手中了。

當然,這種事與社民連擲蕉差不多,都是擋不住、阻不了的,唯有接受現實是......新媒體有新媒體的玩法,只要不在網上盲目崇拜,只要不在網上自動獻身,這個媒體的新規矩,應該還是陸續有來的。

我早說,網上無真愛。

2011年3月22日

蘋果的價值



手機、電子閱讀器一下子因蘋果品牌而變成了超級炫耀性消費品了。

美國開賣,香港炒賣,羊群消費者買的是當頭心理,討論區上那句「早買早享受」的順口溜竟然成了明言,如今已沒有人以實用至上,就算當前天災橫行,我一邊捐輸扶貧另一邊卻繼續炫耀勁買,更甚的是可以無分富貧的炒炒賣賣,賺得一千得一千,賺得一萬就更可以唱通街了。

蘋果產品有此能量,幕後功臣自然是品牌管理人,當然我不是說Steve Jobs的創造力有所不足,而是說品牌為產品加添的炫耀功能實在無人能阻,賣了的、未賣的、想賣的、不想賣的,都會為這產品或歌頌或議論一下。

我在想,蘋果公司的步伐確實快了十年,十多年前的 Macintosh是少眾,是信仰,是一種可望而未必可及的消費,炫耀出來的是包括品味、消費力、創意的想像,那時候,蘋果公司還叫蘋果電腦,產品價格高昂得要命,那個群族算還是少眾。但今日,數千元的手機與閱讀器人人可買,明明是大跌價的派街坊之作,但其品味、消費力、創意的想像竟然仍然生效,在一卡地底列車之內,數十人的品味相同、消費力相近、創意力一樣,但竟然無人發覺自己的不外如事。

或者,另一說法是實用價值,這一切或與炫耀無關,但在街上聽歌、打機、看雜誌、看報紙、講電話的功能同時集一身,我又會懷疑自己是否有此能量,尤其已經過一天超過八小時的腦筋折磨。

是滿足了用戶需要,還是創造了需求呢?

2011年3月14日

心有靈犀.某種真實


近日關注的電視節目,竟然包括《心有靈犀》。

這個星期日晚上的深夜時段,在沒有任何特備賺錢綜合節目的日子,卻鮮有地呈現了二、三線藝人的真實臉孔。原本,在熒幕上講個人私密的愛情故事都是肉麻的,但在遊戲、歌曲之後,表白往往變得更加合情合理。

當然,計分及獎品都是無聊細節,但假如此舉能化解創作部與市場部的分歧,送出贊助商的禮品其實也未算太壞,而且,藝人之外,還有觀眾參與,如此,你就不難發現名人與小市民的愛情故事都是大同小異,那種會令愛人流淚的歌,大概也是那種模式的。

但好的是,節目中讓人看到了娛樂圈中的某種真實,不是大牌明星的指定形象與答案,這個小銀幕惡霸一樣可以如小鳥依人,那個二線的年青主持原來老是想著結婚生子,這種那種娛樂圈的小故事,至今就連雜誌報章都沒興趣報導了。

最後,竟然還靠TVB。

對,TVB藝人兩千,但黃金時段往往都是那十張八張臉,明明有做了十年廿年的資深藝人,偏偏就只是在劇集中彈出一秒半秒,這個節目令人感受的,是讓人明瞭在情愛的世界內,每一個人都有權成為愛情故事中的主角,隨心而行,既快樂,也哀愁。

2011年3月8日

王菲巡唱.華麗盛宴


今年的王菲演唱會,視覺上給了我很多。

王家衛對數碼錄像的處理雖然未及得上他演繹生活人物,也沒有阿叔無微不至的美學語言,但舞台後掛住的LCD勞苦功高,位置不斷轉移,加上配合流麗移動射燈的互補互助,感覺上就是一場視覺盛宴。

舞台設計絕對是超班的。那邊廂陳奕迅多次找來朱祖兒打造了紅館的故事空間,而王菲的佛理則用最華麗、最cool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半透明半空洞的繭、反光變幻的金屬殼面,配合我直頭以為自己老眼紛花的幻彩燈光屏幕,我禁不住為舞台幕後製作人的神乎奇技而拍了掌。

還好,聽覺上也有驚喜,雖然來到香港的巡唱已是尾聲,但我卻沒有留心娛樂新聞,不知道王菲竟然找來了梁翹柏任音樂總監,有味的電結他與Rock底組合頗有延續張亞東的味道,恨只是梁翹柏未有大刀闊斧地改篇王菲舊作,聽覺上似是重溫多於重生。

我懷疑的,是總有人以為王菲是拒絕與台下觀眾溝通的歌手,但一看以她作主的舞台製作,以超凡的視覺聽覺所傳遞的訊息,我只怕自己接唔住、收唔哂。

好在,下星期還有機會,還是正面頭等座位,我想這場盛宴尚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