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8日

清理Analog之門


早就明白每年都要掉一些東西的道理,今年大計,是真正落實離開錄影帶的年代。剛開始實踐「過碟」行動,但照理要把錄影帶庫的全數數碼化也必得要4至6個月。

說難,不難。只是,數碼化之後又是否有用呢?又或萬一,硬碟死掉、光碟潛水遇溺,那N年前不能見人的錄像製作及經典電影收藏是否會消失於人世間了。

都已進入手指動腦的年代,還說甚麼錄影帶,緬懷甚麼八米厘呢,我其實只徒找個藉口,胡亂地把記憶都丟掉。

放下包袱,繼續上路,繼續玩樂。

免費:你玩唔玩得起

一入電子商貿的世界,連市場學都講起1.0、2.0、3.0,只是講得容易做就難,我都是那一句,這個遊戲唔容易玩的,唔好以為網絡上的免費世界是免費午餐,食霸王餐之後最終能否安然離場,才是關鍵。

看完《「免費」創造商機》,感受到任何行業面對現今市場不能不尋「變」的方法,書中所講的「免費」,是對消費客戶的免費,而非老闆;所以奉勸老闆輩千萬不要別以為網上渠道都是免費行銷,搵位妹妹作寫手就想乜都得,最終可能是衰多幾成。

作者鈴木進介沒說甚麼精采句,只是有理直說各式各樣的成功例子,反而,我當下半隻腳踏入電貿世界,所聽所聞所遇的失敗例子卻足以成書,免費送俾你都得。

2011年1月14日

黑紙:玩轉傳統出版的傳統出版


見到這本(張)自稱全港最Cheap的偽娛樂雜誌──《黑紙》,我原本是不以為然,因為我根本對本地娛樂資訊無甚興趣,大概也不是這本雜誌的目標讀者群。

只是,行過,見到,走了幾步,我想的就越來越多:

.1元的零售價,究竟有幾多落入零售商、發行商的袋中?
.就算1間便利店入貨1千,零售發行商是否只可取回500元呢?
.不是。或者先設個定價收費,當中無關發行數量吧!
.但假如無廣告,就算真的賣出了18萬份又如何?
.人力成本呢?印刷成本呢?發行零售成本呢?
.單是地鐵的燈箱廣告費就是3幾萬吧。
.還不只成背幕後搞手的自我宣傳呢?
.而且,讀者最終有否勇氣取一張紙到收銀處,然後乖乖付上1元呢?

我想。越想越多,甚至想得太多,一下子把傳統出版人常掛在口邊的問號都想了出來。反之,我沒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這張紙的可能性,假如有忠實讀者,大概也可有《紅紙》、《黃紙》、《藍紙》、《綠紙》的關連銷售,也大概可以引來廣告贊助商,也大概比在每間便利店掛一張海報的廣告費便宜吧?而在這個高通脹年代,願花1元的人應有很多,而《黑紙》──大概是第一個把手機上$0.99消費模式反轉回到紙本出版物之上的,還有,是把網上反斗、再創作的資訊紙本化。

我想,這就是新舊出版人的代溝思想了。

2011年1月13日

反貧困:邊個想玩滑梯


近來讀雜書,又多又亂,但踫上《反貧困》,我就放不下了。

在現今城市生活,就算大部分人有瓦遮頭,就算大部分人有份長工,我覺得整個社會都充滿「貧困感」,更惶論是那些因病、因身體殘障、因失業、因開工不足、因各種不幸原故而成的貧苦庶民。

社會病了,有時比起人病更加麻煩。社會的病,一下子就會散播到全城每一個角落,父母仔女、男女老少皆難倖免。即是,有樓就叫「事業有成」,拿取綜援就叫「依賴懶惰」,甚至有長期病患的都可被塑造成「社會負擔」,理應盡快離開政府醫療系統。這一切虛有的既有形象,足叫人心寒,令到人人人心不足,人人開口指責貧民以樹立自己的個人地位。

其實,一切皆是如此接近,這條階級滑梯就在你我的身旁。

我一向是自由市場的忠實支持者,希望人人富庶,人人安享晚年。然而,在社會負面氛圍之下,我只感到越來越多重大的「貧困感」,不安之感近在咫尺,尤其是當人人都在仰望富人生活,一味往上攀。我想,這個社會患的貧困病,大概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

說回這書,其實是日本社運人士的著作,寫的是日本富俗社會的貧困狀態,有幾份與香港相似,尤其是執政人對貧困人士的漠視態度,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