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寒冬

你量一量,今日報章關於反對延長上市公司董事禁售期的報導篇幅,再相比一下,自12月初08憲章公佈以來在本地報章刊登出來的相關報導。

如此,你自會感到,香港的所謂言論自由、所謂新聞公義都是廢話。20年前,香港不是這樣的。

2008年12月18日

八下八下

大劉、李嘉欣、倪震、王維基,海嘯流流,就是靠這班人,把周刊雜誌界搞得有聲有色,大概好多老總都因這幾個大故仔的關係,而暫緩執行寫好了的裁員名單。

不是嗎?你看,本地「有人睇」的傳媒來來去去得個幾份,何解追訪以上幾個故仔的記者群如此龐大,守候駐紮地點又多,Video Cam、Digital Cam長短火傻瓜機各有特色,咪牌錄音機有線無線式式俱備,主播、記者、攝記、Cam Man、Sound Man有老有嫩,日又守住,夜又有人,這些那些,都算是海嘯逆市下的搏命員工吧。

你說傳媒太瘋顛嗎?

又不是,現在,富臨要有人、機場要有人、老蘭要有人、亞視門口又要人,所以作為採主,作為總編,其實無咁上下經驗與功力都會馬上頭痕,飛型記者未必識字,油條寫手未必在場,我實在真心拜服某些大機構娛樂組領班的領軍能力,一場又一場的鬥作鬥挖鬥大血戰,刀光劍影,勝負定案就在新一期的雜誌銷售數字,無花無假。

儘管有人會說盡娛樂雜誌的不是,但面對搏命員工,又面對八卦八到上腦的香港讀者,話唔睇,話唔睇,最後倪震一出,狗仔一咬,又會見到放工時乖乖排隊俾錢的忠實讀者。

真心講,有趣的,有趣不在於故事的真實性與否,而是在於編輯的想像力與街坊的八卦神經互相角力,空中對峙,你明知日日免費可以睇東張西望,多兩個錢又有幾條八到暈的娛樂新聞或甚麼資訊頻道台,究竟,怎樣令讀者每星期甘心放下十蚊廿蚊呢,說這挑戰性,實未必易過改革亞洲電視啊。

畢竟,大家知,要彌補海嘯下流失的三、四成廣告客,真唔易。

都話「共度時艱呀」,大家忍耐下呢,現實就是如此,得閒的話,就賣多兩本八卦雜誌,打償一下。

2008年12月11日

你那邊幾點?

說亞視。人人開口埋口都在說亞視,高層、老闆、裁員、新聞、廣告、贊助,乜都有得講。

只是,電視不是說的,是睇的,就算公司變成talk of the town,就算高層成為 devil of the year,最重要的,是電視節目有無人睇,唔該,俾些少好節目我睇呢!我估,假如海洋公園無人去,那位盛智文又豈可繼續也文也武,猛搞出位宣傳呢。而現在,電視頻道繁忙,你說亞視偏向內地老土風格嗎?我就識得很多人,晚晚黃金時間轉看中央台劇集的,而我,間中亦會睇埋鳯凰衛視新聞,只要,有point有view,邊個敢說中國老土?新聞靠靚女,時事靠勁鬧,我想,這其實只是嘩眾的第一步,好希望,今次亞視的改革又唔會只行得一步半步。

其實,我速讀過管理學ABC,知道但凡一個職位的同事不停轉變,屢聘無效,說穿了,大多數是直屬上層的管理出現問題,而唔知道,亞視的股東、董事局又會否明白這條abc道理呢?

不過,講左咁多,我要聲明,我不是media planner妹妹仔或media director死老鬼。從來,電視節目於我,都只有好睇與唔好睇,那些幾多點幾多點,我是一丁點兒也不信的。講完。

2008年12月2日

這就是創意!

212人。TVB今勻都咪話唔狠,陳總遲早要一人分飾幾角,又監又導又演又VO,先可撐得住黃金時間的黃金節目吧。

TVB,作為香港媒體大哥大,一刀落地,大概傳媒中人也意識到災難來臨,只能求神兼拜佛,臨急學擦鞋,都說,香港作為亞洲娛樂班霸的角色而逝,而TVB作為木人巷的時代也一去難返,想當年,五年升上監製位的韋家輝真是最後一波了,新一代的媒體初哥,唯有只能誤認樂小姐、陳志雲為新一代偶象就好。

今日,創作人都不在電視台,不在雜誌報社,不在廣告設計,不在舞台幕後,咁,又即是隱藏在何方何地呢?城大、浸大、中大、演藝、藝術中心、港大專業學院及一大堆私立課程等等一浪又一浪的畢業生,除了走去迪迪尼,究竟,又待何時方可出頭,可以養家呢?

我想,創意培訓已經開至滿瀉,怪就怪企業機構都活在當下,早沒有下一代的長遠視野,當總經理都一人佔幾角,中下層員工又怎樣接棒培訓呢?所謂見習,不就只是兩、三千元請來新人剝削剝削,遭遭窒窒。

你見德勤、安永那些超大豪客,無懼風雨環境地年年在大專院校搶奪新生人才,極力培訓,暗簽長約,似知最強的企業武器就是人才拼勁。而傳媒機構呢?你只會見到一批又一批新畢業的七、八千蚊的買飯、借衫、借景員工,被各位傳媒大亨以極速玩殘新人的入行誠意,見習再見習,升職無加薪,報館如是,雜誌社如是,電視台如是,電影公司大概也是如此,最後,高層坐得更穩,新人就只有走得就走了。

就算工種如何不同,都不要騙人說這就是創意行業的特性,有前期無尾期,有加班無津貼,有短約無長工,倒不如,你坦白一點,說明有長工有津貼有車位有加薪有長俸的職位只適用於高層老總,而你,遲了廿幾三十年入行,都是應該返去祖國碰碰運氣,打好一點基礎吧!

2008年11月26日

海嘯媒體

時勢使然,在報紙雜誌減紙、縮度、縮字、縮圖的年代,你會發現,原來經濟好壞都會影響平面媒體的版面設計,當年,當兩大報紙鬥到火紅火綠,半版圖、80 pt標題、意外連環圖日日有,間中更有跨版diagram添,此情此景,我想俱往矣。

如今,老闆們又開始那種高半度語調,來一句:「這個空位好浪費喎!」又或者:「唔好拉咁大,情願落多幾張相啦。」這不單是版面設計師、攝影師的惡夢,我相信,同時也是讀者的惡夢啊!你看,現在還有無雜誌理會「內容」與「廣告」的比例呢?大佬啊!那些廣告特約專輯、資料由客戶提供的,又點可以稱之為「內容」呢?

當頁頁硬野,資料汹湧,睇雜誌就好難再是一種消閒活動了。

更離譜是,報紙老闆們自己股票損手,又開始問一些無聊野,例如:「這一版,是不是可以一個星期只登一次,唔駛日日出呢?」、「這一版,似乎對我地收入無乜幫助喎,Cut左佢得唔得?」、「這些專欄,我覺得無乜必要呢?」

我想問下老闆,點解金融海嘯,會浸得你突然有如斯獨到見解呢!

2008年11月25日

婚姻勿語

唔知幾時,電視台會以天文望遠鏡直播富豪美人的背脊濛濛婚禮呢?

雜誌報紙聖手善於把愛情寫成金錢關係,簡單直接,任意聯想。但是,我好記得,關之琳在電影《錦綉前程》的一句對白,大意是被問及她為甚麼要作賤自己,甘心為錢去跟隨一個橫蠻富商(曾江飾演),她簡單的回應:我是真心愛上他的。

其實,可能連富豪自己都未必知,以為跟著他的女人都是貪錢、貪屋、貪珠寶的,但是,究竟大家有沒想過,愛情都可以是不講金只講心的呢,近一個月,大家都看到很多娛樂新聞,很無謂,作為讀者,又可能不自覺地講了很多刻薄說話,總之,我希望有一天,當名人結婚時,娛樂新聞只講一句祝福說話、刊登一張靚相,無須再要花人力物力去建構一個俗氣的故事,搏命製造空間要觀眾去聯想、去參與、去評論。

但願,這一天早點來臨。

2008年11月18日

第一句

你有無看報紙?

每日看新聞,金融海嘯消息一浪又一浪,裁員結業自然關事,買樓賣樓又似有關,就連港聞版的跳樓斬人,記者在字裡行間都會有些海嘯風影。

那一句「金融海嘯的衝擊不斷浮現」實在好用,以至港聞、財經、地產、副刊、甚至馬經、波經的記者都毫不遲疑,以這類句子作為引言的劈頭第一句,此情此境,讀者就算自備幾大正能量,都避不開人世間大眾媒體營造出來的市場大氛圍。

又正如,即一年之前,報章副刊上的引言都是「股市屢創新高,又是狂食大閘蟹的好時機……」之類之類。我想,「懶」就是「懶」,無得抵賴的,我初入行寫科技新聞,就是那句「今日科技突飛猛進」出了事,甚麼新聞、訪問、回顧、預測到好,都以這句廢話先行,就算不被編輯拋落垃圾桶,我都慚愧得想自行了斷。

2008年11月7日

高清低B

穿越鏡頭,透過熒幕,我們所見的比肉眼看到的得多。現在所謂高清劇集,無非是暗瘡、墨屎、雀斑、粉底、遮瑕膚的大考驗,電視台一味標榜高清高質素,倒頭來卻是真高清、真眼冤,連肉眼看不到的都變得實在,what you see is more than what you can see。

我想講的,是攝影師與技術後期人員因何唔去再培訓,學下人家高清拍攝實用ABC,唔好晚晚在黃金時間叫觀眾眼冤怪叫,因為高清,所以令香港人又再一次降低審美標準,大機構實際又在好心地做壞事了。

我看《可可西里》與《深海尋人》都看出高清美態,就算人物,就算室內場景,一樣可以做得高解像真感覺,點解我們還要忍受那些高清低B的黃金劇場呢,雖然一片兩邊播是無可厚非,但後期製作也得製作一下吧,或者乾脆列明此時段是低B製作,不是《天與地》羅!

當大機構瞪大眼講大話,作為觀眾又豈能乍看不見呢,不如,你講明我知,高清還高清,影像未必會靚左,尤其是我們自家製作的劇集,可能會有令人眼冤及情緒不安,一切後果與本台無關。

政府迫人,大老闆又不肯投資,所謂高科技,很多時都栽在人的手裡,兩年後,百分之一百的高清調查率又如何呢?

2008年11月4日

誰是君子?

《君子雜誌》香港20年。

我記得,那時候的《君子》,極具人文精神,也有男人味,第一期,有貝聿銘,以搶眼的黃色作底,還有美麗到不得了的Graphic線條加Typo,很好玩,之後就買了十期八期。

當年君子,文文藝藝有之,形形格格有之,情情愛愛有之,最重要的,是教你如何選擇西裝、恤衫、結領呔等等,對於我,十多歲,學怎樣做個大男人,是大件事了。

我想,20年後,我連翻一翻這《君子》的興趣都沒有,說真的,我不怪《君子》,你看,連《號外》都已經變成了上流消費指南,究竟,這種內容,又關卿何事呢,其實,我是知道的,是這20年,香港生態變得快,文字沒有價,傳媒大改組,當時尚消費已成主流盛事,就算你堅持不靠攏廣告商,最後,你敵得過市場嗎?你還記得那年頭的《年青人周報》、《電影雙周刊》嗎?

我很老土,近來,又再讀起《公教報》來,很有感觸,我甚至靈機一動,想知我可不可以自薦去擔任《公教報》編輯呢?不過,也罷了,因為我也世俗,也會想到這個編輯究竟月薪多少,是否五天工作,又或者,我只是逃避,想成為戰場上的逃兵,離開城市,不理世事,很好玩似的。

2008年11月3日

筆戰風暴

金融風暴,報章編輯都突然變身特首,以解救老弱股民為己任,前一句「苦主」、後一句「不良銷售」、「迫死中小企」,其實,曾特首就話要搏一下浮雲民望,編輯們呢,又是否須要咁搏命呢?

事實上,銀行界亦已經開始睇唔過眼,準備展開新一浪行動,不是講回購雷曼,而是向廣大民眾狠心講句:「大佬啊,雷曼執笠關我鬼事咩,你估我無損失啊!」其實到如今,銀行突然收緊信貸,又話迫死業主、迫死中小企,如果唔係咁,到時左話清盤、右話破產,搞到自己蝕入肉,咁又點算呢。

你都知,匯豐跌一跌,整個香港都幾大鑊也。

其實莫講話銀行家,就算銀行小行的小職員都面臨壓力,人人被老顧客咒咒罵罵,甚至連自己親友的錢都蝕入肉蝕到底,但一時間,全球全港全部街坊都責罵銀行從業員,咁,又點算好呢。

管理局不管理,監察委員會不監察,到出事,曾特首竟然向銀行界發霉氣,有錢銀行家就算不顧顏面,也不得不顧一下發牌機制,這樣就不得不變成委屈家嫂,有苦自己知了。

賺錢時,你又無去讚下銀行職員眼光獨到,咁如今,你又想點呢?銀行大佬的反擊未知成功與否,且看這幾天的報館聖手們又會否突然文筆一轉,以強化香港金融體系、忍受短暫陣痛、捍衛自由市場來作文章主題了。

2008年10月22日

頒甚麼獎

香港地有兩種選舉頒獎最無聊。

其一,是媒體辦的甚麼最佳品牌、十大商號等,就算先不講媒體與廣告商的利益關係、檯底標價,我就認識到一班突變朝九晚五不停投票的特約投票人,鬼咩,老闆叫到,佢地竟然可以不務正業,不走出門面軟銷,只隱敝在舖後猛寫投票表格,這些鐵票既沒有附送蛇宴,又沒有月餅,只得回正常糧單,認真徙氣!

另外一種無聊選舉呢?我覺得是每年台慶夜的萬千星輝頒獎禮,比港姐更無建設,比兒歌金曲更圍內小圈,年年頒獎變成演員擦鞋大賽,作為觀眾,你只能看到大機構中的今期人事關係、合約長短,得獎與否其實與演技沾不上關係。

今日媒體,弊就弊在一味無腦跟進,把這種自我宣傳的頒獎禮大肆報導,無限放大,由合照攝位講起,又拉票,又感受,甚至講解甚麼是經理人約、部頭約,一連好幾個星期,大大攻佔娛樂版的重要位置,然後呢?得獎者來一兩粒眼淚、感激高層家人粉絲們,令人納悶的遊戲規則其實能與新城金曲頒獎禮相比,你話死唔死呢!

自問一下,大機構又幾咁尊重演員呢?以前都話有長壽的《K-100》講講演員心事、幕後英雄,甚至介紹一兩位特約演員的艱苦歲月,今時呢?你晚晚看《東張西望》看到甚麼呢?我就只見特約贊助商的語句經常出現,又變成商品記招大匯演,又或者演員假話廢話大雜匯,當然還有,爛Gag浪接浪。

四十一年了,電視娛樂其實變了很多很多,由深度娛樂走向喧嘩大眾,電子及平面各自參巧炒作,看電視竟然變成不須用腦袋思考的活動了,我知,電視台高層都會以收視點數定生死,已管不到理論書中媒體的訊息、責任與功能了。

作為觀眾,或者,你應該和我一樣,希望快D有全民直選啦!

2008年10月17日

白雪灰

放假前看過《白雪先生灰先生》,感覺還好。

好在於編導能拋開傳統舞台劇的枷鎖,沒有精雕細琢的澎湃劇力,沒有絲絲入扣的情感描寫,我想,這都是W創作社的獨有魅力吧!這年頭,現代人都愛隨心隨意,愛追潮愛追形,鬼理得舞台劇創作人是否演藝九幾年畢業、拿過甚麼獎學金、又或在巴黎俄羅斯百老匯呼吸過幾年的藝術氧氣。

沒有的,無必要,不要再用那些履歷去嚇人,觀眾只求輕輕鬆鬆、開開心心、花枝招展,回頭可以聯想到一下友情、愛情、江湖情,回家可以亂寫一篇兩篇三篇網誌就好,那就不會介懷眼淚原來源自一首耳熟能詳的流行曲,也不介懷舞台上換景時的輕微干擾。

暗星明星的鮮明對比,上位星下位星的升跌寫得尤其心動,編導原來都看通了娛樂圈不規則程式,用兩個人的升跌構造出來的職場萬花筒,看得人眼亂,看得人悲喜,而那段纏繞半生的男性友誼,就如現實世界一樣,不用講,有點感覺,就是。

清盤

香港品牌未見成功,香港製造業已陷入谷低,幾千家曾經足以自豪的港商面臨結業危機,近半年間,破產的破產、清盤的清盤、走數的走數。

當新聞焦點全都落在美國股市走上走落的畫面時,身邊更多失落的老板有苦自己知,幾年前,甚麼IPO都可以發其大財,幾年後,上了市的廠商更加是毫無退路,平治雖還在,金條疊金條,但銀行、原料商、欠薪工人一浪接一浪,又可以點樣?

我想說,是未有大頭不要戴大帽,我見過很多新上場的上市老闆以為唔駛再做的,以為學下李小超搞股技,學下李大超打下golf,再唔係就入入政黨、沾沾商會、摸摸公職,卻唔知上市後個人肩膀壓力大增,不是求求其其搵老婆仔女入局就能抵風擋雨。

透明度欠奉,基金佬股票佬都無人睇好,惟獨看風駛舵的財務公司愛上了你,一時按下股票、一時按下機器、一時按所豪宅,廠商其實也如同無知的信用卡消費少年。我想,如果這真是一個海嘯的話,那代表,不在乎你是精英還是百性,不在乎大小政府如何拯救、如何抵擋,死的終要白白死,生的也只不過是好彩而已。

天災啊。

2008年10月10日

光影生活

你有沒有看到灣仔英皇中心外牆的巨型顯示屏?你有沒有看真銅鑼灣地鐵站扶手電梯旁的串連LCD?

加上你的手機多媒體來電,以及上網notebook的cookie追蹤,可以說,今時今日,商業廣告的威力已經與《Totoal Recall》一片中未來世界的情景差不多,對啊,當年的《Total Recall》,最震撼我的是對未來世界的想像,當我還記得當日笑笑口話「有無咁誇」,轉眼間真實畫面已在眼前。

即是,還未見有飛天船可以直接抵達高樓,由窗直入單位,但未來世界的個人化、視像化、騷擾化、無聊化廣告已火速登場。面對肆無忌憚的大廈螢光閃閃閃,你有沒有懷念幾年前禁止閃動招牌的日子呢?當日,就連扒王之王的閃閃霓虹管都會招來話柄,怎會想到今日城中會出現發條大廈、雷射海港呢?

在巴士車箱、電梯大堂及廁所廁格都裝上LCD的時勢,作為升斗蟻民又可以怎辦?光噪音、聲噪音之下,你估政府又會否剛放寬然後又收回承命呢?都說要超英趕美,要百老匯化、時代廣場化、原宿街頭化嘛,咁就讓全港市民生活在霓虹光管之下啦,我已經見到有公共屋村公園內植有塑膠燈飾射燈樹,你又估下郊野公園幾時會開Chanel名人派對呢?

2008年10月9日

流盤傳真

真係有甚麼有錢佬就有甚麼問題社會。

這個時勢,有錢佬還可以日日吹噓新盤好賣,買樓放心,其實做過下連鎖店經紀仔女的都曾經有過入票、退票的生活體驗,這些數據,你信又好唔信又好,有錢佬就是要吸引眼球,搶佔版位,理鬼得日日六點半的慘裂新聞報導。

要新聞記者大發慈悲,深入去寫下樓市泡沫嗎?難呀,因為有地產廣告是媒體生命之源,公仔箱有贊助有靚人靚屋的節目叫「更上幾層樓」呀,無理由一下子要改名做「跌落幾層樓」呢!

大老闆未起好先全幢賣的警號而發出,咁你又認為佢地點睇呢!

2008年10月2日

聲明

王丹、王軍濤、陳一諮等人在國慶日發出聲明,提醒明年天安門「六四事件」屆滿二十週年,他們將在中國及世界主要城市舉辦各項活動,大規模紀念六四。

怎會?怎會?怎會今天沒一份本地中文報紙提及有關聲明呢?是事件淡忘了嗎?還是王丹已失去叫座力?又或者,沉痛地推測,是香港總編輯都跟隨了大陸的大是大非觀,地方、民企儘管可以亂罵,涉及中央人事或經定調的就動不得。

如是,王丹、達賴喇嘛、甚至李洪志都似失去發聲的機會,沒人講,沒人提,從此,就在中文媒體中消聲匿跡。

2008年9月26日

神舟新聞

神舟升空,值十個驚!就算不是驚航天任務有所差池,我看《神舟零距離》這個無線特備節目都有十個驚。

剛剛先看完不似體育節目的奧運直擊,又來一個扮輕鬆的科學新聞節目,你話點算?是不是看《蘋果》李八方過多,還是太愛《星島》的每日雜誌及《明報》女記者日記呢?因何大家只對準記者的採訪心情而不理新聞背後呢?或者,都是因為官方報導實在太多限制,那就唯有只求一煞輕鬆,寫寫東昇@那裡、乜水又@北京。

總之,這一晚,我聽了太多的「兵分五路」,連香港的專業新聞精英份子都樂於安坐在太空人的鄉下的哥哥的新居的大廳作直擊報道,情何以堪啊!究竟幾時,在唔覺唔覺之間,香港新聞變得咁大陸化呢?

可能是我的錯覺,可能是我太愛胡思亂想,講真,就算是毒奶的社會新聞,今日的傳媒都只求買一大批產品去化驗室測左測右,情況與潮流雜誌的借衫、試穿、專家點評差不多,我看,就只有SCMP還在內蒙問問查查,企圖打開內地優質企業下的營運黑箱。

做人就話唔好者,說到做新聞,我還情願CNN一點。

2008年9月23日

電視判頭

兩天內,看到兩個電視節目,有感要發。

一是《我是香港人》,另一是《蘇Good》。兩個節目都是外判的,製作風格明顯有別於收視大台的粗製濫作,但差別之中又顯見類同,前者竟然與香港電台光輝時代的劇集隔代輝映,成功在虛構的電視劇中帶入時代脈絡,寫情寫事,呈上了大時代下被忽略、被迫缺席的城市人物;而後一套,則依舊是主持人的真人表演,99%相同的製作模式似曾相識,這次在免費台或可帶動另一次旋風效應,而實際呢,對製作人則肯定是又喜又悲。

硬體由顯像管變成液晶體發光粒,電視台近幾年由兩台四頻道變成無數台的無數頻道,我猜想,香港觀眾的觀影經驗又作了幾多改變,實情是,大台要谷黃金劇成為收視大將軍,就索成把前一周的綜合、資訊、娛樂節目等都對準劇中的焦點人物上,結果呢?又成功了,又做一次收視表上的皇者。但我,感謝的,是有《我是香港人》這一劇作為熱身前菜,如這一集,邱禮濤論述的港人內地子女的居留權,有血有肉地送上真實社會的黑暗畫面,映照出政府、議員、甚至市民的冷漠人情,幾段擇地有聲的對白響徹雲霄,避無可避。

《蘇Good》則是另一佳話,一直都未知道原來此節目屬外判製作的,畢竟,還是十時半,還是這年頭的黃金時間,還未是宣傳易及東莞樓盤的時段,不過,一看,不得了,看這一味梅菜炆豬肉,馬上驚見不是大工廠慣有燈光、剪接、對白,原來模式依然屬於主持人的,只是,由一個商標跳往另一個商標,說版權嗎?怎定怎判?我可悲,是挾名人身份,又得高層護駕,創作人大可在大台玩一次新鮮美味的自創菜譜,又怎會來個99%倒模翻製罐頭食品呢?更甚的,是紋路完全無視觀眾閱讀經驗,一如名人來了,就得所有人跟隨朝拜,盡力依據發行VCD、DVD的賣錢格局,可以說,名牌主持人今次獲得了外判的金牌監製,卻失去了小台小監製調理下的親民風範了。

我想,這是不是一個轉變呢?外判是好與壞從來都是難以講清,節目突然出了框框,引來了我這個非慣性的觀眾,但我估,紮根電視台幾十年的幕後人員這幾天在canteen的怨天議題,大概又是外判紅人的隻手遮天。

2008年9月22日

NO LOGO.品牌革命

我們接受了全球化的優惠,是否就必須承受著全球化的悲劇。

雷曼兄弟與毒奶粉的悲情之處,在於我們作為消費國民的無奈,無論是高收入還是低收入,無論我們是精明還是笨蛋,在品牌跨越國界之後,消費者又無從去辨別真偽。

對,品牌在革命,Naomi Klein說得清楚,消費者都信以為真,以商標辨證,以符號去私定終身,那管得,我其實只是幫襯街口的匯豐銀行,以及在便利店買了一罐南山咖啡,原來,一個品牌的敗壞卻足以影響我的日常生活。

驚都無用,難過又似是偽君子,我相信未來還有數之不盡的全球化災難,這又與人人關注的溫室效應相差不遠,同樣的是,我們都在無奈,我們都只能竭盡所能地去愚公移山。

大國有大國的崛起,大國也有大國的莫視。當聽過領導人氣宇軒昂地宣佈運動會開幕閉幕之聲,燃放過千千萬萬的華麗煙火,如今,再見到領導人含淚訪兒童醫院的官方報導,自會感受到這個時代、這個民族的一種荒謬情感,一如陽光燦爛下的白色恐怖。

2008年9月19日

friendly

有些人,每每愛挑戰權威來肯定自己。

在職場上,上司的命令究竟是不是聖旨呢?以前的師傅制,師傅當然就是一切,那管得在教導過程包含斟茶遞水、硬食貓麵,但今日社會,個人主義行先,單拖挑戰權威,就算作為下屬,只要有理,也許會反抗到底,死撐死挺。

兩者,當然都無份好壞,it depends。

有朋友愛與上司鬥咀。上司設定一個項目,囑咐執行,下屬尚未起步,就總會回敬上司十萬、八萬個問題,指出項目東未夠好、西未妥當,最後,又威迫上司重新部著,改左改右,一改再改後再執行,在時間上已輸了一大截,下屬繼續評這秤那,生意也都不成。

怪誰?我怪根本就不是一條心,一早都認為上司是無能之輩,下屬理不得項目的真假好壞,評論,抽秤,開口就講,以滅上司的地位,以增自己的威風,在這種工作環境下,諸事不順,難談生產。

我當然不說影評人都應該懂拍電影,我當然不話練乙錚理應當特區之首。我只想說,人與人的溝通要講理之餘還要講禮貌,假如你要話我八股不化,我就只好說句 be friendly。

2008年9月17日

頭痛

頭痛,大概因為滿報紙也是壞消息,令人痛心,頭也會痛。

有時,我會想到宗教──這個我不願去想的議題,在這多事之秋,在這種物質主導的社會,宗教也可算是一碗心靈雞湯,當然當然,大唱反調的人常在,霸權的架構更是難以分拆,算,就這樣,給我每星期一小時的安慰,一小時的麻木,大概可避免我24/7的在網上胡塗地走來走去,以為可以為世界、為社會做點甚麼。

想說的,還是頭痛,頭痛了,我可以按下玩玩鍵,聽一闕曾經感動過我的歌,而不是去試盡必理痛幸福阿斯匹靈;想說的,是以下的歌,曾感動我,今日,也可以是我的頭痛解藥。

不留一句話


熊熊聖火


應該要自愛


選擇是怪了一點,也希望送給所有失落的人...

2008年9月11日

兩面不是人


我們祇對自己的組織效忠,我們想擴張組織,才不得不留心局勢,察看中央的臉色行事。我們對於化中共中央政策為個人的工具已經是耳熟能詳,十分在行了。在中央與我們之間,互相利用已經變成了雙方關係的真正基礎。


──以上的,不是出自葉劉自白書、不是民建聯會員的日記,也不是自由黨主席的懺悔錄,這是源於《天讎》一書的文字,對,這星期,我又在翻讀《天讎》,讀得無比細心,讀得更是心寒。

我想說的是,接觸過很多甚麼工商界的所謂頭目,也見過很多親中界別的頭號份子,他們有幾多真心、幾份假意,在我關掉錄音機後的對話反而最清楚。

兩面不是人的,其實要數,也數不到劉千石。

2008年9月8日

選舉演員

選舉日。

看得人膩的,不是又藍又綠又紅的候選人,而是這班選舉演員。蔡子強、馬嶽、李彭廣,當然,左報也有宋立功,右報也有何國良,也有外圍對賭的鍾庭耀與王家英。

你可以當他們是公共知識份子,但是,找他們的記者編輯就一定無想過。

2008年9月5日

網民啊網民

好怕好怕,見報章記者越來越鍾意寫「網民」意見,例如,話大批網民在討論區上話阿姐做司儀唔夠專業,又或者,表示很多年青網民的網誌上都透露有自殺傾向等。

不如……去死啦。

不敢講明是記者自己意見,又不願去做實證深入調查,為求寫夠字數趕放工,就左一句「網民」右一句「網民」,你估網民真係得一個人啊,點可以空口就話出這就是大部分網民的意向呢,你信媒體網站的網上投票,還是年青人討論區的網站調查先?

即係話,一件事情,好似話葉劉淑儀個樣咁,都一定有人在網誌上大鬧樣衰,也一定有人話佢越變越靚(!)。至於記者寫左還是選右,一切一切,其實都是自己心態、報紙立場,咁又關網民甚麼事。賴乜鬼!

更恐怖的,是看幾個自稱學生仔的網誌,就說出原來很多學生仔有自殺傾向,咁樣,我估我不難發現現今學生哥都有強奸、暴力、殺人、偷竊等傾向呢。咁又點計?

而我這個中年老人,應該有燒哂所有報館的傾向啊。

2008年9月4日

議員配名導

近來留意到名牌導演為立法會候選人拍宣傳片,究竟,搵邊位好,以下,是我的推介:

.劉皇發→杜琪峰
──配搭完美,肯定能流露發叔的江湖魅力,不過,發叔又自動當選,大概會慳番幾百萬導演兼製作費,觀眾也無機會看發叔渣鎗扮酷,在煙圈之下談政綱。

.黃毓民→黃志強
──雙黃同樣粗中有細,亦黑亦白,我懷念的黃志強,當然是舞廳年代的黃志強,你想想,陳惠敏一角換上了黃毓民,一場練拳蒙太奇已經能令觀眾拍爛手掌,血脈沸騰,不過如今,一個信佛,一個信主,又夾唔夾得呢?

.霍震霆→張藝謀
──只因為今期這兩位傾得埋,何況大製作背後必須有大靠山,兩者合璧,我估張導演又可以暫停他的人文情懷,繼續施展他大紅大綠的魅力,我睇,霍先生雖然自動當選,也不會介意花少少錢,讓龍袍加身,吊埋威也呢。

.梁國雄→邱禮濤
──邱導演老早拍了梁耀忠,今次長毛選情告急,這位影壇長毛大概也應義不容辭,拔刀相助,只是兩人都有一頭長髮,大概應先搵搵有無洗頭水護髮素獨全力贊助,搞個獨家呈獻。

.葉劉淑儀→羅道邦
──搵張婉婷就是對不到題,似乎只是葉太過份一相情願,自以為有鍾楚紅、舒淇、張曼玉的影子,不如搵這位叫羅道邦的,雖然我都唔知是否真有其人,但相信只有這位羅姓導演才敢來一句「信有明天」。

.謝偉俊→王晶
──王晶雖然走商業路線,但早年的成功都算是計算準確,走位有道,今勻,謝律師捨尊貴而走旅遊,大有精心計算的味道,況且,要搞遮遮掩掩的通俗裸露,晶哥也有一手。

.陳淑莊→奚仲文
──永遠的中產時尚,企企理理,奚仲文搞形象又點會失手,就算故事未妥,條理欠順,奚導演應該都有法包裝靚靚,星味濃郁,只不過,小觀眾又永遠感覺虛虛空空,唔會捧場。

.曾鈺成→蔡繼光
──雖然兩人外型相像,但又唔好話我以貌取人,侮辱蔡導演,話哂兩人都曾以作育英才為目標,使命感強,只是,兩人講這一套又可能只做到另外一套,蔡導演的那套,叫撞板風流。

.何秀蘭→葉念琛
──橫掂都係孤君作戰,刀仔据大樹,倒不如試試以玉女包裝,搶搶年青人市場,一個唔覺意突然獲得千萬張票,也樂得有個千萬議員的額外稱號。

唉,玩完...但唔知點解,選舉報導都要加條尾巴,寫出同區有乜候選人參與,咁,不如,我話俾大家聽,我的候選導演還有徐克、許鞍華、王家衛、譚家明等等... 咁,又有無謂呢?

2008年9月2日

關係

名人來到香港媒體的風眼之中,都會變成衣衫不整的世俗男女,即是話,各大媒體爭前顧後,焦點對準的都是名人的醜行百態,捕捉各路英雄的夜蒲、喪買、磕眼瞓等等畫面,一切,都是通俗記者的頭條任務。

也不奇,也難怪。

奇只奇在,政府有時太會放下身段,跟風學足垃圾媒體的低俗風韻,積極炮製另一種俗得眼冤的城市盛會,例如叫運動員在台上唱歌、玩扯大攬、在遊樂園內扮卡通人物等候途人拍照等等,一切一切,都顯示出幕後策劃者的腦筋不靈,好學唔學,硬以為把大堆剪報報道送上京就是最好的交心功課。

真的,我戥運動員難過,畢竟俾面派對我也參加得多,人人都說這個國家就是由關係建構而成,不賞面,無關係,諸事不通,大事難成,運動員既然能有離家苦練六年的能耐,無理由頂不住這種一浪接一浪的關係旅遊。

關係社會建立這個關係國家。說真的,我一直覺得那鳥巢設計的運動場其實有另一種深層含意,仿如一個糾纏不清的封閉王國。

說開放,是開放嗎?

2008年8月11日

上半生港產電影回憶錄

不選最佳,未必最好,甚至不是我的最愛,想講的其實只是一些私人回憶、自己野,那些所謂印象最深的,講句實話,都未必與電影內容有直接關係,也許,做左幾十年人,怎計也看過一千幾百套電影、錄影帶、影碟之類(還記得我那些KPS、快圖美套票),由我去講哥普拉、寇比力克、希治閣都意義不大,至少,對我以言,以下的電影,都是曾經大力打動過我,或者,多多少少改變左我,至今令我落得如斯田地的,要怪,都怪以下電影的好帶挈。

大軍閥
翻查資料,我先知電影其實與我同年出生,點解?點解我會對這套電影有記憶呢?而那記憶仲要來自戲院銀幕畫面,鏡頭由許冠文的鬍子拉Wide而成,哎呀,唔係化,我阿媽唔係未足歲就帶我入戲院嘛(咁阿媽就唔怪得第二個啦!),當然,更有可能是重演時候的印象吧!只是,一定是,在那一間陪我長大的珠江戲院裡看的。(導演李翰祥)

投奔怒海
這套都特別,雖然都是十年後的事(那些山T老夫子、動物奧運會不提了),應該都是屋企人硬拉入場,坐大脾的,但對這部片就印象深刻,令我愛上林子祥、馬斯辰很久很久,我肯定,當年的我還未知甚麼是越南難民、港英政治,但好人活活燒死,無助又無望地在海上飄流的畫面歷歷,真正刻骨銘心。其後,我都愛上許鞍華的作品,應該由此而起。(導演許鞍華)

最佳拍檔
到最佳拍檔,應該懂性了,記得電影的宣傳攻勢很勁,唔睇過是會俾同學笑到臉黃的,還記得是,我向阿媽講果一句忤逆說話,大意是:「假如你唔帶我去睇,我會死俾你睇。」可以想像,那時港產電影是何等威猛,又想像到,那時候的我是何等橫蠻,也記得,當時入場前的戲院大堂人迫人的情況,似足八號風球懸掛前兩小時的銅鑼灣地鐵站,那管我去的,其實只是位處舊區的金門戲院。(導演徐克)

家在香港
這套戲你未看過,唔奇,但又是另一套當年我堅持要看的電影(證明我早就中了影評人的毒),唔知點解,我對電影中的好多畫面都記憶猶新,那時,我十歲人仔,點解會走去睇部政治戲呢,莫非,我已對內地與香港的前途問題若有所思,擔心到中英談判下的國族身份。我還記得,因為這部電影,我一樣是先與家人鬧場大交,他們才肯帶我去看這部奇怪片,而睇完後,家人仲問我,睇完啦,咁點啊,這問題,到今日我都唔知點答,……。(導演是敬海林)



癲佬正傳
到後來,我開始與同學仔聯群看戲,再無乜因選戲而與屋企人鬧交(雖然有點懷念),不過,原來與同學仔,我一樣可以爭得臉紅耳赤,這一套《癲佬正傳》,是我背負與同學仔割席危機而挑選的,同學覺得搵笨,我則心情沉重,現在還留殘影的,是周潤發那時的髮型好有型有款、秦沛的有殺無賠,以及梁朝偉難得的青澀味,這可能是爾冬陞導演最打動我的一次,另外,黃仁逵的美術功力也不能抹煞,不得不讚的。(導演爾冬陞)



生死線
話說這是套嚇親我的電影,幾個人去小島旅行,齊腳去,少咁幾個人返,這個時期,我開始一個人上戲院,第一次在電影院感受到港產片的恐怖氣氛,躲在椅背,半合眼睛,不敢動彈,對後來幾十年我都對恐怖片有所抗拒,這電影實在功不可沒。(導演梁普智)

1/2段情
對一套電影的遠程記憶,有時是幾個畫面、幾個造型,對於《1/2段情》,我就只記得美術與音樂,美指是張叔平,配樂是盧冠廷,那「黃咁咁」的畫面耳目一新,而全因為音樂而能訴說出整套電影主題、故事的,我想到底,都只有這一齣做得到。(導演陳國熹)



龍虎風雲
一直以來,我直認《龍虎風雲》是八十年代的經典之首、臥底片之冠(唔好問我同邊一部比),片中那種借來的西洋味、滄涼感,直情就是一種非常紐約的感覺,又滿足下我當時追求西方藝術的口味,所以,到後來林領東在荷里活不敵徐克、吳宇森,我心是有戚戚然的(肥媽之後的轉型當然也是另一憾事)。(導演林嶺東)



英雄本色
當然,《英雄本色》的煽情與硬道理我也接受得來,也曾經在戲院激動過(那個死人大哥成!),不過,最我覺得,顧家輝的原作音樂出了很大力,真的,音樂一出,心情悸動,銅鑼灣新寧中心的畫面又浮現了。(導演吳宇森)

殺手蝴蝶夢
不是《最後勝利》,更不可能是《烈火青春》,我最刻骨的記憶反而是屬於這套,因為那種誓死相隨的情感,這種不能逃離的現實氛圍,當時,我只識鍾鎮濤、梁朝偉、王祖緊,不明白原來我愛上的是──陳冠中。(導演譚家明)



我愛太空人
你看到此,大概看到我的電影記憶都與社會政治扯上關係(這句是夾硬的,有甚麼電影不是呢),論深入看香港,我選這一套,即是,明明我當日銀行戶只得一百幾十,咪話無機會移民、留學(雖然確實拿了兩次表格),就連香港那一千平方公厘都未認真看過,我就只憑港產電影帶我遊世界,但因為此電影,我深切體會移民他方的錯落情感,繆騫人、甘國亮、恬妮、曾志偉,看得我心情起伏,愛恨交纏。我驚訝的,反而是何解今日仍留在幕前的,只剩下最不堪的掌門人。(導演羅卓瑤)



繼續跳舞
揀這套而不選《神奇兩女俠》,實情是覺得繆騫人勝過鄭裕玲七皮,演技與外型更勝過彼邦的梅麗史翠寶、莎莉麥蓮,美術又奪目,連劇情、對白都異常精采,玩味一世,你話後來的王家衛《東邪西毒》沒有抄巧,我唔信。(導演甘國亮、梁普智)

阮玲玉
《阮玲玉》的震撼,是夾雜有一點看不懂的幻象,又連自己都覺得自己有點造作,又可能因前作《人在紐約》太作狀的綠故,《阮玲玉》就變得更更可人,半真、半假,半故事、半記錄,教我這個年輕觀眾無言而對,相信港產片也能上得殿堂影。厲害厲害。



誘憎
而《誘憎》,又是突破了一切規限,我作為觀眾的,把情理都完全抹掉,享受舞台化的表現主義活現銀幕,羅卓瑤絕,方令正絕,葉錦添絕,劉以達絕,吳興國絕,那時是一個還有理想的電影時代。(導演羅卓瑤)

旺角卡門
新導演神采之作,大概以《旺角卡門》至為上盛,一年一百幾十套江湖戲,何解就是這套吸引眾人目光,令人嘩然,故事其實都是差不多(仲要是表哥、表妹喎!),究竟是攝影、燈光、美術、剪接,還是甚麼呢(當年還未知甚麼是分場、分鐘、場面調度等等扮野名詞)?但張曼玉的脫胎換骨,張學友的截然不同,令我覺得在江湖片潮也是不賴。(導演王家衛)



新不了情
原來爾冬陞還有佳作在後,對,佳作,我當年也不是十八廿二,其實一直對苦情戲都避之則吉,但這套戲對孤單創作人的關懷,對街邊音樂師的尊敬,無出其右,我直頭可以撥開那位身患絕症的女主人,以一套街頭社會電影如是觀。(導演爾冬陞)

阿飛正傳
唉,王家衛,闖禍啦──我當時真係咁諗,我苦等幾年,可能真係代入了導演的位置,想像緊出品人鄧光榮的目光,我那時,離開電影院,真係第一次聽有群眾叫回水的,所以,愛上這套電影都是其後的事,因為,雖然旭仔有型有款,我還是極力期待劇力迫人的港產情節,我也是期待梁朝偉的賭仔上場,點可以咁呢。

咁樣咁樣,就是那一個閣樓鏡頭,就完結左港產片最輝煌的年代了。

2008年7月18日

超~~~超市

京奧期間,北京政府不准遊客區零售貨品不標定價格,唉,特區更絕,老子撥款五百萬要消費者委員會變身成街市超市格價專家,兼日日電台報道豬牛羊價格。

我只想說,當無線以窮來作題材,打造慘口慘變的娛樂節目;當惠康以慳得一蚊得一蚊的苦家女來作疲勞轟炸廣告;當麥當勞又用上疲於奔命的學生來關顧中產家庭。這種大氣氛,也許已說明香港商人怎樣各自闡述老佛爺口中的和諧家庭、關愛社群。

而新近好笑的笑話,則是匯豐銀行下周開設老人快線,更為月入二千元的人提供貸款服務,唉,貸款服務,咪話到你唔服吧!曾幾何時,銀行精英才將牙舞爪地要收取低存款戶的服務費,又大減分行數目,誓要人人學會用那部冰冷冷的提款機入錢獸。唉,記得吧,這間獅子就是遺失錄音帶、伺服器的、那間保存你的畢生儲款的藍籌企業。

我真的不懂說甚麼,只是,近來氣氛有異,心口翳悶,大氛圍是以民困作為包裝,去炒鈔票好,去買IPO好,甚至去超市搶米搶奶粉都好,這個時代世界已相當layman,沒有精英,沒有專業,沒有好人壞人,大家公平公正的,齊齊擁去爭崩鼻,平d,快d,多d,抵d,大d,正d。

似活在超市內的孤苦兒吧。

2008年7月3日

聲川與川聲

賴聲川還是賴川聲,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朋友和我都似盲頭羊群,一見賴氏作品就會馬上撲飛,只怪我倆手慢口更慢,都常誤把賴大師喚作賴川聲,馮涼驟變馬京,小劇迷自然再滑下一等,只能化身盲從和應的偽文人。

笑話開完,說回這一夜台上見到的women相聲,劇幕未開,身旁woman已問我甚麼是相聲,但我拖拖拉拉,又未及上維基做抄巧搜集,只能胡說一大堆甚麼雙簧啊、北京啊、茶館啊、排比啊、壓韻啊、口技啊,唉,最後,半棄權半pass之下,我說回人話,就說當看黃子華也好,又或者,深層一點,與《攣到爆》、《男人之虎》、《萬世歌王》也不遑多讓,應該說,差別只是台上的踏板人數吧。

好在台上women不吝嗇,一開場已談相聲根源,問題開了雖然只得回霧水說明,但好歹為我在翻案維基前打點工夫,同樣,在下半場,台上women突然說起平等社會不能不談的女書,自以為是的我又突然挺直腰板,想在笑聲中悟出文而載道、有根有據的歷史教材,只不過,背誦夠硬,耳朵豎起,我又似是吸收不到甚麼,我想,我還是看半錯半漏的維基較好。

全晚相聲,我最感動的是中場過後的一幕女人讀白,不盡是讀白吸引,最可貴是導演放棄大劇院的半空位置,以深沉黑幕蓋過條條Fling,是捨棄,但又捨棄得理所當然,恰如其份,燈光好,好在無須再因甚麼市場因素而要角色在寬大舞台上左奔右跳。畢竟,我少看大製作,新近兩次在大劇院看的都是台籍賴氏經典,異曲同功感到是空間過剩的怪味,也難為了在upper circle的山頂朋友。

台灣,一個孤島,近年更被香港媒體完全割蓆,只單靠個別人物來塑造的台灣生態何其孤寡,馬英九、李安、林懷民、賴聲川,百花不夠齊放,就算這一夜台上women發聲,笑聲雖然彼落,但我心就只記掛那位賴聲川或賴川聲先生,感受又似到喉難到肺,遑論入心入腦。畢竟,男人實在霸道,我還一心想看他上台謝幕呢,拍多下手。

2008年6月24日

死結

不枉漏夜捱眼瞓,Alan Ball親自為《Six Feet Under》執導的最後一集帶來近乎完善的句號,那種餘音韻味,確會激出堅守多年忠心粉絲的一眶眼淚,雖則這滴淚比美國觀眾來遲三年,想落,也是值得。

費家小妹走出後,帶來了來日方長的想像蒙太奇,神秘的六分種音樂錄像,口唱的是人人都在等待,潛藏語是死亡的理所當然,時間線上生與死之間的大小問題,原來都似恆河沙數,費氏一家多年來帶來美國中產世界的諸多問題,看得連我這個越洋下層人都心有悸動。當中又以老母一角感動最深,Frances Conroy演技出神得入到化境,敢說活現了全球幾千幾百萬家庭師奶的尷尬黃昏,有苦無路訴,老公仔女走完一個又一個。

由一個冷僻出殯行業出發,卻有能力泛起最窩心、最動人的感情認同,《Six Feet Under》無論在人物設計與劇本上都是高手示範,第一季還以為死人與活人的對話就是重點,後來卻發現活生生的中產甜美才是悶局核心,編劇根本無須借那些朝九晚五、金錢價值作全球化通識語言,單是寫親情、愛情就寫到跨國界入肉入骨,人人都為家庭中的芝麻綠豆而張羅,又無必要有隔離村紫藤鎮那班女人群內釀出無中生有的血案懸疑。

因為,死亡,本就平常,尤其是在這個行業之中。

對我,波阿倫的美式美麗未算傑作,但這經歷幾年的地下六呎就奠為至尊無上,有著冰酷、無法描述的萬誘引力,角色中人一心突破框框,倒頭來又被平常到極的家庭惱事重重纏繞,周旋在理想與現實的黑洞之中,怎不看到人肉赤心寒。

2008年5月28日

弊傢伙

弊,我已經開始懷念TVB。

話唔好話唔好,我也差不多晚晚看《同事三分親》,早前看超過大半集數的《銀樓金粉》,還有,隔離叫明珠的番鬼妹,我周周追看《Shark》、《Lost》、《Without a Trace》、《Ugly Betty》及新劇《Pushing Daisies》等。係架,你咪話我製造恐慌,愚忠笨伯,只要你曾看過近期亞視國際台的外語劇集,而巧恰地又與我一樣英文麻麻,要睇字幕,你就明白大陸機械字幕翻譯有幾咁恐怖。

貪錢的TVB已經討人厭,但貪錢又染紅的TVB就應該會聯同隔離華南亞伯,令大半香港觀眾痛不欲生,你看,現在又有幾多人看報雜、看雜誌、看電影呢,當連電視都失去趣味,下一代香港人簡直應該有如身處荒島,唯有上網、NDS、PS2、Wii不離不棄。

我想話,香港的創作人,振作啊!香港的普羅大眾,小心啊!大家日日追看中央台的節錄救災新聞雖然問題不大,但當香港記者都因乜總乜理的一句話而引以自豪,我還是情願看人亂揭瘡疤,社會不和諧啊。

紅色,有如麻辣窩底,越食越想食,越食又越失去知覺,叫人麻木。

我知,自我懂事以來都差不多日日鬧住TVB,只是,當你面臨失去,當你明知紅日當前。六叔,唔該撐落去。

2008年5月15日

藝術.藝術

又是疑似獨幕戲的,又只得幾個人在台上走來走去,重時代感,脈絡上與早前看過的《改造情人》差唔多,何況,今次HK Rep的《藝術》裡外都是與藝術有關,劇場兩生花,我甚至見到蘇玉華坐在台下觀眾席,感覺更是疑幻似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過,無關的,劇本上是以現代畫作惹起火頭,當眾人想通想透藝術何價之後,更奇峰一轉論述男人與男人的忠肝義膽,少男變到成熟男的人生轉變。我奇怪,是劇本原來出自女人手筆,男人故事的旁觀者,卻清楚道出少男在成長中無端出現的人生導師、仿傚對象,這個觀點其實相當細微細眼,即係你唔講我唔覺,你講左我只默默點頭就是。

藝術,有能指有所指,有弦耀有消費,這幅畫作爆發出來的是男人間的心痛欲裂,隱隱道出城市生活中埋藏住的痛苦壓抑,三位男人性格迴異屬平常,三位男人各自道出的辛酸卻難得的構成一幅不俗的現代生活畫作,抽象非抽象,卻帶有陣陣血絲,就如那白色畫布上的紅線。

2008年4月29日

比賽

你有沒有試過得獎?

我試過。六合彩四、五、六、七獎都試過,還有傑出員工獎之類,獎金、獎狀皆有。

但,懷念的,無法忘記的,是小五時的一次中文書法比賽,好像拿了個亞軍、或季軍的?連獎狀都丟了,照片也沒有一張,沒有人會記得,只有我知……和現在的你知。

所以,獎品是否豐富?不重要的,重要是比賽帶來的經驗,公佈結果那一刻振奮,一點一滴,都將化成日後的隨想記憶。

這個比賽很有心,由有心人主辦,相信也能換來窩心記憶。

小河,創作季

2008年4月23日

信心

有時,信心勝於一切,尤其,在復出,在很多人都未必認同的時候,自己的信心,更重要。劉美君的演唱會不過爾爾,音樂爾爾,歌聲爾爾,舞台效果爾爾,但就是,我和萬多人的心態一樣,我是欣賞這爾爾的演出,重要的,是她信心猶在,是她用信心引起聽眾的回憶細胞,挑起的可能不是色戒,已是對日常生活的親密感觸。

這晚,有憶蓮,同台,同唱,同舞,兩首歌,兩個人,驟成經典。一晚看一個經典,何其滿足。

2008年4月20日

我的前半生──音樂意識流

我肯定我是一件花心蘿蔔,一邊想順哥情另一邊已埋首想嫂意,所謂諗頭目標的確可以好多,但肯用心用力實牙實齒的就是寥寥可計,點算都算唔夠數。正如想重建這個霉霉爛爛的博客就已是每月幾次的例行公事、慣性理想,但點搞?點建?就成為比外太空黑洞更難辯證的迷思。

好。今日遇到一頭初長成的浣熊到港,應是好兆頭,就想寫一篇長篇大論的音樂半生誌,但究竟想點?究竟成不成事?我打到這一個倉頡碼的時候還是打緊輸數,不如就亂Up之「我的前半生──音樂意識流」就好,這種題,編輯不敢刪,老總不敢吠,至少每人要看完你整篇狗屁不通才知是東是西,到時刪改的衝動已減了大半,死線又或臨近。

其實,編列表不難,一個Excel都搞得八八九九,可惜今回是思想意識流,流得左時忘了右,時序大致上稱之為亂七八糟,文字就肯定是xxxx(粗口來的,不宜出街),如下:


《愛情陷阱》──譚詠麟
在我近代的厭惡名單之中,麟伯的排名雖比不上龍大哥,但也是中堅分子,但假若你以為我是在惡批他這一張經典唱片嗎?那錯意會得在太大了,這盒封面老土到暈的卡式帶,其實是我一生人之中唯一一次會預先訂購的專輯(未來我估我難再有此興緻),即是,當日打住校呔三五成群,誤聽唱片店師奶東主的讒言,以為專輯一出街勢必馬上齗市,數月數夜數年都未必復返,就只好預早一個星期在唱片舖內排隊登記付鈔,人龍由舖內排至舖外,場面雖比不上換購水晶麻雀的一幕,但論無聊指數,贏哂。

《風雨同路》──徐小鳳
又無謂爭住扮後生仔女,我平身第一次偷偷放下Shure唱針的(她還是我第一次入紅館的主人婆),在那年代,小鳳姐還未穿上她的防護長裙,嘴把還未郁得有點意淫,風雨同路、叉燒包之聲一直令我繞樑幾日,頭都暈暈。


《射雕英雄傳》──羅文、甄妮
我連這張唱片的正確名稱都忘記了(我的全數黑膠早就化成二噁英),但論少童時代一張聽過不忘的,這張半男半女就肯定位列三甲,單是封套已令我樂足半天,好玩過樂高,有趣過拼圖,最慶幸還有男女性肺量大比拼,加上顧家前輩的招牌定音鼓,轟轟轟轟轟,算得上是我對「氣勢」兩字的初次體會。

《情變》──鍾鎮濤
無幾耐之後,少年自有作多情日子,當我的死黨老友一窩蜂去跟隨Alan、Lesile團隊之後,我又愛理不理,竟然背負千夫所指買了《我行我素》、《情變》等等,不停重聽這位以鼻哥唱歌的B哥哥,我聲明,我迷上B哥哥的附帶原因並不是他高大有型,反之,也許與我在雜誌目睹過他的半山豪宅與林堡堅尼,不無關係,一迅間,我就可以掉下書包,馬上代入酒吧中的失戀男人,情變情變再情變,一秒後,我就在盧永強兜轉的詞中迷糊暈倒。

《愛到發燒》──林子祥
到B先生形象開始變成甜心先生(都是女人惹的禍吧),我已經棄船投奔這個回流的鬍鬚佬,當日的美國想像都是由他開始,酒吧、賣唱、花花公子,背上有結他,那浪蕩形象就成了我的未來世界,美國男人有美國男人的優點,一時發雞盲的愛上丫污婆,轉頭又準備好點起床上的法國煙,羡煞幾多連維多利亞港都未跨過的多夢少年,只不過,當我發現鬍子長出來不會自動變成整齊二撇雞的,我就知道夢想與現實有所差落了。


《Actually》──Pet Shop Boys
走入另一個花錢的西洋世界元兇應該是寵物店男孩(咁講Kylie Minogue、Wham、Rick Ashley好似太過庸俗麻),那時,我還是未分得開though與thought、soap與soup的,迷你英文字典內看得最多的都是男女身體介紹那一頁,但在《Please》與《Disco》之後,我就發了瘋的趕上這架西洋轎車,崇洋自然是和尚寺的大氛圍,但是,又足證了我早熟心態,正式展開扮哂野的眩耀性消費了。


《永不放棄》──夏韶聲
但論眩耀,那時其實尚未盛行,就算十一、二歲買一隻夏韶聲,大概都只是證明音樂大同、各有所好。奇就奇在,今時今日,我依然見到三、五十歲的初級老人,竟然還會走入年青人堆中吹噓自己要走入紅館聽 Danny Summer,說句「這才是音樂」的一堆廢言廢語(不過,我寫這一篇,主因都是我剛看完夏韶聲的Live DVD,唉,人老啦)。

《憂傷都市》──浮世繪
談Band論碟,當然還有達明、齊成、太極、Radias、Fundamental、小島等日子(這個排列次序似乎有點意思),但我又幾肯定,應該無乜人會對這隻EP至死不渝吧,在這個五人組合的浮世繪,一隻明顯亂咁來Re-mix的黑膠,卻載住了我上半生最重要的兩首歌,對,無記錯,全碟其實都只有兩首歌,加入一堆甚麼Version的Remix、Tri-mix,但《憂傷都市》與《舞姬》的落泊都市味道卻令我印象難忘,一詞與一句,合成器與電結他的哀怨調子,我都一一背得出來,隨時隨地。


《Nothing Like the Sun》── Sting
大概是少男激素的原因,就算是西洋樂譜中,我都注定跟隨這類型頽廢男人,Phil Collins、Mark Knopfler、Bono、The Edge、Billy Joel自然入圍,Sting這英國人在紐約更是神中之神,我是異型,我是合法的異型,我當時就是這樣想的了(而當我知道Fragile是印在紙皮箱上的形容詞,失落心情難以形容)。

《Welcome to the Beautiful South》──The Beautiful South
但在黑膠晚期光碟早期,愛好的音樂類型已變得撲索迷離,皆因畢業鐘響,老友打散,音樂同好已經所餘無幾,心靈尤其孤寂,扮野都只能扮給自己看,這階段,我少了吵耳,很想走入田原之路,The Beautiful South、Fairground Attraction、Sinead O'Connor、Swing Out Sisters都榜上有名,稍作回歸。

《十萬個為甚麼? 》──王靖雯
真係多得他──陳少寶,他帶來了回流的王靖雯,也順道把我的耳朵帶回廣東大路,這時期雖然仍然是改編歌曲當道,但我此等盲目聽眾又何德何能去聲援本地創作,一心志在支持美麗聲音,而當時,你不會感受到所謂的港式包裝,硬生生的,即無人會記起王靖雯、黎明其實是來自北方,只覺聲音有趣,潮流得很,外型引人,反而今日,所謂香港製作,那種型像包裝,張敬軒、Yumiko,真係臭得出另一種陣陣飄香。

《野花》──林憶蓮
把臂同遊紐約、巴黎、米蘭之後,我原以為和Sandy結束了世界之旅(這次禍是男人,許錯了願),斷估唔到她又突然走入花園,以一打野花打動了我的心頭,那位camp、camp地的唱片監製,竟然及得上那位來自《愛在無天方》的Anthony,果然,當年的樂壇是歌手影響監製、歌手泡製出品味的,並非掉轉頭,無哂自己。


《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郭富城
敢說四大天王差點兒趕我離開樂壇,尤幸郭大王為我打開台灣鄉土味,在這個追索愛情的年紀,台灣的老土情歌顯得特別可愛,一字老句,一味壓韻,令港台兩地同是情歌集中營,毒氣發放一發不可收拾,李宗盛、陳昇未及興起,富成那些八至十個字長的歌名已經感動人心。


《POP》──U2
這個階段是影像與音樂互相結合,愛上的,未必是U2的歌詞與音樂(我仍然不愛查字典),而深愛的,肯定是他們巡迴演唱的錄像片段,突然發現錄像與舞台結合的可能性,引得我想馬上按下攝錄記的按鍵,一起拍,一起舞,It's Lemon, Lemon, Lemon。


《做我的朋友》──黃韻玲
在一個混合了Acid Jazz、Fusion、Canto POP、台灣民歌、歐美Billboard的工作室,我打碟就打黃韻玲的小白,不知何故,我一直覺得黃韻玲與張艾嘉其實是一體兩面,一人兩身,一個發力在樂壇開枝散葉,一個在影壇扶苗插秧,都是永恆的,錯不了吧。

《廣播道軟硬殺人事件》──軟硬天使
連黑膠都開始封塵,一張超過一百元的唱片我都買得肉赤心痛,買碟變緊謹,Download又未見可行(這是我公司的電腦駁了BBS,另有DiskFax Machine,三吋半碟),軟硬天使的「潮」這時牽動,不太軟不太硬,九龍皇帝的Graffiti與大隻佬photo-retouching潮到今日,恨就只恨兩位大男人今天都變了愛錢扮潮人,麥噹噹、Long Time No See實在極度受不了(我天生是憎恨任何限量發售的商品,IPO除外)。


《麻木》──劉以達
我以為,在前回歸、後六四的年代,大部分香港人都會愛上達明一派。我還以為,當達叔一人玩野,夠膽暗底以大麻為題材,應該還是大受歡迎的,可惜,事與願違,劉阿達開拓了影壇上的不回歸路,黃阿明就跑上了他的收費高速公路。而我,其實只我愛死《一額汗》。

《By The Company You Keep》──Eugene Pao
某年某月,中年人就都會尋找一些兒時未曾擁有的,我少年時大概擁有了大半個Canto-pop樂壇,到三十,你就無須再為某位歌手是否復出而惆悵,或激動,反而,當年缺席的點名冊上,有萬事發音樂節、是Rick Café、又甚至是嘉士伯流行音樂節(當然還有Salem網球賽、Canto Disco之類),如此而言,包以正這碟對我的象徵性大於一切。

《我要的幸福》──孫燕姿
應該是聲調的綠故,在新世紀突然出現了一個孫燕姿,快有快唱,慢有慢吟,忽現又重現聲線的重要,以技術性擊倒,令我把孫燕姿的幾張CD放在唱片架的最前方,但其實,音樂的悶,比得起郭天王、容天后。

寫完了,浣熊走了,只剩下樹枝、樹葉、與記憶。

在音樂上,我竟然信奉消費,以上諸位或黑膠或卡式帶或金屬片都是我親自挑選,花錢購入,原裝正版其實真有好處,就是以金錢衡量自己,敢花敢費證明你的愛得有幾深(這套方式當然不適用於任何動物或人類身上),我記得,大概孫燕姿之後就沒有再花心思買唱片,喂,有沒有買過呢?或有,但又或記不起了。半生已經如此,下半生又如何呢?

下一回:或下一個颱風,我想我會寫下我的電影誌、書本誌、旅遊誌、衣服誌,或甚麼的。這其實不關你們的事,看到此,我只能抱歉浪費了你的時間,不如,聽張唱片、看本書、睡過覺,上甚麼網呢?

2008年4月8日

自拍自

你有沒有看過那些自拍照?

噢,不是。這篇文章根本就不想討論甚麼私隱不私隱、道德不道德,我想講的,是科技對藝術的規限,噢,藝術,這其實都只是一個名詞,根本不須要伸直腰骨煞有介事的。

香港政府不是大力推廣創意教育嗎?二十多歲人才拿起手機自拍放大,遲不遲,醜不醜,今時今日,朋友親戚之中,幼稚園K2K3大概已拿著Nokia電話自講自拍,有甚麼好大驚小怪,當手機體積要細,用家年紀自然也相應下降,人人亂拍。如今,我已經無法在街上碰見拿著單鏡反光機的古怪人,或者,不是死人塌樓,不是記招發佈,單鏡反光機都只成大押店常客,對,我想說的,是就算死人塌樓,現場群眾單手舉起的手機還是很多,數目絕對不少於身型肥伴的佳能藝康。

科技弄人,人人手機,一部起,又幾多部止?iPhone的作用是聽歌兼show off,SE那部勝在下載了新鮮某某某鈴聲怪叫,說鏡頭,這部芬蘭機仔的像素又夠不夠呢?我想說的,好像又不是這些,我想說是手機的閃燈大都不靈,被攝者走得太遠,景像人物會蒙上暗影,光不足,而這個不能自行站立的機身,沒有遙控的一按裝置,怎也不可再緊扣在數呎外的腳架之上吧。腳架?噢,都已是上世紀的產物了,我有幾雙,待棄。

怎麼?兩個人?一斗室,想穿想透還是自求多拍吧,不要再大驚小怪的,你拍我,我拍你,也想拍拍兩個人的風采呢,可恨可恨,那隻食指都不聽話,按不實,震震震,不如再拉近一點,頭貼頭,身貼身,但求照片能照出兩個變型臉蛋,再唯有在臉蛋上作出莫名奇妙的表情。

怕且,這是一個最多人影照大頭相片的年代,在上世紀的那個年代,人人都是挺腰並立,勝利手勢都只放在胸前腹間,如今,都變了,兩指唯有插住臉頰,你與我的頭皮頭屑互相依戀,我笑著,你撐著,用力把食指按下,拍這一張大頭自拍照。

這足證科技的威力盛勢,無可匹敵。無可奈何。

2008年3月15日

改造與再改造的情人

大橋之下,原來都只是換衫、換頭、減肥、咬手指,其實又有幾咁血肉淋漓呢?我估,所謂的劇情張力,原來有賴於無乜突破的床戲、很大聲講的粗口等等,即係,七除八扣,與《Pretty Woman》差不了多少。

所以,我還希望話劇的主題是探討藝術界線、探討審美標準,只可惜,這個課題真係一閃即過,無得留底,而現在,只是叛逆少女遇上純情男,不甚切身,咁就無須看得太激動了。

這個寫在2001年的新世紀劇本,在紐約也好、在香港也好,都應該是現代都市生活的嚴格批判,應該是看透新世紀的心靈蒼涼,但如今,你看Evelyn的Presentation,老實講,都是預期,聽不到叛逆以外的藝術堅持,你看,Adam與Evelyn的大吵大鬧,又真會否感觸落淚嗎?

服裝有贊助,佈景夠modern,但斷不能說四位主角入型入格。走出劇場,我看到在廣東道凝視名店櫥窗的年青男女,感受,其實更深,點解呢?

千言萬語論情愛

愛情故事從來都是自相矛盾。當中的暗示、仰慕、蜜語、甜言明明都是難以啟齒,但編劇家卻不得不把一字一句坦露出來,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說難嗎?也許要在舞台上演繹就更難,也肯定的是,要從愛情故事中伸延出一家人的感情轇輵更是難上加難了。

香港話劇團的原創劇《我愛阿愛》算是向難度挑戰,劇本由杜國威執筆,並由傅月美執導,劇本借一段忘年戀情寫盡一家人的感情轇輵,讓一家人對情與愛重新思考,各自表述。男主人翁吳堅年屆七十,父兼母職地養大三名兒女,如今,身患絕症且命不久矣,卻堅持與女傭阿愛註冊結婚,更指明阿愛腹中懷有吳家骨肉,這樣一來,對這三名已屆中年的子女,又怎會不帶來切身震撼的感受呢?

臨近退休的大阿哥懷疑女傭阿愛對父親的感情真偽,二妹更沉不住氣,與阿愛大鬧了一場,說真的,假如故事真的發生,發生在你與我的家庭之中,我們又是否能像三弟般欣然面對呢?就是這三個子女性格各異,就是三人都各自活在自身的感情困局之中,卻偏偏,大哥與二妹總以為自己更勝老父,都看穿少女阿愛的不軌圖謀。

杜國威的劇本很惱人,不是深愛,就是深恨。杜國威總是在歡樂的場面中放把刺刀,硬生生地把觀眾不敢面對的現實問題裸露出來,句句到肉,字字珠磯;他也善於在傷感哀慟的場面上帶來希望,永遠不忍觀眾的眼淚流至舞台射燈熄滅之時,悲中有喜,喜中有悲,讓觀眾徘徊在歡笑與悲哀之間,在笑與淚中自問自答,反省思考愛的真意。

貫徹這個舞台劇的也是這種窩心情感,一對中年夫妻會在月光底下談論何謂「愛情感覺」,一對阿公阿婆可以因互相愛慕而打情罵俏,眾目睽睽,毫不隱藏,也許這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缺席了的感情表述,杜國威借了演員的口,盡訴了城市人講不出口的心底話語。

劇本雖然沒有把抑壓的感情說成是中國人的通病,但大宅之外那一扇大木門,以及那種古色古香的氛圍與廳堂佈局,彷彿都呈現出一種難以言明的民族感情,如此,也難怪,故事的開始與終結,都要靠Andrea Bocelli 的歌曲及詞句,由開幕時以意大利文演繹,到劇終時由小孩子們用中文朗讀,當中的轉化與改變,倒也是編劇家為香港觀眾所帶來的希望吧。